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增軍,謝建森,歷恩孝
陜西省煤炭運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彬長分公司質價部,陜西 咸陽 713500
2012年年中,面對著煤價連續數周下跌,部分企業虧損。關于“煤炭黃金十年已經一去不復返”的論斷也層出不窮,煤炭行業是否已進入整體行業的經濟拐點?筆者通過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和數據,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判斷。

2003—2012年8月秦皇島煤炭價格統計圖1

2002—2012年7月澳大利亞BJ動力煤現貨價格走勢圖2
自1993年后,中國煤炭價格開始市場化。國際煤炭和原油期貨價成為影響國內煤炭價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國際煤炭市場的風向標澳大利亞BJ現貨交易價格。國際煤炭和石油價格均是從2003年開始快速上漲的,2007—2008年7月達到頂峰,這與國內煤炭價格的走勢基本一致。由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進出口煤炭貿易,使得國內煤炭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際價格的影響。特別是在2007—2008年間,由于市場需求加上投機炒作資金的推動,國際原油期貨和煤炭價格出現了暴漲暴跌的走勢,直接引發了國內煤價的暴漲暴跌。
筆者依據黃金分割理論的原理,對澳大利亞BJ現貨交易價格以及秦皇島煤炭價格的走勢圖進行了綜合分析。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引發了2008年7月份以后煤炭市場從高位向下急劇的暴跌。2009年初下跌的低點已顯示其向下的嚴重技術破位,昭示著煤炭市場長期向上的趨勢已發生根本性的扭轉,長達10年的黃金牛市也將告以結束,預示著煤炭市場從此將步入漫長的“熊途”。2009年之后,中國國內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煤炭價格后續走勢雖然也出現V型反轉,但其反彈的高度已難以突破0.618這一技術位置的壓力。2012年以來,隨著投資刺激的消退,宏觀經濟下滑,煤炭價格又開始不斷回落尋求探底。
供求關系是決定商品價格變化的根本因素。煤炭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類大宗商品,同樣符合這一基本規律。因此,要研究煤炭價格走勢,就要從煤炭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拉動煤炭需求增長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的增長。大部分專業人士對經濟增長分析普遍采用GDP增長率,但考慮到國內GDP統計的種種弊端,選取了與經濟增長聯系最為密切的發電量的數據。
從煤炭和電力消耗增長率得走勢圖可以觀察得出以下規律:
(1)煤炭消耗量的增長率變化與電力消耗量的增長率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2)煤炭消耗量變化比發電量的變化更為劇烈。
通過以上走勢圖可以看出,煤炭消費量與發電量(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關聯度比較高,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煤炭行業的景氣程度。
煤炭供給量的增長主要取決于新增煤炭產能的增加,即新煤礦的投產,或老煤礦通過技改提升產能,這一切均可以通過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其增長率反映出來。

1996—2011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示意圖4
將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結合前文煤炭價格和煤炭消耗量走勢可以看出:
(1)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煤炭消耗量和煤炭價格走勢基本一致,只是變化幅度更大一些。
(2)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滯后于煤炭消耗量的變化。
從2002年開始,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開始進入上升階段,由慢到快。2003年煤炭消費量大幅增長23.88%。在煤炭價格快速上漲的帶動下,2004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創紀錄的257.53%,其后的幾年,雖然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由于新煤礦的建井周期一般都在2~3年,老煤礦技術改造提升產能也需要1~2年,實際產能和市場供給一般會滯后于固定資產投資兩到三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由于社會煤炭消耗量大幅增長,短時間內無法補充足夠的煤炭供應量,煤炭產品供不應求,煤炭價格也就自然快速上漲。
成本的增加雖然并不能直接影響煤炭的價格,而是通過影響煤炭的供給來影響價格。價格低于成本,煤礦陷入虧損,自然就會減少投資,甚至于停產,以減少虧損。當供給減少到一定程度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價格又開始上升。價格高于成本,投資者感到有利可圖,自然會加大投資,供給自然會增加,供給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現了供過于求,價格又開始下跌。
2001—2008年,全球經濟處于一個高增長和高通脹周期,伴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國內的物價也一路上揚,原煤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價格和工人工資大幅上升,導致原煤直接生產成本快速增加。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通過頒布各種政策法規,增加煤炭行業的各項稅收。全國煤炭企業的平均噸煤生產成本由2001年的110元上升到2008年的311元,上漲幅度為183%。
雖然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煤價跌幅巨大,但與目前的成本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贏利空間,因此,可以預測,煤炭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在較高的位置,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仍將持續,如果經濟在短時間內不能復蘇,那么煤炭價格就沒有上漲的動力,甚至會持續下跌。
煤炭行業作為高危行業,特別是大多數從事地下開采的煤炭企業,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重大傷亡,社會影響非常惡劣,國家對煤礦安全事故一直以來極為重視。如果發生一次重大煤炭事故,該區域的大部分煤礦都會被強制進行一段時間的停產整頓。由于煤炭行業的地域性較強,這種停產整頓在短期內會嚴重影響該區域的煤炭供給,進而影響到短期內煤炭的價格走勢。但該因素對煤炭供給乃至價格產生的影響只是暫時性的,也是局部的。中長期來看,決定煤炭價格走勢的仍然是經濟增長速度和市場需求。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煤炭價格走勢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經濟增長對煤炭的需求。
2007年從美國開始的次級債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下半年達到高潮。金融危機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方國家大幅削減消費支出,也極大地打擊了中國的出口加工業。為應對經濟衰退,2008年中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總體上依然無法改變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整體趨勢。從2012年上半年全國的經濟運行狀況來分析,經濟雖然有所回升,但出口仍然低迷。與煤炭、電力相關的鋼鐵、有色金屬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各行業的產能過剩仍然很嚴重,這就給經濟復蘇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就決定了煤炭需求在未來幾年內不會有大的增長。
同時,由于前幾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連年保持在較高的位置,2007—2008年的平均增速為28.7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 215億元,按照噸煤400元的投資額計算,將新增產能10億噸,這些產能也將在未來一兩年內集中釋放。
產能增加而需求沒有改觀,因此,可以判斷煤價繼續向下的壓力非常大。
對長周期煤炭價格的判斷:宏觀經濟長周期下行,投資不再成為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而且即使繼續投資,相應增長的邊際效應也會下降,畢竟現在盤子是越來越大。從這方面來看,煤炭需求再要想像2009-2010年那樣實現V型反轉可能性不大了。
從煤炭供給方面來看,投資增速持續在23%~30%,未來2~3年煤炭產能還會繼續釋放,這已是確定無疑的,煤炭產能過剩會越來越明顯。
價格回落會有區間震蕩,但V型反轉和牛市瘋狂過后都將成為煤企一段美好的回憶了。成本是價格支撐的底線,估計在300~400元一線,可以看作底線,一旦達到虧損,煤礦自然減產。
另外國際煤價也會影響沿海電廠的選擇,2012年1—8月我國累計煤炭進口達1.85億噸。1.85億噸的進口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煤炭進口量。據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煤炭進口國,全年共進口煤炭1.824億噸,同比增長10.8%。進口量的增加將來會是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作為煤炭消耗的最大電力市場,由于美國頁巖氣的技術革命,逐漸在改變著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將長期壓制著煤價的上行。
以上分析均表明煤炭市場的價格趨勢,可以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市場走“熊”的概率偏大。市場是殘酷無情的,它以其自身固有的規律在運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所轉移。現實面前,只有理性地認識煤炭市場,沉著冷靜地面對市場的變化,才是煤企的正確選擇。
作為煤企,隨著煤炭市場的變化,要積極的做好“過冬”的準備。一方面要加快回籠資金,壓縮、減少各方面的開支,開源節流,想盡辦法保證職工的正常收入。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地應對市場,加強質量意識,樹立企業的質量品牌,依靠質量占領市場,擴大市場的銷售份額,從而謀求企業更長遠的發展。
冬季雖然寒冷,但并不缺乏精彩。只有在寒冬的面前,方顯一個優秀企業家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