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兵 韋金虎 張雨剛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排球普修課是體育院系必修教材之一。學生學好排球普修課中的傳、墊、發、扣球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它是掌握技術以及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這是由排球技術的本身特點決定,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技術環節的掌握,提高動作質量。多年來,筆者一直從事排球教學工作,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不難發現如今的排球教學事實與學校的要求相違背。現今排球技術教學出現的弊端,就是與排球技術教學處于教學邊緣有關系。不但在課堂教學中出現邊緣現象,而且課外練習也同樣如此。據觀察可知,很多學生在學習排球技術時,更多體現在課堂中老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而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要求不夠,身體機能沒有提高;課外學生的自覺性較差,課外練習少之甚少。
這些現狀在排球教學中是岌岌可危的,筆者認為要及時,準確,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要想改變這種不利狀況,關鍵在于教師。教師首先要對排球技術教學認知到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要針對學生,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不夠重視的予以強化。
在武漢體育學院普修組中隨機抽取兩個組,共40人,并對前攝因子進行均衡化處理,然后分組,實驗組20人,對照組20人。
實驗采用單盲實驗法,學生彼此之間不知道自己是實驗對象,在此情況下,給實驗減少了誤差。
本實驗共9周(2012年9~11月),第一周分析學生情況,對前攝因子進行均衡化處理。第二周開始正式試驗,直至實驗結束。期末分別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技術技能成績,測試形式:底線發球,男生上手發球,女生下手發球;4號位扣球;3號位順網傳球至4號位;6號位接發球,最后整理數據分析結果。

表1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之間技術評定測試成績的對比與分析

表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技術達標測試成績的對比與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中要求統一教材,同一教師授課,學時相同。不同的是:實驗組在教學中添加身體素質練習,對照組沒有,采用傳統教學。
實驗中身體素質練習的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身體素質,通常指的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之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面。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排球技術教學中也同樣如此,適當的身體素質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動作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排球技術教學的身體素質練習設計如下,按照武漢體育學院大綱及教學進度表,在排球技術教學課中每次課設置兩個身體素質練習項目,具體內容如下:36m移動:第一、八、九、十二次課;50m跑:第一、二次課;羽毛球擲遠:第三、五、七、十、十三、十四次課;三級蛙跳:第二、三、六、七、十一、十二次課;仰臥起坐:第五、六、八、十次課;1min高抬腿:第九、十一、十三次課。(第4次課為理論課,第15~16次課安排為普修比賽,第17~18次課安排為結業考試)
實驗通過對傳、墊、發、扣球技評和達標成績的指標來反映實驗的效應結果。
1.5.1 技術評定標準
發球:優秀(3~4分):拋球到位、動作連貫、用力協調;中等(2~3分):拋球基本到位、動作較連貫、用力較協調;較差(0~2分):拋球不到位、動作不連貫、用力不協調。
墊球:優秀(3~4分):姿勢正確、擊球部位準確、動作協調;中等(2~3分):姿勢較正確、擊球部位較準確、動作較協調;較差(0~2分):姿勢不正確、擊球部位不準、動作不協調。傳球:優秀(3~4分):手型正確、控制力強、用力協調;中等(2~3分):手型較正確、控制力較強、用力較協調;較差(0~2分):手型不正確、控制力不強、用力不協調。
扣球:優秀(3~4分):人球關系好、控制力強、用力協調;中等(2~3分):人球關系較好、控制力較強、用力較協調;較差(0~2分):人球關系不好、控制力不強、用力不協調。
1.5.2 技術達標標準
傳球:14(10分)、13(9.5分)、12(9分)、11(8.5分)、10(8分)、9(7.5分)、8(7分)、7(6.5分)、6(6.0分)。
墊球:14(10分)、13(9.5分)、12(9分)、11(8.5分)、10(8分)、9(7.5分)、8(7分)、7(6.5分)、6(6.0分)。
發球:8(10分)、7(9分)、6(8分)、5(7分)、4(6 分)。
扣球:8(10 分)、7(9分)、6(8分)、5(7分)、4(6分)。
由表1 相關統計分析看出,在經過 36 學時的排球教學實驗后,從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排球技術的技術評定測試成績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傳球、發球和扣球的技評測試成績均好于對照組學生的測試成績,且兩個班的測試成績結果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班運用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班的教學效果。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墊球技評的測試成績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說明墊球的姿勢、墊擊部位和動作協調方面差不多,差異不大。但是在墊球的平均值結果上看,可知實驗組平均值(3.25),對照組平均值(2.85),說明實驗組在實驗后的整體墊球技評優于對照組。
由表2相關統計分析看出,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生在實驗中經過相同的學時,相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公排球普修課程的學習,實驗組學生的傳球、墊球、發球和扣球的達標測試成績均好于對照組學生的測試成績,且兩個班的測試成績結果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另外發球成績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加強身體素質練習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班的教學效果。
(1)在排球技術教學中加強身體素質練習是切實可行的,實現了教學效果優化,有利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掌握和提高技術。(2)實驗組中加強身體素質練習,學生的動作更協調、手型更正確、擊球部位更準確以及控制球能力更強等。(3) 在排球教學中加強身體素質練習,開拓了學生學習能力, 豐富了教學內容和促進了教學改革,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陳潔.高校排球課程教學法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王冬,朱乃蘇,陳志興.高校排球教學例談[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162-174.
[3]董素英.體育課堂排球教學探究[M].現代經濟信息,2007,9(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