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
(合肥美的榮事達電冰箱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隨著市場對冰箱產品的特色化、差異化要求越來越高,冰箱企業對產品線進行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根據企業現有的內外銷產品線及設備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化產品平臺,有助于從源頭規范產品標準化,從而實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資源共享、提高質量、縮短新品開發周期,實現大規模、專業化、有序化生產。
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是市場份額和企業規模成長的關鍵。越來越多的企業期望在更短的時間內,使用較少的資源開發出更多的新品。但是,企業研發普遍面臨以下問題:
(1)產品開發和通用件的規則不夠嚴謹有效,人為增加物料數量,通用性低,導致后端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可執行性低,管理成本高;
(2)缺乏專業、科學的產品模塊化和平臺化設計和實施,基準機型、衍生機型架構不清,數量龐大,導致開發成果無法沉淀再利用,開發周期和成本長期居高不下;
(3)新產品企劃和產品戰略、市場動向的一致性、連動性較低,導致成功產品比例較低,開發資源調配低效。
通過產品平臺為中心,建立從企劃到批量生產的標準化開發流程體系,提高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率,提升研發效率與品質,縮短開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和產品成本。企業通過建立標準化產品平臺,可以達到以下的目標:
(1)降低復雜度和增加通用性;
(2)有效的降低研發設計和開發周期;
(3)提高銷售收入和降低成本。
產品平臺是指整個系列產品所采用的共同要素,特別是基本技術要素的集合。它主要用于規劃、決策和戰略思考。通常一種平臺是一組產品或一個產品線相關技術的最低共同標準。
綜上所述,產品平臺是產品族形成和依賴的企業核心技術,它是由產品族共享的一組零部件、模塊、接口和制造過程,利用它能夠高效創造和產生一系列派生產品來。所以,產品平臺就是要構造一個能為企業進行高效設計產品族的通用標準結構,它能以最短時間、采用最少的技術和工藝來實現產品的多樣化。
產品平臺的開發要求一個企業必須考慮應該如何設計其產品所包含的零部件、模塊和接口。產品平臺結構設計太細,可能使得產品平臺瑣碎繁雜,失去了其應有的整體性;相反,平臺結構過于簡單粗糙,就很難形成不同用戶群體所選擇的多樣化產品族的形成。

表1 箱體寬度和深度的優選系列
(1)定義“冰箱產品平臺標準化要素”,并從現有產品參數中提取優選參數;
(2)正式頒布 “標準化產品平臺”企業標準;
(3)流程化產品平臺運用,在企劃-設計-生產-售后個階段嚴格執行平臺標準化要求。
(1)實現箱體零件通用化,減少調模時間;
(2)減少內飾件模具設計與制作費用;
(3)方便多基地多品牌生產,實現門體基地間互換;
(4)兼顧市場對外觀多樣化需求和品牌差異化需求;
(5)不需對生產基地的現有設備做大量投入。
因冰箱制造過程中,冰箱箱體涉及到大型箱體側板成型線、發泡模具等資金投入最大的設備,因此規范箱體尺寸標準化是產品標準化核心。首先對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并對現有冰箱產品的寬深度尺寸進行摸底統計。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現有設備、工藝、在產產品規格,定義冰箱產品寬、深度系列值,箱體寬度W和深度D的設計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2 產品平臺與發泡層厚度優選系列
冰箱泡層厚度需要綜合考慮產品不同部位、材料的保溫效果、制造工藝以及節約成本的因素,并結合經濟型和超節能冰箱產品類型對冷藏室側面、冷凍室側面、冷藏室背面、冷凍室背面的發泡層厚度定義成系列值。發泡層厚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
內飾件主要包括冷凍室抽屜、冷藏室果菜盒、擱架。相鄰的兩個箱體寬度,箱體尺寸較大的超節能產品與箱體尺寸較小的發泡層較薄的經濟型產品可共用一套內飾件。內飾件的設計應符合表3的規定。
發布企業冰箱產品平臺標準,規定冰箱箱體寬深度與內飾件主要優選參數,明確各產品平臺定位。制定限制和淘汰系列產品的過渡方案,限制系列產品不再開新箱體,原箱體保留,可通過換門、換外觀、該內飾、性能重新匹配等方式創造新賣點,并逐步減少產量,在未來幾年內全部淘汰,僅向售后服務供應配件。淘汰系列產品將不再開新箱體,原箱體暫時保留,不再通過換門、換外觀、該內飾、性能重新匹配等方式創造新賣點,并逐步停產,在1年或較短的時間內全部淘汰,僅向售后服務供應配件。
在冰箱產品平臺搭建的初期,由于模具費用投入,新產品開發成本和新增零部件采購價格將略有增加。另外在實施過程中會暫時出現曾經熱銷的老產品難以割舍的問題,短期影響到銷售。曾經的主銷機型,由于不符合產品平臺標準的要求,不得不在新平臺產品上市后逐漸降低產量進行切換,在新品沒有得到市場認可之前,會暫時對銷售量產生不利影響,但隨著新平臺產品的全面成熟,短期的困難會逐漸消失。市場部門規劃全新產品時需要兼顧標準化要求,同時將老產品進一步改造拓展,可避免強行轉軌對產能造成的沖擊,實現逐步并軌,走上產品平臺標準化之路。

表3 產品平臺與內飾件優選系列
隨著冰箱企業標準化產品平臺搭建完成,采購、倉儲、生產、售后的通用性增強,零部件數量能夠從根本上得以控制,生產管理更加有序化,不易發生錯誤,產品質量得以保證,開發周期大大降低,管理費用隨之下降;同一零部件采購數量將成倍增長,成本隨之降低;生產工藝趨于統一,對操作人員要求降低,模具、設備更換次數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產能得以充分發揮。
在產品平臺標準化整合初期投資較大,成本在短期內會略有增加,但隨著產品平臺標準化的深入進行,產品隱形制造成本會明顯下降,綜合制造成本在大批量生產規模形成后降低10%~20%,產品開發周期將縮短20%,零部件的通用率將增加30%以上,隨著標準化平臺產品投放市場,研發、采購、制造等環節進一步成熟,一個嶄新的完善的良性循環體系將初露崢嶸。
[1](美)邁克爾E.麥格拉思(MichaelE.McGrath)著,劉求生譯.高技術企業產品策略—推動企業商務向網絡速度邁進.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高靜波.現代企業運營管理體系.經濟管理出版,2008
[3]黎繼子 劉春玲.集群式供應鏈理論與實務.中國物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