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美國德克薩斯州有個男孩,頑皮淘氣,不愛學習,常常借故逃學。有一天,他碰巧參加了無人認領的自行車拍賣會。第一輛自行車的競拍開始,站在前面的男孩說:“2美元。”叫價持續下去,拍賣員看了一眼那男孩,他沒繼續應價。接下來幾輛車都拍出去了,男孩每次出價還是2美元,好像沒有多加的打算。2美元實在太少了,在現場,每輛自行車的成交價都在十幾二十美元。拍賣員感到奇怪,詢問男孩,男孩說:“我只有2美元。”
拍賣眼看要結束了,只剩下最后一輛自行車,拍賣員問:“有誰出價嗎?”這時,站在最前面,幾乎已失去希望的男孩還是說:“2美元。”拍賣員停止了唱價,現場所有人都靜默下來,沒人舉手,也沒人再出價。最后,男孩拿出握在手中、已被汗水浸得皺巴巴的2美元,買走了那輛全場最漂亮的自行車。
于男孩來說,參與拍賣的成功不能不說是個意外,正是這次意外,讓他看到了人心的美好,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事,只要積極參與,就算實力不夠,還是有可能成功的。
隨著歲月推移,男孩從德克薩斯州西南師范學院畢業了。畢業后的一段時間里,他無所事事,便應朋友之邀打算去遠方旅行。出發前幾天,他不小心弄傷了腳,當時傷口很小,他不以為然,隨便敷了些藥。沒想到,他所穿的那雙劣質襪子里,深色染料含有毒素,讓小傷口受了感染,以致發炎潰爛腫脹。不得已,他取消出行計劃。當時,正好有一位著名的演說家來到他所居住的鎮上。閑在家中無聊的他,就撐著拐杖,去聽那位演說家演講。
聽完演講,他被深深打動,覺得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決定繼續求學,為將來做好適當的準備。他的人生因此又有了一次新轉折。
后來,他步入政壇,表現出眾,人緣極好,加上事事努力,很快擁有了顯赫的職位。有一天,他出門度假,幾小時車程后,他來到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晚飯后,疲憊的他很快進入了夢鄉。
凌晨時分,他被窗外的風雨聲驚醒。他打開燈,想抽一支煙。下床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又搜索行李,還是沒有煙的蹤影。這時,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有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強,他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
伸手拿雨衣時,他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他站在那兒尋思,一個長期被書香浸染的人,一個事業上相當成功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為了抽上一支煙。這是什么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怎么可以這樣強大?想到這兒,他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解脫和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三次出現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小意外,以及意外出現后對人生目標極具指向性的思考,為他的生命注入了底氣。很快,他成了美國政壇風云人物。他的名字叫林登·貝恩斯·約翰遜,最后,他成了美國第三十六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