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復方血栓通膠囊配合針灸治療面神經炎療效觀察
王 紅
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為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運用復方血栓通膠囊配合針灸治療面神經炎,收效尚為滿意,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發病突然,或有面部受涼、風吹病史;口角歪斜,流涎,說話鼓氣漏風,發笑時更為明顯;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患側面部表情肌功能癱瘓;閉目露角膜下的白色鞏膜;進食時食物常滯患側頰齦溝內,常有口水自淌;鐙骨肌分無支受累,可出現聽覺障礙;損害在莖乳孔附近,鼓索神經受累,則有舌前2/3味覺障礙;損傷膝狀神經節,除上外,可有乳突區疼痛,外耳道及耳廓有感覺障礙或出現皰疹樣損害;恢復期可見患側面肌痙攣,偶見“鱷魚淚”現象,即嚼食時,伴有患側流淚[1]。
1.2 一般資料治療患者68例,以隨機劃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男43歲、女35歲;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分別為男42歲、女36歲。兩組病程大致相當,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針灸處方:陽白、攢竹、下關、四白、顴髎、巨髎、地倉透頰車、足三里、牽正、合谷,根據實際病癥可加配穴:鼻唇溝平坦加迎香;舌麻、味覺消失加廉泉;人中溝平坦加人中;頦唇溝歪斜加承漿;乳突區域疼痛可加風池、外關、翳風。透穴平刺,手法均施平補平瀉。加電針治療儀加強,神燈配合照射患側面部。每次30min/d。觀察組采用復方血栓通膠囊2~3粒治療,一日3次;針灸取穴同對照組。兩組均以10天為一個療程。療程之間隔4天行下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1 療效標準治愈:閉眼好,額紋及兩側鼻唇溝對稱,鼓腮露齒無障礙;有效:額紋及鼻唇溝基本對稱,閉眼及露齒輕微障礙;未愈:額紋及鼻唇溝明顯不對稱,閉眼及露齒嚴重障礙。
2.2 治療效果經過治療,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性,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療效結果比較
面神經炎通常會被認為面部受風寒后,致營養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使面部神經組織出現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或因病毒感染或感染引起的兔疫反應使面神經發生腫脹。風濕性面神經炎則是因為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使面神經受壓、腫脹、局部血循環障礙而致面神經麻痹。總之,本病因與病毒感染、感染后的免疫反應或局部神經缺血有關,并因此而致神經發生腫脹,在其穿過面神經管時受壓或缺血所引起的。
面神經炎可歸屬于中醫論斷學“面癱”癥侯,多因“正氣”相對虛于“內”,氣血脈絡空虛,營衛失調,頭面部受風寒之邪侵襲脈絡,致氣血阻痹經絡,筋脈失養,呈現口眼歪斜等等諸癥。使用遵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并輔助益衛固表,養血,消腫,定痛。復方血栓通膠囊主要成份:三七為化瘀止血藥,不僅止血力強,化瘀力也強,并且能消腫定痛,具有止血而無留瘀的特長;丹參為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藥,“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活血藥中配伍行氣藥,使氣帥血行,更有助于祛瘀血,通脈絡。現代藥理丹參所含的丹參酮有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調節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的作用;黃芪為補氣藥,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之作用,所含的多糖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通過細胞內cAMP及cGMP的調節作用促進機體代謝,直接擴張外周血管,興奮造血機能;玄參具清熱養陰、解毒散結的作用,所含的玄參素具有解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減輕局部疼痛腫脹,消除炎癥。與活血化瘀藥配伍,增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復方血栓通膠囊內服配合針灸、特定電磁波照射治療,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1] 吳江,賈建平.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0.
R245;R259
A
1673-5846(2013)04-0262-02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院,湖北宜昌 4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