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 日,中國正式發布了GB21455-2013《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將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后,國內銷售的變頻空調將采用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指標的評價方法。與目前僅考慮制冷性能的季節能源消耗效率SEER評價方法相比,APF采用了兼顧制冷與制熱性能的評價方法,更加客觀地反應變頻空調器的效率。
由于國內的使用習慣,空調在低溫環境性能受到特別的關注,在APF評價標準中,低溫制熱對于空調器APF值具有較大的影響。提高低溫制熱性能,從而提高APF值是目前各空調器廠商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根據GBT7725《房間空調調節器》的規定,通過測定空調器的5個工況(中間制冷、額定制冷、中間制熱、額定制熱、低溫制熱)性能來計算空調的APF值。各工況點性能見表1所示。

表1 變頻空調各工況測試性能
根據GBT7725,規定了建筑物的4點負荷(如表2所示),并根據4點負荷確定了不同環境溫度下,建筑物的負荷。

表2 建筑物負荷

圖1 APF計算方法
tf:低溫制熱能力與房間冷負荷相等時的環境溫度;
tg:額定制熱能力與房間冷負荷相等時的環境溫度;
tq:中間制熱能力與房間冷負荷相等時的環境溫度;
tb:中間制冷能力與房間熱負荷相等時的環境溫度;
tc:額定制冷能力與房間熱負荷相等時的環境溫度;
通過測試空調的5個工況性能后,計算出每個環境溫度下的能力和功率,每一溫度下建筑物負荷與時間的乘積之和即為總能力,每一溫度下消耗功率與時間的乘積之和即為總功率,總功率與總能力的比值,即為空調器的APF,如下所示:

式中,CSTL—全年制冷總負荷;
HSTL—全年制熱總負荷;
CSTE—全年空調制冷消耗總功率;
HSTE—全年空調制熱消耗總功率。
但是,從圖1可以看出,當環境溫度低于tf時,空調器的制熱量不能滿足房間冷負荷的要求,根據國內APF計算方法,此時,將以電加熱的形式補充制熱量不足部分。設PRH表示電加熱,則有:

式中,Q(a,b)—溫度a、b之間,空調累計制冷 (熱)量;
P(a,b)—溫度a、b之間,空調累計消耗功率。
所以,低溫制熱性能對于APF的影響主要有5個方面,PRH,Q(-7,tf),Q(tf,tg),P(-7,tf),P(tf,tg)。
從中可以發現,由于電加熱的效率按1.0計算,如果這部分比例大,將嚴重影響APF的性能,而PRH的大小,由tf決定。
由于建筑物的冷負荷由空調額定制冷量決定,所以,可以定義以下參數:
低溫制熱量比例:


但是,空調制熱能力的提高,必然會導致輸入功率的增加,即APF計算式中,P(-7,tf)和P(tf,tg)增加,所以,可以根據不同的低溫制熱能力和低溫制熱功率,畫出一條等AFP曲線,利用等APF曲線判斷APF是否達到最優。
以國內某款冷暖式空調為例,其5個工況的匹配數據及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計算值如表3所示。

表3 某款變頻空調性能測試結果
通過調整低溫制熱量及低溫功率,可以畫出三組等APF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空調等APF曲線
同時可以畫出低溫制熱COP與APF曲線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低溫制熱COP與APF關系
從圖2中可以看出,相同低溫功率時,低溫制熱量越高,APF值越高;相同低溫制熱量時,低溫制熱功率越低,APF值越低。從圖3中可以看出,達到同樣的APF值,隨著低溫制熱量的提高,低溫制熱的能效比COP可以降低,這與空調匹配的實際情況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可以調整匹配,提高低溫制熱的制熱量,當制熱功率的增加量超過等APF曲線中功率的增加量,說明低溫制熱性能達到了最佳狀態,此時可以獲得最佳的APF值。
圖2中等COP曲線與等APF曲線的夾角,近似反映了可調整的空間,夾角越大,可調整空間越大,夾角越小,可調整空間越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調整了該款空調低溫制熱的匹配參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某款變頻空調低溫制熱匹配優化后結果
從優化結果來看,低溫制熱量提高了6.5%,雖然低溫制熱能效比COP下降了5.4%,但是APF提高了0.4%。
低溫制熱性能對于空調APF值有較大的影響,不僅低溫制熱功率影響APF值,低溫制熱量也影響APF值。
低溫制熱在匹配過程中,存在一最佳值,使APF效果達到最佳。
參考資料
[1]中國國家標準:GB7725《房間空氣調節器》.
[2]中國國家標準:GB21455《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