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措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18例不良反應分析
卓瑪措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應癥狀的分布,并探討不良反應發生的相關因素。方法以我院檢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報告的病例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基本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同時,以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藥用劑量、病程、過敏史、合并用藥為自變量,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工具進行不良反應發生的多因素分析。結果本組18例患者各不良反應癥狀的分布為消化系統7例(38.89%);皮膚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統2例(11.11%);神經系統2例(11.11%);血液系統1例(5.56%),泌尿系統1例(5.56%)。18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程度的分級為輕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劑量為400mg、療程>5d、有過敏史、有合并用藥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高。多因素結果顯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60歲)、日劑量(400mg)、過敏史(有)、合并用藥(有)有關。結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以消化系統反應為主,總體程度較輕。臨床上應針對患者不良反應的相關危險因素采取措施,促進合理用藥。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相關因素
左氧氟沙星為第三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組織滲透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1]。近年來,其在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因其而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亦日趨上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檢索到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報告的病例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發生的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科學參考。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檢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報告的病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10~72歲,平均(48.6±4.2)歲;患者因患有慢性病合并感染、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及手術預防和治療而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1.2 方法
1.2.1 統計分析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合病歷資料,統計分析本組18例患者的基本情況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2.2 統計分析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將患者病歷資料中描述的不良反應癥狀和病情進行搜集和分析。并與主治醫師和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共同商榷,歸納和總結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影響因素。然后,以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藥用劑量、病程、過敏史、合并用藥為自變量。運用Microsoft Excel統計軟件對本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相關單因素進行統計,單因素分析應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后,將單因素自變量進行賦值,再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工具進行多因素分析[2]。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l0.0統計軟件,所有檢測數據以表示,檢驗方法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癥狀分布本組18例患者各不良反應癥狀的分布,詳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本組發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中,消化系統反應的發生率最高。
2.2 不良反應分級分析本組18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程度的分析,詳見表2。

表1 患者各不良反應癥狀的分布(n,%)

表2 患者不良反應分級分析(n,%)
2.3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的單因素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患者年齡≥60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劑量為400mg、療程>5d、有過敏史及有合并用藥觀測指標的相對危險度大于1,表明此類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

表3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的單因素分析
2.4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60歲)、日劑量(400mg)、過敏史(有)、合并用藥(有)有關。詳見表4。

表4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藥品不良反應(ADR)主要指生產合格的產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左氧氟沙星為第三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和嗜肺軍團菌、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等革蘭氏陰性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3]。近年來,左氧氟沙星以其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組織滲透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在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此同時,與其不良反應有關的報道也日益增多,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本研究中,18例患者各不良反應癥狀的分布為消化系統反應7例(38.89%);皮膚及附件反應5例(27.78%);心血管系統反應2例(11.11%);神經系統反應2例(11.11%);血液系統反應1例(5.56%),泌尿系統反應1例(5.56%)。表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以消化系統反應為主。主要是因為左氧氟沙星主要經腎臟排泄,而多數老年患者高危人群隨著機體的衰老,腎臟排泄功能、肝臟代謝功能及血漿蛋白含量均降低,血漿蛋白與藥物的結合力也下降,在相同的用藥劑量下,藥物進入中樞的量可能比成年人要多,同時由于排泄緩慢,容易蓄積中毒,從而引發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腹瀉、食欲不振、腹痛、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應[4]。不良反應程度的分級顯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的程度較輕。多因素結果顯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60歲)、日劑量(400mg)、過敏史(有)、合并用藥(有)有關。首先,在年齡上,老年人年齡大,身體逐漸出現退行性形變,各組織器官功能衰退以及呼吸系統、心血管并發癥的增加,對藥物的耐受力較差。如上文所述,在相同的用藥劑量下,藥物進入中樞的劑量可能比成年人要多,進而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較高。其次,在日劑量上,日劑量過高,患者體內蓄積的藥物過度,增加了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在過敏史上,有相關研究報道指出親代有過敏史者對藥物過敏的發生率約比無過敏史者高出1倍[5]。最后,在合并用藥上,因其它藥物作用機理的影響,可能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藥用機制造成影響,進而引發不良反應。
綜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以消化系統反應為主,總體程度較輕。臨床上應針對患者不良反應的相關危險因素采取措施,促進合理用藥。
[1] 蔣紅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應126例分析[J].中國藥業,2009,18(19):58-59.
[2] 曾志海,葛玉萍,趙文萍.對《抗茵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之管見[J].西北藥學雜志,2009,24(1):74-75.
[3] 梁雁,魯云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及相關因素[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2):77-80.
[4] 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3:103-172.
[5] 李昊,唐鏡明.89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病例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1,8(31):41-42.
R978.1
B
1673-5846(2013)04-0049-03
青海省瑪沁縣中醫院,青海瑪沁 8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