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近期有人在網上曝料,“一個戶口在上海市松江區的90后女孩,在鄭州一個經濟適用房小區擁有11套經適房房產,其中最大的一套258平方米。據曝料者稱,此女孩是鄭州市房管局某官員的直系親屬。”
“90后房妹”曝料發生后,鄭州房管局回應表示,經局紀檢、信息等部門聯合調查,查證被舉報業主確有11套房產,但2套屬于商品住房,9間為商業服務房,均非經適住房。此外,鄭州房管局還稱被舉報業主與該局領導沒有任何親戚關系,更不是直系親屬。
看到這一回應,你怎么想?會想到舉報不實,把非經適房說成經適房,把非官員子女說成官員子女,且侵害業主的私人信息。然而,舉報人作出反應,請官方“出來走兩步”:舉報對象就是鄭州市二七區房管局原局長翟振鋒,不只她女兒有11套房,他在二七區內還有三套房,在鄭東新區有兩座別墅,并有豪車,此外他女兒還有上海和河南周口兩套戶口。
接著,新華社消息說,鄭州市二七區委區政府正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而且翟振鋒己于2011年9月因利用職務為親屬牟取利益及其他違紀行為被開除黨籍、行政撤職,他曾擔任區房管局長等職。
一次官員子女房產問題的公開舉報,在2012年12月26日到12月30日間有上述來回。現在來看,前房管局長的女兒有11套房,這些房購買于其為官期間,已是毫無疑問。這些房是否經適房,前房管局長是否另有三套房子兩座別墅,其女兒為何有兩套戶口等,則有待確認。舉報的核心事實成立,已是可以下的結論。
如果無人曝出“90后房妹”,如果無人曝出“房叔”,一個官員或者一個官員親屬名下有再多的房子,都不會被調查。如果舉報人沒有一再拋出舉報材料,這個“90后房妹”的舉報將會止于“非經適房,非官員子女”的結論嗎?這似乎是大有可能的,鄭州市房管局的回應已經類似于一錘定音了。但那個回應,根本上就只是忽悠。
當然,忽悠是巧妙的,也是預留后路的。表面說,舉報指的是鄭州市房管局官員,那么鄭州市房管局來回應就顯得正當,而且翟振鋒確非鄭州市房管局官員,而是二七區房管局原局長,那么,宣布“90后房妹”非領導親戚更非直系親屬,也顯得合乎事實。基于常理,鄭州市房管局對二七區房管局原任局長被調查處理不會毫不知悉,但揣著明白裝糊涂,直接斷言“90后房妹”與鄭州房管局無關,是官場的優選方案。如果大家因為這一回應而認為舉報捕風捉影,那是再好不過的效果,鄭州無丑聞,官場無丑聞。
現在,鄭州市二七區又回應進入調查了。這是在舉報人直指舉報對象是二七區房管局原局長之后。從“組織程序”上,這回總算是對位了。這個社會,無論計劃生育還是別的什么管理事項,權力總是容易找到一個普通人那兒去實施管理的,而提供公共服務則不然,你必須去一個個窗口跑腿蓋章。官員管理,跟普通人管理又不同,你要舉報,就得事實具體、材料可靠、線索好查,最重要的,身份得搞準了。翟振鋒是鄭州市的房管官員,一個局長,但你說是鄭州市房管局官員,對不起,查無此人,舉報就成了不實。
大河網還透露,近兩個月前,該網已接到一名建筑項目經理實名舉報,指翟振鋒開辦公司,倒賣經適房308套,獲利6000多萬元。該網記者查證此事,鄭州市房管局不予回應;二七區房管局辦公室稱翟以前是局長,已不在該局工作,去向不明;二七區委組織部稱翟已無職務,“可能是年齡到了”,無法聯系。一個被開除黨籍、行政職務的官員,得到的保護有多大。連番忽悠之下,大河網只能哀嘆“記者目前尚未能證實”。
經適房的問題,房產管理的問題,是“90后房妹”舉報的關鍵。但更大的問題,在于權力受到了保護,保護變成了縱容,而監督障礙重重,忽悠、欺蒙則是對付監督的首選方法,查處要么是官場角力的需要,要么則是情非得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