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百家講壇”的造富神話,是新世紀閱讀史上令人難忘的一幕。易中天和于丹則是主演這出大戲的“金童玉女”。
名不見經傳的于丹,憑借2006年“十一”黃金假日在“百家講壇”連續七天播出的節目“于丹《論語》心得”,一時聲名鵲起,當年開卷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上,她的《于丹〈論語〉心得》僅次于易中天排名第二,翌年,更是力壓易中天《品三國》(上下),將榜首的寶座收至囊中。最關鍵的,查14年的開卷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排行榜,《于丹〈論語〉心得》以超高銷量傲視群雄,成為名符其實的南坡腕,絕不可以等閑視之。
“捧于”與“倒于”
《于丹〈論語〉心得》甫一出版,首印60萬冊,這讓于丹自己也吃了一驚:“我對出版行業不了解,60萬在我的概念里簡直就是個很大的天文數字。”
在“百家講壇”開講之前,于丹是這個節目的策劃,可以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吧。講《論語》這個題目,也是于丹本人自己定下來的,但是讓誰去講呢?
于丹覺得,不能把《論語》只當做外在的一種學問,而應該是內化的生活方式。其次,就是要深入淺出,注重講述《論語》作為生活方式的方面,而不是其學術內容,在宣講的過程中,加入大量的故事情節,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這樣的“學術說書人”還真不好找,最后,節目組的人說:“不如就你來講吧。”
于丹在北京師范大學講的就是《論語》,講了十多年,有豐富的講課經驗。于丹說她在大學里的講課方法,和在“百家講壇”上的就完全不同,還是非常注重學術性,“講究嚴謹的考據,學術的系統,思想的深遠”,但是她想在電視上做點新的嘗試,因為她覺得,電視面對的人群和大學專業的學生不同,她想讓15歲完全沒有基礎的孩子也能聽得下去,通俗,是第一要務。
她做到了,可以說,之后異常火爆的效果,正是于丹所追求的。
當然,于丹一炮而紅之后,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批評之聲不絕于耳,主要還是覺得,這種“心靈雞湯”似的解讀,到底是讓觀眾接近孔子的本意,還是遠離和遮蔽?
作家李悅專門寫了一本書,題目毫不藏著掖著,就叫:“批評于丹”;而“十博士聯名倒于”更成為當年頗吸引眼球的文化娛樂事件之一。2007年,十位青年學者聯名發帖聲討于丹,其中包括北大、清華的博士,甚至還有于丹所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同事,稱于丹“極度無知,傳播錯誤的甚至有害的思想”,還呼吁不要再鬧出“把廁所當客廳的笑話”了,言辭激烈,甚至要求于丹從《百家講壇》中下課,并向電視觀眾道歉。
和青年人的激進態度不同,很多知名學者面對于丹現象顯得寬容得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就認為:“于丹現象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方面是她占據了資源,但同時她也創造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余秋雨、易中天現象都是如此,看你從哪個角度來看。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各個不同的領域都比較關注文化,可是,人文學科反而被邊緣化了。我覺得健康的情況應該是:學術的鉆研提升知識界的水平,然后為一般文化界創造一些好的氛圍,這就需要一些學者來做通俗普及的工作;當然,庸俗和炒作直接干擾和沖擊知識界,使得知識界躁動不安。一個社會從各個方面來發展,應該是分層的。”
易中天:
學術超男品三國
和于丹并稱學術界“超男超女”的,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教授易中天。2006年開卷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正是他的代表作《品三國》(上)。2007年,他的風頭雖然被于丹壓制,但是《品三國》(上下)仍然占據三四兩席。
2005年的電視秀徹底打破了易中天平靜的書齋生活,一切都是因為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制片人萬衛還記得:“我們有個編導,非常喜歡看易中天的《讀城記》等書,2004年電視劇《漢武大帝》正熱播,我們跟易中天電話溝通后,就約定他來講漢武帝。”
他風趣幽默的演講風格立即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隨后就是家喻戶曉的《品三國》。事實上,易中天熟悉的是《水滸》,當時節目組找來的時候,他并不想答應,一來是因為時間很緊,二來他對《三國演義》也不能說特別熟悉。
“能不能講《水滸》?”他問節目組。節目組還是堅持讓他講《三國》,他猶豫了。節目組為了說動易中天,編導親自三顧茅廬,請易中天出山。最終,易中天被逼不過,松了口,他說:“我問一下夫人的意見吧。”
夫人的意見是:同意。
就這么著,2006年2月12日,易中天開講《品三國》。
很快,他的“易粉”就以幾何倍數增長,他火了,并立即成了出版界炙手可熱的香餑餑,2006年年初,《漢代風云人物》的講稿結集《易中天品讀漢代風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數量達15萬冊。不過這15萬冊和《品三國》比較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2006年5月,他的《品三國》書稿以“無底價競標”的方式拍賣,這在中國出版史上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結果被上海文藝出版社以首批印量55萬冊、高達14%的出版版稅奪得出版權。那一天,易中天的心情很復雜:“在我看來,《品三國》就像我的女兒,她原本有著端莊的外表,誰要是將其打扮成妖精的話,那么我會哭的。”
即使按照首批銷量,他也將從《品三國》(上)中獲得180萬元的版稅。從當年火爆異常的暢銷書,到現在的常銷書,易中天的這部《品三國》真是成了印鈔機!就在他最火的那一年,2007年的胡潤作家富豪榜上,易中天的排名僅次于郭敬明和于丹,位居第三。
學術界的超男超女,打破了學術書與暢銷無緣的魔咒,打開了學術普及的一條新路,有掌聲也好,有質疑也罷,都是一種嘗試。多一點包容,給他們一點空間,讓更多的讀者喜歡上經典文化,也算一件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