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永鋒
在中考作文試題的各種命題形式中,材料作文占有一定比重,對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進行歸納與總結,既是學寫作文的需要,更是考場應試的需要。
一般地,根據所給材料數量的多少,可以把材料作文分為“單項材料型”和“多項材料型”兩類。下面,讓我們結合實例對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作出說明。
上篇:“單項材料型”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方法1.由果索因
即由作文試題所給材料中反映出來的某些結果或結論性的東西“逆推”上去,直到尋找到其中的原因,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作文。
這是發生在深圳街頭的一件事:一個已經20多歲、身高卻不足1米的殘疾乞丐躺在地上乞討,將近一天時間所獲無幾。一個外國人路過,看到上身赤裸、腳穿拖鞋的他,就送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令人驚異的不是這個乞丐的“意外收獲”,而是不到半分鐘之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到30米外的一個募捐箱邊,將這一百元錢塞進去。那里,兩百多名網友正在為一位身患重病卻無力支付醫療費的女孩募捐。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捐錢時,他只說了一句:“她比我更可憐……”
在這則材料中,有很多結論性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索“因”:為什么“將近一天時間所獲無幾”?為什么是一個路過的外國人對“他”進行了施舍?為什么迫切需要幫助的“他”在得到幫助之后卻把自己的“意外收獲”馬上捐贈給了其他人?顯然,只要步步深入索到了其中的“因”,材料的主旨便昭然若揭了,而只要圍繞著“愛心”、“幫助”、“人應該常懷一顆仁愛之心”等來選材、立意,就都是切題的了。
方法2.看是非意向
即在弄清楚作文試題所給材料正面意義或反面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楚命題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然后依據命題人的是非意向來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知名雜志社進行環保征文,由于獎金豐厚,應征稿件堆積如山。其中不乏名家巨匠的作品,也多是真知灼見。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頒給一個普通的中學生。
那只是一篇尋常的文章,怎么會是最優秀的?面對眾人的質問與懷疑,評委會的負責人取出了那份薄薄的稿件,答道:“他的文章也許不是最優秀的,但他是唯一把文章打印在稿紙正反兩面的人。只有他真正做到了環保!”
的確,在“做到”面前,任何華麗的語句都會黯然失色。
材料所敘述的事情喚起了你的哪些聯想?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感受,選擇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老師、同學和你的真實姓名。
在試題所給的材料中,其正面意義十分明顯,命題人的是非意向也十分明顯——命題人對雜志社的做法是持贊賞態度的,而對那位普通中學生的做法更是持肯定態度的?;诖?,只要我們堅持從正面來選材,從積極的、健康的角度來表現“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空喊喊不來‘藍天碧水”等主題,不僅能夠很快入題,還有可能寫出好的作文來。
方法3.梳理關系
即對作文試題所給材料中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事與事之間等方面的關系進行認真梳理,既梳理出其正常的關系,更重點梳理出其不正常的關系,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青年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問:“這里如何?”老人家反問:“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答:“糟透了!我很討厭?!崩先思医又f:“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后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事物……”老人家便說:“這里也是同樣的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后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
根據你的聯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在試題所給的材料中,至少反映著這樣幾種關系:第一個青年與老人的關系,第二個青年與老人的關系,第一個青年與綠洲、與家鄉的關系,第二個青年與綠洲、與家鄉的關系,老人與兩個青年的關系,老人與綠洲的關系等,在這眾多的關系中,絕大多數關系是正常的,只有三個人與綠洲、與家鄉的關系有些不正常,那么何以至此呢?態度!“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這,無疑應該成為我們選材的重點與立意的重點。
方法4.抓關鍵詞句
即抓住作文試題所給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句,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根據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母親每天都讓一年級的小女兒獨自上學。這一天,女兒出門不久,外面便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母親擔心女兒害怕,追出家門。遠遠地看到每劃過一道閃電,她的小女兒都把臉仰向天空。她奇怪地叫住女兒,回過頭的小女兒竟是滿臉燦爛:“媽媽,我剛才又照了一張相!”
以樂觀的態度對待風雨,換一種角度看人生,世界將變得何等美妙!
認真閱讀分析這段材料之后我們便不難發現,“樂觀”、“角度”、“以樂觀的態度對待風雨”、“換一種角度看人生”等詞句,就是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而圍繞著它們來選材、立意,是完全符合命題要求、完全切合題意的。
下篇:“多項材料型”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方法1.同中取異
如果作文試題所給的是性質相同的幾則材料,應該集中精力尋求其不同點,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1)理想篇——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理想是指路明燈。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怎樣去實現?
(2)美德篇——美是體魄之德,德是靈魂之美。一個人可以沒有金錢、地位和名利,但是絕對不可以沒有品德、修養和情操,美德是永不凋謝的花朵。
(3)自信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權。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難以做到,自信的價值將無法計算。
如何做人是一門大學問。請聯系上述材料寫一篇作文,角度自選。
“如何做人”,是上述三則材料所表現出來的“同”,它們本身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是它們之間的“異”,與其把三個方面“綜合”起來泛泛地寫,倒不如專門抓住一個側重點來寫——或談談理想對于做人的重要性,或論論擁有美德的必要性,或講講自信方面的故事,等等。
方法2.異中取同
如果作文試題所給的是性質不同的幾則材料,應該集中精力尋求其相同點,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小羊要獨自穿行沙漠,臨行前,媽媽說,千萬別把路邊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卻因為自己來時耐不住饑餓,把那路兩邊原本稀疏的小草連根吃掉了,所以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它這時才明白了媽媽的話:那既是留給后來者的希望,更是留給自己的后路啊。
材料二:《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闭f的是,在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嘗。
要求:根據上述兩則材料,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表面看,兩則材料存在著質的不同:材料一講的是關于小羊的故事,材料二對《菜根譚》中的一句話進行了闡釋;但是在對材料含義進行過深入的分析與挖掘之后我們發現,兩則材料還存在著一個相同點,即它們所包含的道理是相同的——“要懂得分享”(或“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替別人想一想”、“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顯然,相同點一找到,選材的范圍就劃定了,立意的方向也就明確了。
方法3.異中取異
如果作文試題所給的是性質相異的幾則材料,應該集中精力尋求其明顯的分歧點,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一群蛤蟆在進行競賽,看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圍觀者一片噓聲:“你們無法到達塔頂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停下來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繼續前進,并且更加努力。比賽結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廢,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堅持了下來,竭盡全力到達了塔頂。
其他蛤蟆都很好奇,紛紛向他討教成功的秘訣,結果大家才發現——他是一只聾蛤??!
(二)丘吉爾在牛津大學的演講:“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成功的秘訣很多,請聯系自己或社會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從敘述對象和內容方面來看,兩則材料的“異”是顯而易見的:一則寫的是動物,一則寫的是人;蛤蟆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耳聾,而丘吉爾的成功是因為他把“決不放棄”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顯然,命題人希望我們敘述(介紹、議論)的“成功的秘訣”范圍很廣、含義也很豐富,而不僅僅是“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決不放棄是成功的唯一秘訣”。
方法4.道理組合
如果作文試題所給的性質單一的幾則材料,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表現或反映著同一個“道理”或“結論”,就應該把這些“道理”或“結論”組合起來,然后據此選材、立意。請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試題——
“學做人”是青少年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課程。下面列出的幾條人生準則,一定會引起你的共鳴,喚起你的回憶和思考。請你據此寫一篇作文。
要接受自己——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劃破夜空的沉寂,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無論怎樣,先接受自己,試著去發揮自己的優點,挖掘自己的潛力。
要欣賞別人——欣賞別人,是善待別人的一種方式,是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明智之舉。在欣賞別人的同時,這個世界在你眼中也會變得更加美麗。
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負責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只有當你懂得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而不是逃避責任或在別人的目光中才勉強承擔責任時,你才真正的長大了。
“要接受自己”、“要欣賞別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等道理都是些人生準則,它們從不同的側面提醒大家:“學做人”必須先做到這些,必須從這里開始。顯然,只要我們把這幾條準則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論點,而如果將它們當作分論點依次列出,既可以使文章結構更加清晰,又可以使文章觀點更加鮮明突出。
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對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做出以上分類,完全是為了說明時更方便一些。在具體的審題實踐中,是允許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而更多、更有效的方法還需要大家自己去摸索、去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