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甌 梁 爽 張忠敏
采用胰島素泵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觀察
李思甌 梁 爽 張忠敏
目的觀察分析老年2型糖尿?。═2DM)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T2DM患者,雙盲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皮下注射諾和靈N或諾和靈RZ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泵入諾和靈R治療。分別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島素的用量、低血糖發生率、HbAlc、胰島素分泌指數。結果治療1個月兩組患者均能達到血糖的控制目標。觀察組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胰島素平均用量、空腹時血糖、餐后2h的血糖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胰島素的分泌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HbAl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島素泵的強化治療是老年T2DM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老年;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效果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指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老年T2DM患者的病程長,血糖波動較大,且伴有急、慢性并發癥,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1]。胰島素治療主要有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及胰島素泵兩種給藥方法。通過對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療效較為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48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采用雙盲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齡60~82歲,平均(71.4 ±8.1)歲,平均病程(10.2±7.9)年;觀察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61~82歲,平均(71.8 ±8.3)歲,平均病程(10.4±8.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堅持運動及飲食治療。對照組采用皮下注射諾和靈N或諾和靈RZ(餐前使用諾和靈RZ,睡前使用諾和靈N),兩種胰島素的起始用量均為0.3U/(kg?d),并隨時根據血糖水平調節胰島素的用量,最終達到理想的血糖值;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泵入諾和靈R,起始用量0.3~0.5U/(kg?d),其中60%為基礎量,40%為三餐前的負荷量,并隨時根據血糖波動及飲食習慣調節餐前的負荷量及基礎量,最終達到理想的血糖值。
1.3 觀察指標分別觀察記錄患者治療1個月內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島素的用量、低血糖(血糖<3.3mmol/L)[2]的發生率;同時跟蹤記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的發生率、糖化血紅蛋白(HbAlc)、胰島素的分泌指數(Homa B)。HomaB =20×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3.5mmol/L)。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個月兩組患者均能達到血糖的控制目標,觀察組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 0.01)。觀察組治療1個月、3個月的胰島素平均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胰島素分泌指數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HbAl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未發生因低血糖而昏迷的癥狀,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紅斑、皮疹、硬結、蕁麻疹等皮膚過敏反應,少數出現化膿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均痊愈。具體結果詳見表1。
表1 治療1個月、3個月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1個月、3個月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監測時間 組別 胰島素平均用量[U/(kg?d)]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血糖達標時間(d)低血糖的發生率(%) Homa B HbAlc對照組 0.95±0.41 7.32±2.148.34±2.0616.11±4.740.005 68.22±18.71 -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觀察組 0.72±0.34 6.41±1.327.83±1.277.14±2.08 0.003 71.59±19.15 -χ24.625 4.864 4.384 4.035 4.482 4.73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對照組 0.88±0.36 6.25±1.177.54±1.10- 0.002 98.05±64.38 7.81±0.22觀察組 0.60±0.31 7.08±2.038.23±2.15- 0.001 103.36±59.84 7.80±0.23χ24.486 4.652 4.381 - 4.815 5.137 11.470P<0.05 <0.05 <0.05 - <0.05 <0.05 >0.05
胰島素強化治療是指每天通過多時段對血糖值進行監測,并根據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的注射量,最終達到平穩控制血糖的目的。有研究證實,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大幅度降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臟病變等并發癥發生[3]。
普通的皮下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因多次注射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從而使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同時,由于注射部位不固定,導致血胰島素的波動較大,從而致使血糖不穩定。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是模擬胰島β細胞的生理功能,持續進行胰島素基礎量的補充,使患者全天的血糖保持穩定,個性化的夜間劑量可防止夜間及黎明的低血糖現象發生,不同的餐前大劑量可有效避免餐后高血糖,從而減少了急性并發癥及長期并發癥的發生[4]。與傳統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相比,胰島素泵治療方法具有更好的藥代動力學、更低的低血糖發生率、更小的吸收量波動及更方便的生活方式,能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該項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內,胰島素泵治療方法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少于傳統治療方法(P<0.01),且其胰島素的平均用量、空腹時血糖、餐后2h血糖也優于傳統對照組(P<0.05);治療3個月后,胰島素泵治療方法的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對照組(P<0.05),胰島素的分泌指數也明顯優于傳統對照組(P<0.05)。胰島素的分泌指數明顯增加,正提示胰島β細胞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上述說明,胰島素泵是目前最符合T2DM生理狀態的胰島素輸注方式,可快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并保持穩定,減少胰島素用量,降低了低血糖的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的強化治療是老年T2DM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裴泂,陳正方,繆韋韋.胰島素泵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07,21(6):417-418.
[2] 謝國慶,孫梅芳,崔衛利,等.胰島素泵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原醫刊,2007,34(10):42-43.
[3] 許樟榮,錢榮立.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簡介[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9,7(2):117.
[4] 陳亞芳.應用胰島素泵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32例臨床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0,29(10):51-52.
R587.1
A
1673-5846(2013)04-0214-02
黑龍江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李思甌(1979.8-),女,浙江省溫州市,漢,研究生;主治醫師;從事內分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