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收入增長率按可比口徑計算。(2)固定長途電話通話時長和移動電話通話時長均包含相應的IP電話通話時長。(3)通話時長各項指標均為去話通話時長。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
GSA于2013年1月10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114個國家中381家運營商確認投資LTE,其中330家運營商已承諾投資LTE,另有51家進行了承諾前試驗。毫無疑問,LTE已經成為移動通信歷史增長最快的技術,但從商用數量上看,HSPA仍是全球運營商主流的技術選擇。
報告同時顯示,2011年3季度至2012年3季度,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長翻了一番,GSA預計2012-2018年,移動數據流量將增長12倍。其中,在線視頻是移動流量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貢獻了全部智能手機25%的流量,占桌面視頻總流量的40%。從全球移動用戶增長來看,也將從2012年66億增長到2018年的93億。
與此同時,伴隨著HSPA+以及LTE這些超移動寬帶網絡的廣泛部署,全球絕大多數運營商都推出了移動寬帶業務套餐,且絕大多數運營商的數據流量增長、營收和利潤也同步提升。
(作者:張月紅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2012年 12月20日,2012第二屆中國未來網絡發展與創新論壇在南京麗湖亞致會展中心酒店隆重舉行,會上我國首個全國性的未來網絡產業聯盟“中國未來網絡產業創新聯盟”正式成立。
為了推動中國未來網絡產業創造更加完善的發展環境,實現在未來網絡領域的關鍵性突破,提升我國在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建設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與中國(南京)未來網絡創新中心牽頭、聯合多家未來網絡產業相關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未來網絡產業創新聯盟”。聯盟以“匯聚資源,樹立影響,搭建橋梁”為目標,通過促進政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各類資本在技術、資金、市場、產業、人才等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發揮各聯盟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助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交流、合作、創新和發展,共同推動自主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和產業鏈的形成,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一定規模實力的企業,縮短與世界同行的差距,更好地實現聯盟成員的共同發展。
成立“中國未來網絡產業創新聯盟”,對整合與協調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提升聯盟成員在未來網絡領域的研發、制造水平、推動未來網絡產業相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應用,發展壯大我國未來網絡產業都將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本次論壇的順利召開有助于積極推進我國未來網絡核心技術創新研究,推進國家科研重大基礎設施國家未來網絡創新環境啟動建設,促進產學研聯合構建未來網絡產業鏈,將南京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同步的未來網絡產業基地,最終確立我國在未來網絡產業領域的國際地位。
記者從國際電信聯盟(以下簡稱國際電聯)新聞處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合作司獲悉,2013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的慶祝主題已經確定為“信息通信技術與改善道路安全(ICTs and Improving Road Safety)”。
自1969年起,每年5月17日慶祝的 “世界電信日”,既是國際電聯于1865年的成立日,也是同年簽署第一份《國際電報公約》的紀念日。2006年3月,就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提出的建議,聯大通過決議將每年的5月17日同時定為“世界信息社會日”。2006年11月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做出決定,將“雙節”合并。自2007年開始,每年的5月17日正式成為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郭慶婧)
中國的互聯網格局正迅速從PC轉向手機時代。2012年度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權威報告公布,手機首次成為最重要的上網方式。在它的帶動下,一批網絡服務重新回到增長軌道。相應地,與PC相關的應用則頹勢盡顯。
該報告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編制,從1997年至今已連續發布了15年。年度報告所涉數據的統計日期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根據報告,我國網民總人數為5.64億,比2011年底增加了9.9%。這是有史以來中國網民總數增幅首次跌入10%這個門檻,似乎意味著網民高增長時代的正式終結。但這并不令人意外,此前2009-2011年,我國網民的年增速分別為29%、19%和12%,早已是直線下落狀態。
網民增長雖然乏力,但上網方式的調整卻非常劇烈。CNNIC的報告顯示,2012年,手機首次成為第一大上網方式。到年底,通過手機上網者占全部網民的74.5%,比2011年增加了5.2個百分點;而通過臺式機上網者占比則為70.6%,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者也從2011年的46.8%下降到45.9%。
據統計,2012年,互聯網手機應用普遍呈高增長態勢,與之相對,這些應用在PC端的增長則乏力許多,增速一般只有手機的1/3。增長最強勁的包括手機網購 (同比增長136%)、手機團購(88%)、手機支付(81%)、手機視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