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鼐鵬 李勝樓 劉志慧
枸櫞酸鉀聯合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療效觀察
張鼐鵬1李勝樓2劉志慧3
目的分析比較聯合枸櫞酸鉀和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療效。方法將92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四組:對照組(常規治療);坦洛新組(常規治療加用坦洛新);枸櫞酸鉀組(常規治療加用枸櫞酸鉀);聯合組(常規治療加用枸櫞酸鉀聯合坦洛新)各23例,觀察4周后分析療效。結果經過4周的治療,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坦洛新組和枸櫞酸鉀組排石率顯著增高(P<0.05),其中聯合組排石率優于枸櫞酸鉀組與坦洛新組(P<0.05)。結論枸櫞酸鉀聯合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可發揮協同作用。
枸櫞酸鉀;坦洛新;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其中以輸尿管下段結石最為常見。結石直徑大小是輸尿管結石治療的重要參數。結石直徑小于5mm患者有較高的自行排出率(71~98%),因此,如果癥狀能夠緩解臨床建議保守治療,而直徑較大的結石(5~10mm)患者自行排出率則較低(25~53%)[1]。臨床可使用α受體阻滯劑如坦洛新或鈣通道阻滯劑有效促進結石的排出[2]。另外,微創治療技術如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和輸尿管鏡下取石碎石術(URS)已廣泛應用于輸尿管結石的治療。然而,盡管這些技術已取得較大進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且價格昂貴。因此,應適用于藥物治療失敗或不適宜藥物治療的患者。另外由于尿酸結石在輸尿管結石中占據較大比重,而枸櫞酸鉀可以通過堿化尿液使其易于溶解[3],利于結石的排出,但枸櫞酸鉀聯合坦洛新是否能夠協同促進輸尿管結石排出尚不明確。因此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將枸櫞酸鉀聯合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92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均來源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就診患者,入選標準:符合參照《吳階平泌尿外科學》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均行CT或B超檢查確診為輸尿管下段結石,結石直徑為5~10mm,發病時間1h~4d。隨機分為枸櫞酸鉀組、坦洛新組、聯合組和對照組各23例。枸櫞酸鉀組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齡(32.2±7.4)歲,尿液PH值為(5.53±0.12),其中高尿酸血癥患者6例(26.1%),結石直徑(7.5±1.42)mm;坦洛新組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齡(35.2±7.1)歲,尿液PH值為(5.55±0.18),其中高尿酸血癥患者7例(30.4%),結石直徑(7.6±1.85)mm;聯合組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齡(33.5±4.8)歲,尿液PH值為(5.59±0.17),其中高尿酸血癥患者5例(21.7%),結石直徑(7.8±1.65)mm;對照組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齡(37.8±2.5)歲,尿液PH值為(5.51±0.16),其中高尿酸血癥患者6例(26.1%),結石直徑(7.7±1.92)mm。各組年齡、性別、尿液PH值、高尿酸血癥和結石直徑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常規治療: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中成藥腎石通沖劑4g/次,2次/d;654-2片10mg/次,3次/d;鹽酸坦洛新(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91)0.2mg/次,1次/d;枸櫞酸鉀緩釋片(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39)1.08g/次,3次/d。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坦洛新組采用常規治療+坦洛新治療,枸櫞酸鉀組采用常規治療+枸櫞酸鉀緩解片治療,聯合組采用常規治療+坦洛新+枸櫞酸鉀緩解片治療,觀察組4周后治療效果。
1.3 結石排出判斷方法結石排出,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復查B超及CT檢查結石消失,以結石排出或治療隨訪滿4周作為療效觀察終點。對4周內結石仍未排出者,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輸尿管鏡下取石碎石術(URS)或開放手術治療。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4周后各組結石排出率比較,詳見表1。枸櫞酸鉀組、坦洛新組、聯合組結石排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聯合組結石排出率優于枸櫞酸鉀組和坦洛新組(P<0.05)。而坦洛新組結石排出率與枸櫞酸鉀組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各組結石排出率比較[n(%)]
輸尿管結石為臨床中急腹癥常見疾病,其中70%輸尿管結石嵌頓在輸尿管下段。目前輸尿管下段結石常用治療方法有臨床保守觀察治療、α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使用和微創技術如體外震波碎石(ESWL)和輸尿管鏡下取石碎石術(URS)以及開放手術治療[1]。結石直徑小于5mm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自行排出率較高,無需任何輔助治療,另外有研究表明,適宜藥物排石治療的輸尿管結石直徑應小于10mm,因此在本研究病例選擇中排除結石小于5mm的患者,僅選擇結石直徑5~10mm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近年來,有研究者發現[2],α1A和α1D選擇性受體阻滯劑坦洛新能夠松弛膀胱逼尿肌和輸尿管下段平滑肌,改善排尿,促進輸尿管結石排出,而且不良反應較少。本研究中發現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排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證實坦洛新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療效相一致[5]。
有研究表明,枸櫞酸鉀有利于輸尿管尿酸結石的排出,臨床證實使用枸櫞酸鉀溶解腎尿酸結石安全且有效,但單獨使用枸櫞酸鉀治療通常需要3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顯效[3]。然而,因為考慮疼痛、腎積水或輸尿管結石尿路感染等因素,大大限制了枸櫞酸鉀對輸尿管結石患者的長期使用。本臨床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三個治療組結石排出率均顯著增高,其中聯合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枸櫞酸鉀組與坦洛新組。提示,坦洛新能夠聯合枸櫞酸鉀促進輸尿管結石排出。結石排出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枸櫞酸通過堿化尿液溶解結石,使結石直徑變小,進而增強了坦洛新的排石功能。但因為尿酸結石不是輸尿管下段結石最常見的類型,而本研究的病理資料例數相對較少。因此仍需進一步大樣本量前瞻性研究以確認本研究結果。
[1] Singh A, Alter HJ, Littlepage 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dical therapy to facilitate passage of ureteral calculi[J]. Ann Emerg Med, 2007,50(5):552-563.
[2] Arrabal-Martin M, Valle-Diaz de la Guardia F, Arrabal-Polo MA.Treatment of ureteral lithiasis with tamsulosin: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Urol Int, 2010,84(3):254-259.
[3] Shekarriz B, Stoller ML. Uric acid nephrolithiasis:curr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J]. J Urol, 2002,168(4):1307-1314.
[4] 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04:773-785.
[5] El-Gamal O, El-Bendary M, Ragab M, et al. Role of combined use of potassium citrate and tamsulosin themanagement of uric acid distal ureteral calculi[J]. Urol Res, 2012,40(3):219-224.
R693+.4
A
1673-5846(2013)04-0225-02
1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泌尿外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2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內三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3黑龍江省第二醫院急診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