徐冬冬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效果較好[1]。但是,術后常會出現由于術前準備不充分,術中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術后并發癥[2]。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患者術后并發癥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接診的126 例患者均為良性前列腺增生,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出現下尿路癥狀的患者。患者均采用經尿道的前列腺電切鏡(Olympus Winter & Ibe GmbH公司生產)進行前列腺切除,且均出現術后并發癥。試驗組63 例患者,年齡62~81 歲,患者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下尿路癥狀均出現相關并發癥:其中尿頻42 例,尿急23 例,尿痛26 例,尿余瀝32 例,尿道灼熱17 例;對照組63 例患者,年齡63~83 歲,其中尿頻43例,尿急22 例,尿痛28 例,尿余瀝30 例,尿道灼熱18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及病情狀況等一般資料顯示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廣譜抗生素四環素對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進行治療。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配方逐瘀通淋湯進行治療。每次口服100 mL,每日2 次。逐瘀通淋湯的組方為:滑石20 g、赤芍15 g、薏米15 g、川芎15 g、瞿麥15 g、當歸15 g、桃仁12 g、黃芪12 g、紅花12 g、牛膝12 g、琥珀粉3 g,此外,根據患者相關癥狀增減,如脾腎虧虛加山藥20 g,如血尿明顯,加用白茅根15 g等。
1.3 療效評價標準[3]療效評價標準:治愈:尿頻、尿急、尿痛等術后并發癥狀均顯著減輕甚至消失;顯效:各項癥狀緩解,各項體征檢查均有好轉;有效:患者的癥狀減輕,各項體征部分恢復;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 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對患者下尿路癥狀改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試驗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
中醫認為,前列腺增生手術是中醫祛邪的一種治療方式,在術后患者會由于尿道位置的創傷而出現氣滯血瘀、濕熱之邪內侵的相應癥狀,進而出現尿路刺激的臨床表現,具體表現為尿頻、尿急和血尿等。我院自擬的逐瘀通淋湯加減配方有:滑石20 g、赤芍15 g、薏米15 g、川芎15 g、瞿麥15 g、當歸15 g、桃仁12 g、黃芪12 g、紅花12 g、牛膝12 g、琥珀粉3 g。組方中的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血脈,改善微循環的功效,可以加速術后患者的傷口愈合[4]。方中的滑石具有吸附、收斂的效果,可用于術后剖面的修復,方中采用滑石、薏米、瞿麥三藥聯合應用,則具有補脾、利濕、通淋的效果,可以起到走膀胱行水,逐膀胱邪熱的功效,從而加速術后創面的愈合。且接受治療的大多數是老年患者,存在氣血虛弱,故采用黃芪進行氣血調理,并與當歸聯合使用起到補血、生血的作用。所以采用中西醫iehe手段治療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下尿路癥狀,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改善患者術后的尿路刺激癥狀,并發揮調節氣血的功效,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使用西醫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5-6]。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顯示,相關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對患者下尿路癥狀改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試驗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下尿路癥狀,效果良好。
采用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下尿路癥狀,可顯著改善患者病情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剛,王連志,蔣榮偉.兩種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比較[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9,14(5):356-358.
[2]趙明川,劉玉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并發癥原因分析[J].人民軍醫,2012(S 1):18-20.
[3]閻應祿.逐瘀通淋湯治療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下尿路刺激癥狀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165-167.
[4]王晶,馮建華,雷立容.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J].當代醫學,2012,18(1):102-103.
[5]金玉紅.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和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682-683.
[6]甘祖耀.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術后并發癥60 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