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鳳芝 孫 雪 陳佳權
3149名鐵路女工宮頸脫落細胞檢查結果分析
柳鳳芝 孫 雪 陳佳權
目的通過對3149名鐵路女工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提高廣大婦女對宮頸細胞檢查的重視,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癌保健的目的。方法對3149名鐵路女工進行婦科宮頸脫落細胞檢查。結果體檢3149名鐵路女工,正常987例,占31.34%;宮頸慢性炎2072例,占65.80%;宮頸息肉32例,占1.02%;宮頸上皮內瘤變56例,占1.78%;宮頸癌2例,占0.06%;各年齡組發病情況,以31~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結論加強宣傳教育,注重女工生殖保健,提高女工身心健康。
宮頸疾病;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
應哈爾濱鐵路局工會要求,我院對3149名女工進行健康體檢,我科負責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F將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2011年10月至12月,在我院婦科進行宮頸刮片檢查的3149名鐵路女工。
1.2 方法由婦產科醫生取材。取材部位近子宮頸外口鱗狀-柱狀上皮交界處,以宮頸外口為圓心,用刮板輕輕刮一周,厚薄均勻的涂在玻片上,然后置于95%的酒精內固定。常規HE染色后鏡檢,對細胞學檢查可疑病例進行宮頸活檢及病理學檢查。
3149名鐵路女工,正常人數987例,占31.34%。表1顯示,本次體檢中發病情況的排序依次為宮頸慢性炎癥、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息肉、宮頸癌,以宮頸慢性炎癥發病率最高。表2顯示,各年齡組發病情況,以31~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表1 常見病發病情況(n,%)

表2 女工各年齡組發病情況[n(%)]
3.1 慢性宮頸炎慢性宮頸炎是生育期已婚婦女中最常見的疾病,約占1/3[1]。慢性宮頸炎好發于宮頸鱗柱上皮交界部位和宮頸內膜,多數患者無癥狀。盡管如此,慢性宮頸炎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因其可通過上行性腔內擴散導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和盆腔炎癥性疾病,在妊娠期間可能引起絨毛膜羊膜炎和其它合并癥,并且在宮頸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中也有一定的作用[2]。慢性宮頸炎的原因:機械性損傷;子宮頸黏膜多個皺襞,易于隱匿病原微生物,感染不易徹底治愈;該區域有豐富的淋巴管系統,易于促進源于泌尿道感染的播散;激素水平的變化引起宮頸黏膜的形態學改變[1];工作生活壓力大,衛生保健知識缺乏[3]。
3.2 宮頸息肉宮頸息肉并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引起的,長期使用避孕藥也可使宮頸黏膜增生形成息肉[1]。
3.3 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指宮頸上皮細胞部分或絕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異型細胞所代替,已被公認為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一般多發生于宮頸外口附近的移行區域或宮頸管黏膜。CIN的形態學異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如果不經治療,有發展為浸潤癌的可能,某些病例可以進展為浸潤性惡性腫瘤,而另外一些病例卻停留在某個階段,甚至可能完全退化[2]。根據細胞改變程度和異型細胞范圍可將CIN分Ⅰ、Ⅱ、Ⅲ三級,級別越高,發展為癌變的可能性越大。其發病原因與性生活頻繁、HPV感染、吸煙、性生活過早等有關。宮頸涂片持續存在異型細胞的婦女,較治療后宮頸涂片轉為正常的婦女發展為浸潤癌的危險性要高28.4倍,有22%的CIN Ⅲ病例在診斷后的20年內發展為浸潤癌[4]。
3.4 宮頸癌宮頸癌的主要病因與性傳播病毒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有關[5],其次與長期口服避孕藥、多產、吸煙等有關。早期多無癥狀,臨床檢查見宮頸呈紅色、質脆。
綜上所述,普及婦女健康常識,堅持每年一次婦科疾病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防癌保健的目的。
[1] 武忠弼,楊光華.中華外科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216-1224.
[2] 羅塞(美),回允中.外科病理學[M].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1526-1532.
[3] 胡敏霞.3631例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 2010,8(2):70-71.
[4] 周庚寅,劉洪琪,張慶慧.腫瘤組織病理診斷[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09.
[5] 程曉東,謝幸.女性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2):65.
R172;R194.3
A
1673-5846(2013)04-0302-02
黑龍江省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病理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