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星
摘 要:“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就是在校本教研的基礎上,針對同一個教學內容,由不同風格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理解和備課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知識經驗結構,來分別設置不同的教學過程,體現自己的教學優勢、特色與風格。
關鍵詞:思想品德;同課異構;教學設計;教學效果
“同課異構”旨在促進同學科的各位一線教師發揮各自的智慧優勢共同對同一個教學內容進行集體備課和教研,最終實現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實踐過程中大家共同研討教學內容并設計出詳盡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以及思路,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設想闡述清楚,然后其他教師再根據這個思路和設想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設想。這樣設置課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引導方式,并通過對比和分析,吸取優點摒棄不足,然后再通過總結完成知識內化。
一、備課階段,確定思路
“同課異構”的側重點不是在課堂之間,而是主要體現在備課階段的運籌帷幄之中。在備課階段,同學科的一線教師圍在一起,共同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剖析和研討,找尋契合學生發展規律的節點,共同確立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的方向,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行整合,再從細節上根據授課教師的優勢和特色進行加工,凸顯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最終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一章的備課中,我們幾位一線教師想到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從小比較受寵,大多時間是在享受,并對此進行深刻剖析和探究。有的教師指出,設置該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去感受、理解和體會個體成員在社會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假想如果社會中人人都不想盡義務將會是怎樣的狀況,由此可明確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應該明白一個人在社會中有時會遇到一些責任的沖突,在這個時刻應該怎樣選擇。另一位教師陳述了學生的學情,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內心渴望獨立,也渴求承擔一定的責任,同時還應該注意到社會價值多元化對學生的影響,他們心理不夠成熟,往往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影響,這是學生心理產生迷茫的基礎。所以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各位教師同意將這一觀點作為教學重難點。
二、集思廣益,設計教學流程
備課階段需要“同課異構”,教學設計也需要集思廣益。教學設計是指導教學的藍本和準則。構建主義理論指出,科學的學習行為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只有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對知識充滿渴求,才能充分驅動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環節,也要積極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很顯然,面對眾多不同性格的學生,一位教師設想的問題肯定不如大家集思廣益更準確,更透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
比如,我們在進行人教版《隱私受保護》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有的教師根據初中生習慣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而提出運用故事導入法,通過給學生分享幾個典型的保護隱私的小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隱私受保護。還有的教師提出要采用溫故知新的方式,就著前幾課教學的基礎,展開本課的教學。各個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區別,采取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新課教學階段,有人主張利用資料分析什么屬于隱私,以及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然后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感悟,分析資料的思想性。有的教師提出了先從保護隱私的意義入手進行教學,進而講述負責任的重要性,以及面對隱私權受到侵害時該怎樣自我保護等處事技巧。
雖然是“同課異構”,但是大致的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不應該有太大的差別,因為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排的,所以大致的教學思路應該保持一致。因此在本課的集體備課上,大家都認為應該通過典型事例和學生身邊的事例闡述觀點,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承擔責任就是要付出,要有個人利益的犧牲。但是也應該看到,承擔社會責任同樣有回報,這是一種無形的社會財富,不能從眼前利益和金錢利益衡量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以上是筆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準備階段對“同課異構”模
式的探索與實踐總結。通過各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然后集思廣益總結出符合學生發展的備課方案和教學設計流程。筆者曾在大家的共同研討下對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考核,經過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感到效果很好,這是集體備課的勝利,也是大家智慧的結晶。由此可見,實施集體備課后的“同課異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集合大家的智慧,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海燕.在“同課異構”活動中促進思想品德教師的成長[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3).
[2]鄭仁棟.淺談聯系實際提高思品教學有效性[J].才智,2010(20).
[3]王文海.思想品德課“同課異構”教學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9).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