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卿
摘要:《穆斯林的葬禮》作為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在近代文壇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整部作品圍繞著韓子奇的發展而發展著,無論是從少年時候對于玉的癡迷,或者是成年之后的婚姻,出國之后同梁冰玉的愛情以及之后同女兒新月一起生活的日子,都貫穿著他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穆斯林的葬禮;韓子奇;性格
【中圖分類號】:I【文獻標識碼】:A
韓子奇最初由一個流浪兒轉變成一個專業的“玉王”,一路成長而來經歷了人生的變化以及在社會環境大動蕩中的影響。整部作品貫穿著韓子奇人生的變化來推動劇情的不斷發展。
他成為梁亦清的徒弟,繼承了師父的善良的品格和高超技藝,但他比師傅更懂得“玉”的歷史和價值,成為一代“玉王”。在師傅“無?!焙?,他忍辱負重,并與師妹梁君壁成婚,共同維持家業,成為第二代“玉王”,輝煌一時。但是當戰爭來臨,他的玉面臨著毀滅的時候,為了玉,他拋下家庭,拋下一切去到國外,并在朋友的幫助下再開玉展,再創了玉王的輝煌。戰爭蔓延,戰火燃燒,在他以為一切都即將毀滅的時候,他承認了他和妻妹——梁冰玉的愛情。韓子奇對冰玉傾訴,他和璧兒的婚姻是共同的命運造成的。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事業是比愛情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因為他們在漫長的年代里一直扮演著社會的主角,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壓力都逼迫他們必須要在事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同與尊重。男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們的自我價值是通過所獲得的成就來定義的。
因此自古以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男人們鮮少能得到社會的正眼看待,只能在文人騷客的浪漫抒情文學中占得一席之位。所以在事業和愛情的夾縫中,韓子奇掙扎著,最終仍是選擇留下。一個視玉為一切的玉王,他不能放棄他的玉,也不敢再次踏出家門,雖然他口口聲聲說后悔回來了,但卻沒有勇氣再次離開,“韓子奇呀韓子奇,你懦弱嗎?為何你一直守護在妻子的身邊,卻一直念念不忘遠在天際近在心中的梁冰玉”。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一邊順從妻子,一邊悼念他的愛情,并且一直沿襲和秉承了這樣的軟弱與堅韌。
女兒新月和藏玉便成了他的兩個精神支柱,他處處表現出來的對妻子的軟弱與退讓,只是因為有新月和藏玉在支撐著他。然而女兒的早逝使他的肉體被摧垮,“頃刻之間,他神情枯槁身形憔悴”;當他視如生命的奇石美玉被洗劫一空之后,他頓時感覺透心涼,從沙發上跌落下來,聲嘶力竭地叫喊。韓子奇一生都執迷在“玉”中。沒有了玉,也就沒有了“玉王”,韓子奇也就沒有了繼續生活的意義,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在穆斯林世界,玉是事業的象征、國家文明的象征。玉原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玉具有美好的品性和象征意義,自古以來被世人所喜愛。古人把玉當作修身的標準、反映美德的鏡子,其精致象征智慧,圓潤象征純潔,瑕疵象征真誠,它已經成為一種具有社會道德含義的特殊物品?!坝襁€有更深層次的寓意:玉寓意國家的富足,李斯在其《諫逐客疏》中,曾用“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隋之寶”,以表示國家的殷富;玉象征高貴與權利,玉是權力、地位的象征,是德行、信義、才華的象征,是幸福祥瑞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詞。玉又是美麗、富貴、高尚、廉潔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玉和金一樣,是富貴的象征。玉,還是權力的象征?!坝竦木瘛碧找绷怂娜松?,也毀了他。
包容了軟弱和堅韌的韓子奇精明冷靜,忍辱負重,有著極度的張力和忍耐、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強烈的求知欲。但同時,在他身上也體現了封建社會所特有的委曲求全、因循守舊的惰性。在忍辱負重,重振“奇珍齋”的過程中,韓子奇以獨特的行為模式,曲折地表現了人的尊嚴、價值和人的本質力量;而與冰玉相愛的過程,則充滿了感情與理智、本能與道德、現代倫理道德觀與傳統倫理道德觀的搏斗。
在韓子奇的心理層面,有穆斯林文化長期的心理積淀,有牢固的傳統中國人的倫理觀、現代文化的熏染,以及人性本身對愛的本能的渴望,這幾股力量在他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在其靈魂深處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使他在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里心理上都處于焦灼狀態,在夾縫中生存。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與積淀深厚的價值觀念的劣質因素使他不敢在璧兒與冰兒之間做出果斷的抉擇,為自己鋪就了一條悲劇性的人生道路,也造就了兩代人的悲劇,使得梁冰玉半生在外漂泊,尋找在韓子奇和梁君璧那里失去的那部分人格和尊嚴。而韓子奇最終的命運也從反面揭示了一部分人在過分追求完美的同時,生活也許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開一個玩笑。
【參考文獻】
[1]王鋒,周小京.歷史的悲劇與人的命運—《穆斯林的葬禮》與《穆斯林的兒女們》的一個比較[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03)
[2]魯慧.玉易碎,月難圓—《穆斯林的葬禮》的悲劇意蘊[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