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鷺萍
這不是在玩票,是真的在拍電視劇。男主演的主業是網絡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第一次“觸電”就身兼導演和主演;把平時上班的辦公室拾掇拾掇,就完成了場景布置;看哪個同事適合劇中角色,就拉來劇里露個臉;劇組一共四個人,包攬寫計劃、劇本、后期、上線……就是這么簡單拍出來的一部劇,它火了。
它的名字叫《屌絲男士》。
《絲男士》,不走尋常路
如果抱著看普通電視劇的心態來收看《屌絲男士》,你一定會感到意外:每集只有20分鐘,劇情由一個個段子式的笑話組成,幾乎沒有連續性,就連男主角的身份都是不固定的。他一會兒是洗腳工,一會兒是餐廳服務員,一會兒又搖身一變為黑幫老大……然而,不管他化身何方神圣,骨子里還是一名屌絲,演繹著一個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生活場景。
《屌絲男士》的導演兼主演大鵬是搜狐脫口秀節目《大鵬嘚吧嘚》的主持人。雖說大鵬還只是一個新人演員,可《屌絲男士》的客串明星都來頭不小:孫儷、吳奇隆、吳孟達,《中國好聲音》人氣學員吳莫愁、李代沫……好像一個混合口味的拼盤。
不論是無厘頭的劇情,還是簡單的拍攝方式、網絡作為首播平臺,都不難看出這部網絡劇走的不是普通電視劇的尋常路。
“搜狐視頻從成立之初起,我們就在摸索自制網絡劇這條路,7年了,《屌絲男士》是目前最成功的一部。”搜狐視頻內容運營中心總編輯尚娜表示。截至第一季完結時,《屌絲男士》的每日點擊量已近超過90萬,名列搜狐電視劇排行榜前十位,火爆程度絲毫不遜于當紅電視劇。
在尚娜看來,從制片模式上看,《屌絲男士》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幾個方面:“我們采取的是周播、季播的方式,每年拍一季,每周播一集。因為邊拍攝邊播出,劇本也一直在調整。我們在劇中加入一些和生活貼近的熱點,比如今天你看到吳莫愁在‘中國好聲音上火了,明天你就能看到她出現在網絡劇里。”
看著屌絲男士花癡《甄嬛傳》中的“娘娘”,說著“您幸福嗎?”,這不難讓觀眾感覺到,屌絲男士似乎確有其人,他就與我們生活在同一時空,很可能埋伏在我們的周圍——或者,就是我們自己的寫照?
看電視與看電腦,不同期待
早在幾年前,許多大型視頻網站就紛紛試水自制網絡劇。鳳凰網有《Y.E.A.H.》,土豆網推出《歡迎愛光臨》,搜狐視頻也曾經制作《錢多多嫁人記》等多部網絡劇。這些劇基本上是按照傳統電視劇的方法來制作的,其中不乏大導演、名演員的加盟,但大多反應平平。反而是主創知名度低于他們的《屌絲男士》卻獲得了收視成功,這也讓制作方重新思考網絡劇的定位問題。
在尚娜看來,電視和網絡兩個平臺的不同,使得網絡劇有新的特點。“《屌絲男士》能夠吸引這么多點擊量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抓住了觀眾的觀影心態。看電視劇和網絡劇的一個區別就在于觀眾對不同媒介的期待是不同的。” 尚娜用“前傾”和“后仰”兩個概念來描述這種區別,“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像‘沙發土豆,后靠著、或者躺在沙發上。但看電腦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向前傾,靠近電腦屏幕。觀眾看網絡劇的時候,可能注意力沒那么集中,快速瀏覽式的。但看電視是抱著欣賞的態度,想舒舒服服、一口氣看完一部長片。所以說網絡更適合傳播片段式的、零散的劇情內容,比如情景喜劇,而電視更適合講述連續的劇情,像家庭劇、宮廷劇一類的。”
電視和電腦屏幕的尺寸差別,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觀感體驗,這一點在網絡劇的創作中也需要考慮進去。“網絡劇有自己的短板。比如,電腦在影像、音響效果上遠遠比不上電視,這樣一來,網絡劇就不能靠清晰度等方面取勝。即使有高清、超清視頻,14英寸英液晶屏的觀感體驗還是比不上30英寸電視屏幕的。所以目前網絡劇不能走大場景、大制作之路,完全復制傳統電視劇制作的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
誰決定一部劇買得值不值?
如今放眼各大視頻網站,收視榜上領跑的絕大多數是傳統熱門電視劇。電視劇市場的價格戰從來不乏高價碼,越是明星云集的片子,越是各大電視臺搶奪的重點對象。近幾年來,有了視頻網站的加入,價格大戰更加激烈,除了地方首輪、衛視首輪,還有網絡首播、獨播權。競爭的結果就是電視劇的版權價格水漲船高,有些熱門劇甚至達到單集百萬元以上。
網站在購買電視劇版權戰中往往處于劣勢,因為電視還是影視劇播出的第一平臺。為了保證首播收視率,一部劇在網絡上播出的時間往往要滯后于電視,盡管時間間隔可能很短,只有幾分鐘、一小時,但對播放平臺來說,就是這短短“時差”,決定了廣告商的資金投入,決定了一部劇買得值不值。自制網絡劇,一方面可以說是為了改變首播權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而另辟蹊徑,另一方面也是對網絡這個含金平臺的深度挖掘。
“走向自制是必然的。” 尚娜表示,“因為網絡是一個有無限潛力的平臺。”在她看來,未來的影視劇市場中,平臺的競爭會是一個關鍵的競爭。而平臺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吸引用戶的能力。“誰擁有用戶,誰就能主宰未來。”
“相比于電視,網絡對于觀眾群體的了解和把握更加精準。通過分析用戶在網站上的瀏覽記錄,可以得知他們的一些基本情況,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興趣,創作更符合網民胃口的劇集,比如《屌絲男士》就是為年輕網民們量身打造的。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吸引廣告商的投入,帶來利潤。”
隨著網絡的資源逐步開發,平臺的擴大,網絡劇也會逐漸增值。網絡劇已經成為未來視頻網站著力打造的重點。相對于燒錢購買熱門傳統電視劇,自制網絡劇才是視頻網站的有效增長點。
看上去很美,但存在爭議
《屌絲男士》的搞怪風格,讓它成為了網絡劇里的一朵奇葩。互聯網從誕生之日起,就與“草根”二字結緣:它是眾多網民汲取知識和信息的管道,又為普通百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屌絲男士》就是集網民智慧之大成。網絡劇與微電影一樣,都降低了影視劇的制作門檻。
看上去很美,但同樣存在爭議。新媒體專家魏武揮認為,網絡劇的發展仍然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創意會成為網絡劇的一大瓶頸。影視劇的創作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只靠個人智慧、靈光一現是不行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網絡紅人迅速被遺忘的原因。比如很多視頻高手,憑著一兩個作品走紅一時,但后續的作品就反應平平了。如果網絡劇不解決創作的問題,最終還只能是小打小鬧。”
盡管網絡平臺如今風頭正盛,但它最終能不能與電視這個老大哥比肩,還是一個疑問。電視劇和網絡劇的競爭,其背后是兩個平臺的較量:電視臺擔憂網絡分走了一大批觀眾,網絡抱怨電視臺對首播權的壟斷。在我們的生活中,平臺之爭又呈現為觀眾的分化:年長者坐在客廳里看電視,年輕人在房間里看電腦。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觀眾看電視劇的數量逐年減少,尤其是年輕觀眾逐步轉向通過互聯網、手機平臺看電視,央視索福瑞公司副總經理鄭維東因此得出了“年輕觀眾正在遠離電視”的結論。
對此,魏武揮表示,觀眾分化現象的確存在,但并不是絕對的。“僅有少數人是只看電視、或只看電腦的,大部分人還是同時通過兩個平臺觀看節目的。”在魏武揮看來,不同的媒介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不同。“看電視是一種集體活動,而上網是一種個人行動。想象一下:在你40歲的時候,你會選擇和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面,還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電腦?”
盡管電視在與網絡新媒體的競爭中顯得有些疲軟,但它在我們生活中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未來,哪個屏幕會吸引更多眼球?這個問題還難見分曉。
網絡劇的橫空出世,引發了諸多期待。“屌絲男士”這個名字,就像網絡劇目前情況的寫照:他長相不起眼,財力有限;而傳統電視劇就像一個“高帥富”:包裝精美,人氣火爆。但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屌絲逆襲成功,成為新的“高帥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