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育霖 趙宏偉 孟艷清
目前,成熟的通信技術有光纖通信、GPRS通信、載波通信、微波通信等。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載波通信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電力網進行通信,而不用額外布線,通信線路的投資小,后期運營費用少。因此在配網智能化中,載波通信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對于現存的大量已建配網的智能化升級,載波通信無需重新布線,接入方便,對電網運行無影響,成為了最具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但是,電力線是設計用于傳輸電能的線路,不是專門設計的通信線路,它的物理特性與專門的通信線路有著很大的不同。由于線路上傳輸的是電能,因此在傳輸通信信號時線路的信道特性極為復雜。電力線上負載多,每個負載都產生噪聲,噪聲干擾復雜,信號衰減大,由于存在多徑衰減,會使信道產生多徑延時 ,而且電力線信道參數是隨時間和頻率變化的,因此必須對電力線的信道特性進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合適的電力線信道模型。
電力線阻抗特性與信號的耦合直接相關,噪聲特性直接影響到信號在信道中的傳輸和衰減,衰減特性是信道本身直接影響信號衰減的部分。因此主要對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大量的研究表明,載波通信信道的阻抗特性與頻率有很大的相關性,總體上信道的阻抗特性是隨著頻率的增大而減小,但在實際中,并不完全按照這個趨勢,甚至會與趨勢相反 。電力網上有各種不同頻率的負載,這些負載之間以及負載與電力線之間產生了各種共振電路,在共振頻率附近,阻抗明顯減小。阻抗特性隨時間不同變化也很大,在不同時段有著不同的阻抗特性。電網中的各種負載都會隨機地開通和關斷,這也直接影響到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阻抗特性的變化。通常白天的時候接入負載較多,因此通常情況下白天的阻抗較低,晚上相對較高。在載波機的阻抗與信道阻抗匹配的情況下,耦合的發射信號功率最大,然而,隨著頻率和時間的變化,阻抗特性從幾歐姆到上百歐姆變化,很難實現輸入匹配。
電力線載波通信系統中,噪聲干擾是對信號影響最大的干擾,噪聲特性是描述信道特性的最重要參數之一。噪聲干擾的產生有以下幾種情況:
(1)電力線的固有干擾,我國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每個周期有兩個峰值,因此電力線固有干擾為100Hz,時間間隔為10毫秒。
(2)周圍環境產生的噪聲干擾,在電網周圍,存在著各種不同頻率的中、短波廣播電臺,這些電臺和其他各種電磁干擾會對載波通道產生一定的噪聲干擾。
(3)電網設備產生的噪聲干擾,電網上有著各種不同功率值的阻性、感性、容性設備和開關,這些設備在開閉時,會產生瞬時的沖擊電流,成為電網中的高能噪聲,干擾強度極大。在電網設備運行時,同樣會產生一定的噪聲。
對于這些噪聲,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有色背景噪聲 功率譜密度較低,由低功率電器產生,隨頻率變化。
(2)窄帶噪聲 由中、短波廣播引起,隨時間變化。
(3)與工頻異步的周期性脈沖噪聲 頻率分部于50~200KHz,主要是顯示器掃描頻率與諧波產生。
(4) 與工頻同步的周期性脈沖噪聲 脈沖頻率為工頻整數倍,如50或100Hz,持續時間短、功率大,主要由可控硅器件等產生。
(5)突發噪聲 系統內設備、開關的通斷產生。發生時間是隨機的,影響頻帶寬、功率譜密度大。
前三種噪聲通常歸為背景噪聲,頻譜寬、隨時間變化緩慢,存在于電網的任意時刻,不同時段的功率譜密度也保持穩定,又可稱為穩態背景噪聲。后面兩種噪聲功率譜密度較高,隨時間變化快,可以達到毫秒級甚至是微秒級,可以稱為脈沖噪聲,數據通信時出現的錯誤通常由其引起。
信號在電力線上傳輸,會產生很大的衰減,主要是線路衰減和多徑衰減。線路衰減主要是因為線路本身的電氣特性產生的,屬于固有衰減,主要受電力線的固有參數影響。中壓電網中電力線網絡復雜,線路節點多,信道中很多節點處阻抗都不匹配,在信號傳輸過程中,經過這些阻抗不匹配的節點時,會發生信號的反射,反射的信號會產生時間上的延遲,同時又會影響發射信號。這些反射就構成了信號的多徑衰減。
由于電纜本身有熱損失和輻射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會發生衰減,這種衰減隨著頻率的增大和距離的增大而增加。為了分析的方便,現在首先考慮載波通道線路損耗衰減,這等效于只考慮載波信號從信源到信宿的波形傳播。模型如圖1所示:由電源、電力線AB、負載三部分組成,其中電源的阻抗為sZ,電力線AB距離為l,負載阻抗為LZ。

圖1 電力線傳輸模型
對于電力線節點阻抗匹配的情況,長度為l的電力線傳輸函數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l為傳輸距離,r為傳輸常數。r通常可表示為以下形式:

α是傳輸常數的實部,為衰減常數,β為相位常數,是傳輸函數的虛部。在傳輸線結構一定的情況下,頻率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幅度和相位常數的變化。
在載波通信中,載波信號的頻率遠大于工頻電源的頻率,故載波信道的傳輸常數可以按如下形式給出:

其中 ω =2π f ,f為載波信號的頻率。R、L、G、C分別是電力線的電阻、電感、電導、電容。假設兩導體間的距離遠大于兩導體間的半徑,導體間距離和導體的半徑分別用D和a表示。則單位長度的電容、電感、電阻、電導可以表示為:

其中:ε為真空介電常數,ε=8.854*10^-12
μ為磁導率,μ=4*π*10^-7
σ為電導率,σ=5.8*10^7
ZL為單位長度傳輸線的特征阻抗
由于電力線的連結點處的組抗特性發生改變,當信號傳輸到這類阻抗變化點處的時候,會有一定量的信號發生反射,致使信號不能完全傳輸過去,信號的功率發生損失,而反射的信號又會沿著另一條路徑繼續傳輸到終點。為了分析的簡便,我們選擇一個簡單的電路模型來分析線路的多徑反射。

圖2 線路的多徑反射
如圖2所示:信號為從A點向B點傳輸,結點為O,支路長度為L1、L2、L3,支路傳輸常數分別為1γ、2γ、3γ,結點為A、B、C,反射系數分別為ρA、ρB、ρC,從各支路向結點O傳輸的信號反射系數分別為ρAO、ρBO、ρCO。
連結O點的有3條支路,任意支路上的點A、B、C向O點傳輸的信號,在到達O點后,均分成3路信號,分別向各條支路傳輸。而這些信號到達支路端點后,則分成了兩路信號——入射信號和反射信號。入射信號被負載吸收,不再在線路上傳輸,反射信號繼續向O點傳輸。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信號每過一次O點,就會有一條路徑的信號到達接收點B。故信號第K次過O點時,到達接收點的路徑數為 3n?1,到達B點的信號總數為:
1+ 3 + 32+ L + 3n?1= 3n?1
第一次過C點:A-O-B L1+L2
第二次過C點:A-O-B-O-B L1+3*L2
A-O-A-O-B 3*L1+L2
A-O-C-O-B L1+L2+2*L3
第三次過C點:A-O-B-O-A-O-B 3*L1+3*L2
A-O-B-O-B-O-B L1+5*L2
A-O-B-O-C-O-B L1+3*L2+2*L3
A-O-A-O-A-O-B 5*L1+L2
A-O-A-O-B-O-B 3*L1+3*L2
A-O-A-O-C-O-B 3*L1+L2+2*L3
A-O-C-O-A-O-B 3*L1+L2+2*L3
A-O-C-O-B-O-B L1+3*L2+2*L3
A-O-C-O-C-O-B L1+L2+4*L3
……
用 UNi表示第N次反射時第i條路徑在負載處接受的信號,i = 1 ,2,3L 3N?1。
第N次反射時所有路徑在負載處接受的信號:

所有路徑在負載處接受的信號:

由于信號是多徑傳播的,不同的路徑傳播的信號經過的距離不同,因此到達的時間也會有差別。到達的時間與路徑的距離總和有關,具體表達是為
其中τ是路徑到達終點的時間,l是信號傳播路徑的距離總和,c是信號傳播速度,光速。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中壓電網的阻抗不匹配特性決定了信號的多徑傳播特性。我們可以將每一條特定的通信路徑的衰減用下式表示:

經過不同傳輸路徑到達終點的信號總和為:

考慮到信號在輸入端和接收端的耦合,信號在電力線上的自然衰減和多徑反射衰減以及線路噪聲的影響,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電力線信道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電力線信道模型
電力線上有復雜的噪聲干擾,對信號的傳輸有著極大的干擾,信號在電力線傳輸有著固有的衰減,由于線路阻抗特性復雜多變,很難達到阻抗匹配,使得電力線上有著復雜的多徑反射,對信號的傳輸有著很大的干擾。本文通過對中壓電力線阻抗、噪聲、衰減特性的分析,建立了簡單實用的中壓載波通信信道模型。
1. KlausOostert,powerline communication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2.李艷龍,陳維千.在城市10kV配網上實現載波通信,電力系統通信.2001(3).5~11
3.易浩勇,汪曉巖,孫榮久,劉胤龍,蔡世龍,王忠杰.中壓配電網載波通信的多徑反射模型研究,電力系統通信.2004(1).21~23
4.李家生,劉大茂,孫旭飛.低壓電力線信道阻抗測量與匹配,現代電子技術.2011.34(7).161~164
5.蔡偉,樂健,靳超,黃楚鴻,鄭雪.電力線載波通信信道建模技術綜述,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2.40(10).149~154
6.張有兵,程時杰,何海波,熊蘭,J.Nguimbis.低壓電力線高頻載波通信信道的建模研究,電力系統自動化.2002.26(23).62~65
7.程曉榮,苑津莎,侯思祖,康恩婷.中壓寬帶電力線通信接入及信道特性測試與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2005.29(14).69~72
8.李豐,田海亭,王思彤,袁瑞銘,梁貴書.低壓電力線窄帶載波通信信道阻抗與衰減特性的現場測量及分析,電測與儀表.2011.48(54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