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以數據為組成元素的信息世界中:從人類最開始以在石壁上進行刻畫,就進行了信息,截止到2003 年,人類已經產生的信息量達5EB。而根據知名調研公司預測,到明年,每十分鐘,人類就能夠創造出上述信息量。在這個互聯的世界中,所有的數據都需要進行收集到數據中心來進行存儲和處理,數據中心也需要不同的設備、軟硬件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和服務來支持。龐大數據的迅猛增長所帶來的就是數據中心的日益龐大,但是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卻未能跟上步伐,使得存儲性能跟不上CPU 的處理速度,成為整個數據中心的性能瓶頸。
那么對此,業界第一個提出使用閃存來作為存儲介質的廠商Fusion-io,它的“本色”閃存技術能夠應對上述數據帶來的難題嗎?在當前云和大數據環境下又將如何發揮它的獨有優勢呢?讓我們看看Fusion-io 的CEO David Flynn 上是怎么來詮釋Fusion-io 的“本色”閃存的。
David 表示:“我們所提倡的閃存,即在計算機和操作系統中將閃存作為內存而非硬盤來使用,目的就是讓數據操作變得更迅速,這也是Fusion-io 對閃存‘本色’的真正還原:提升服務器處理速度。我們可以將閃存磁盤和閃存內存進行架構上的對比,可以看到,閃存磁盤需要在應用和存儲之間放置多個非必需的控制器、內置處理器以及存儲協議。這就導致更多延遲且減慢了應用的響應速度,使得企業不得不為了可能出現的最高峰流量來過度配置性能。而將閃存作為內存則能夠讓服務器對數據進行本地訪問,盡量減少延遲,最大限度提升存儲和應用的響應速度,有效解決了傳統磁盤基礎架構所特有的數據供給問題。”
在當前服務器內存普遍在64G 或128G 的情況下,Fusion-io 推出了超大容量的閃存卡,單塊ioScale 卡的容量就達3.2TB,應用到服務器上作為內存的話,不僅容量可以大幅度地增加,數據的讀取速度也是等同于內存級別的讀取速度。在以速度決勝業務的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企業(Fusion-io 統稱為其為Hyper-scale 企業),ioScale 卡的“本色”將得到更淋漓盡致的發揮。
David 為此列舉了2 個最為典型的例子,Facebook,它的全球客戶超過10 億,其中超過5 億的客戶每天都要訪問Facebook。中國的阿里巴巴支付寶,支付寶在11.11 號“光棍節”一天之內的交易額就達到了190 多億人民幣的世界記錄。他們所要求的就是速度,速度對他們而言就意味著金錢,意味著業務量。而上述兩家企業都是Fusion-io的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