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雨

讀書與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讀書可以解除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獨感,可以使人心神集中、雜念盡消、心平氣和、神志安穩,從而有利健康;讀書可以清心明志,教人明理,遇到過急之事可以避免“怒傷肝、恐傷腎”等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況發生;讀書還可以引導人專心于書中,暫時忘卻病痛帶來的苦惱,使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有利于身體康復。
一生與書為伴、以書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勝枚舉。孔子一生坎坷,顛沛流離,活到73歲。愛讀書,是孔子受益匪淺的養生之道。北宋大詩人陸游,晚年窮居鄉間,靠讀書怡情;他的切身體會是:“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確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
讀書能醫治心理疾患,心理醫生常常把讀書作為心理治療的輔助手段。因為讀書可以使其增加醫學知識和消除錯誤見解,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對待挫折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讀書還能幫助患者消除恐懼、羞愧和自責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興趣,能夠強化其在社會活動中的正常行為,抑制其不適應的行為模式。讀書更能幫助患者把壓抑的心理矛盾釋放出來,轉移病灶,達到心身松弛的目的。
讀書可以延緩衰老,預防癡呆癥。醫學研究表明,老年癡呆是大腦功能衰退,記憶能力喪失。而勤于讀書能促進“腦運動”,不斷地腦運動可以直接促進腦健康,從而通過腦協調與控制全身的功能,防止老年癡呆的發生。勤于讀書、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常處于舒張狀態,以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延緩中樞神經老化,帶動血液循環,使全身各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促進人體健康。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德格斯·坡厄爾對一千六百多名25~92歲愛讀書的人進行推理能力、記憶力、視力以及對空間的判斷力的測試,發現八十多歲的人,表現得幾乎和年輕人同樣良好;一部分八十多歲與九十多歲的人的智力,接近任何年齡段的最高水平。
對女性來說,讀書的意外收獲是減肥。法國“食品習慣及體重觀察站”在法國北部加來海峽地區的6666名居民中進行了一項歷時10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患有肥胖癥的女性大多數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婦女。而嗜好閱讀的婦女發胖的可能性較小,因為愛閱讀的婦女更清醒地意識到生活平衡的重要。因此,更樂意進行體育鍛煉。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