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姚秋香 穆傲霜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分析
王春香 姚秋香 穆傲霜
目的探討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的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60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無痛分娩技術進行分娩,對照組不采用無痛分娩技術進行分娩,觀察兩組在鎮痛效果、分娩方式、產程時間以及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上的不同。結果觀察組鎮痛總有效率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與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產科應用無痛分娩技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產程時間,并能
有效保證母嬰安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無痛分娩技術;產科;臨床應用;效果
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是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會對產婦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造成產婦的諸多改變,嚴重影響著母嬰的安全,對母嬰造成眾多負面影響[1]。為了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痛苦,探討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效果,本文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6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60例產婦,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為(26.9±2.6)歲;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為(28.0±2.8)歲;所有產婦均為單胎頭位足月臨產孕婦。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無痛分娩技術進行分娩,在宮口開大至3cm,產程進入活躍期后進行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L3-4間隙進行穿刺,刺入蛛網膜下腔,子宮收縮間隙注入布比卡因2.5mg+芬太尼2.5μg+麻黃素20mg+葡萄糖0.25g,測定感覺阻滯平面,宮口開全后停藥;在麻醉過程中密切監測產婦的血壓、脈搏等,密切監測胎心[2]。對照組不采用無痛分娩技術進行分娩,僅給予常規的心理疏導和護理。
1.3 觀察項目鎮痛效果:顯效:無痛;有效:輕微疼痛,能夠忍受;無效:劇痛,難以忍受。分別觀察兩組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以及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鎮痛效果比較觀察組鎮痛總有效率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在鎮痛效果上的比較[n(%)]
2.2 產程、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的比較觀察組剖宮產率與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在產程、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上的比較[n(%)]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劇烈的疼痛,為了減輕產婦的疼痛,需要進行鎮痛分娩。無痛分娩技術是通過鎮痛藥物來減輕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疼痛的技術,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通過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鎮痛有效率為100.0%,而且比不進行鎮痛的產婦在剖宮產率和產程時間上明顯降低,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3]一致。通過無痛分娩技術,麻醉操作簡便,而且麻醉藥物能夠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產婦滿意率較高[4]。總之,在產科應用無痛分娩技術能夠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產程時間,并能有效保證母嬰安全,效果顯著,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 徐靜,曹啟軍.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進展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學,2009,12(5):26-27.
[2] 劉繼云,李榮勝,吳為玲,等.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10):12-15.
[3] 張戰紅,張燕,畢連峻,等.兩種椎管內阻滯方法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33(7):47.
[4] 盧君,鐘赤平,袁竹華,等.硬膜外雙管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1):64.
R714.3
A
1673-5846(2013)04-0331-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