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宏,胡金豐, 衣守忠
(深圳市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120)
隨著航模、電動工具和電動玩具對高倍率放電需求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放電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電池在大倍率放電時,極耳發熱嚴重,導致電池整體溫升過高,電池容易熱失控,從而導致電池倍率放電性能和循環性能持續惡化。一般情況下,設計者們都是主要從正負極材料和電池本身結構兩方面進行改善[1-3]。現有鋰離子電池卷芯結構分為疊片方式和卷繞方式,疊片方式相當于幾十片小電池并聯,極大地降低了電池的歐姆內阻,其倍率性能遠遠好于卷繞方式。但疊片方式成品率低、效率低,產業化成本高,不利于推廣。本文通過改進極耳的引出方式來改善卷繞電池的倍率性能,使其具備部分疊片方式的優點,兼顧倍率和成本。為了避免極耳過熱造成電池失效,不同倍率要求的電池要選用不同規格的極耳,本文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驗證,歸納出極耳選用規范。
將正極活性物質LiFePO4、超導炭黑SP和導電石墨KS-6混合,以PVDF作為粘結劑配制成正極漿料。將負極活性物質中間相碳微球MCMB和超導炭黑SP混合,以丁苯橡膠SBR作為粘結劑配制成負極漿料。將正、負極漿料經涂布和輥壓后,按圖1制成正極片和負極片。

圖1 電池極片示意圖
制成0754200軟包裝鋰離子電池,其容量在3 Ah,并使其極耳從電池兩側引出。其中A、B、C和D均使用0.1 mm(厚)×15 mm(寬)的極耳(見表 1)。
疊片的電池(E類)分別使用0.1 mm×10 mm、0.1 mm×15 mm、0.2 mm×10 mm和0.2 mm×15 mm極耳(表2)。

表1 實驗電池的極耳設計

表2 E方案極耳規格
高精度電池測試系統 (深圳新威爾產);RBM-200智能電池內阻測試儀;熱電偶。
在高倍率放電的條件下,電池的放電電壓曲線會出現電壓峰,同時電池的放電容量也有所增大。通過紅外熱成像的方法對鋰離子電池高倍率放電條件下的熱行為進行比較細致的研究表明:鋰離子電池放電過程中各個區域的電極反應是非常不平衡的,高倍率放電的條件下,開始放電時極耳附近區域的電阻較小,電流密度較大,這部分產生的熱量比較大,溫度升高較快;充放電過程的后期,靠近極耳區域的容量耗盡,遠離極耳區域的部分,溫度上升比較緩慢時,會導致放電過程終止,反之會出現電壓上升的現象[4]。
3 Ah電池疊片有20多片,相當于20多個小電池并聯,電壓U不變,內阻R=1/(R1+R2+……+R20),R1=R2=……R20。疊片電池的歐姆內阻相當于卷繞電池的1/20。電池的內阻由歐姆內阻和極化內阻兩部分組成。極化內阻由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的性質決定。歐姆內阻由電池的結構決定。
設計大電流放電鋰離子電池時可在極片上多焊接幾個極耳,這樣在高倍率放電條件下,放電初期電池內部就會有多個區域內阻較小,電流密度較大,反應速度較快,從而緩解單極耳情況下的劇烈反應[5]。電池的倍率性能接近于疊片方式,優于卷繞方式。但是多極耳會大幅降低生產效率,產業化成本過高。
已經產業化的鋰電池一般采用極片頭部設置極耳方式,本文將極耳位移到極片的中部。相當于一個電池由兩個小電池并聯而成,電池電壓U不變,內阻R=1/(R1+R2)。并聯后總的歐姆內阻降低了一半。大電流放電時要好于常用的頭部出極耳的電池。不同極耳位置電池內阻及倍率放電的容量保持率如表3。

表3 內阻和容量保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