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摘要]從魚塘選擇、清塘消毒、苗種放養、水質調控、飼養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長江邊刀魚池套養細鱗斜頜鲴的技術應用,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池塘;長江刀魚;套養;
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其身長而側扁,腹銀色而多脂,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分布于長江及近海半咸淡水區,生殖季節從河口進入淡水,沿干流上溯至長江中游產場作生殖洄游,最遠可達洞庭湖,有的在江河干流產卵,也有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產卵。產卵后親魚分散在淡水中攝食,并陸續緩慢地順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繼續肥育。長頜鱭的幼魚也順水洄游至河口區肥育。冬季,長頜鱭不作遠距離洄游,而聚集在近海深處越冬。是典型的洄游魚種。然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資料顯示,長江刀魚面臨生態危機,且價格居高不下,春節剛過最高價達到每斤2000多元,與普通百姓餐桌漸行漸遠。這讓素有“刀魚之鄉”美譽的靖江十分尷尬。
為充分利用沿江池塘獨特的自然優勢,模擬天然生態環境開展刀魚半流水養殖,開展池塘馴化養殖刀魚,力爭在刀魚人工養殖方面取得技術性突破,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漁業科技示范戶賈習根,從事水產養殖已有10多年,2012年開始在長江邊刀魚池中套養細鱗斜頜鲴,經一年時間養殖,刀魚養殖規格已達到20-33厘米、體重52-147克。從現將主要做法介紹如下:
一、池塘準備和苗種放養
1.1池塘條件:選擇能把長江水直接灌入的江邊池塘。池塘1口,面積為3畝,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注排水方便,呈東西向,水深1.8米以上。
1.2池塘準備:池塘在冬季經清整消毒后長期曝曬,3月下旬開始注水并用漂白粉lOmg/L左右帶水消毒,適度肥水后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
1.3苗種放養:4月8日放入細鱗斜頜鲴500尾,規格5-8CM/尾,單價0.85元/尾;5-6月投放鰱魚夏花5萬尾,單價14元/萬尾;9月28日投放長江刀魚苗2500尾,規格5-15CM/尾,靖江市漁政站免費提供。
二、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2.1餌料投喂:刀魚幼苗以浮游動物為食,通過大量換水可以滿足刀魚苗的生長需求,6月下旬在池塘中放入抱卵親蝦總量為25公斤,單價160-200元/公斤,產出的小蝦苗作為刀魚幼苗飼料;蝦苗繁殖后,投放蝦用顆粒料,潑撒小雜魚、魚糜產品,共440公斤,保證蝦苗正常生長。刀魚小的時候專吃輪蟲等枝角類浮游生物,到七八錢體重時就開吃活的小蝦。因為刀魚養殖不吃人工飼料,只吃天然餌料。而且,不同的生長階段,所吃的餌料還不是一樣的,比如一年以下的刀魚,吃一種輪蟲;長大以后,以吃小蝦為主。
2.2日常管理:養殖期間經常添水、換水,保證水質清淡并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溶氧充足,刀魚種餌料以青蝦苗為主,需及時投放和補充。刀魚種在室外池塘能順利過冬,越冬前投足餌料,越冬時升高水位,注意防凍,翌年3月份轉入成魚養殖,直至商品養成。
2.3病害防治:整個養殖期間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沒有使用其他任何藥物。
三、捕撈
3.1 2013年2月24日開始起捕長江刀魚至4月3日,共捕到長江刀魚276尾,重33.8公斤,平均售價1600元/公斤。
3.2共捕到細鱗斜頜鲴466尾,重93.2公斤,平均售價40元/公斤。
3.3共捕到長江青蝦56公斤,平均售價120元/公斤。
四、效益分析
4.1總投入11210元,其中池塘租金3600元,苗種4700元,飼料1760元,水電650元,其他費用500.
4.2總收入66700元,其中長江刀魚54080元,細鱗斜頜鲴3720元,長江青蝦6700元,鰱魚2200元。
4.3總效益55490元,畝平效益18496.7元。
五、小結與討論
5.1在實施長江刀魚養殖試驗示范過程中,選擇生態環境優良塘口作為養殖水體。并從魚種供應、餌料選擇、環境營造等關鍵生產環節人手,通過“宣傳發動、技術培訓、踏塘指導”等漁技服務,開展其刀魚池塘主養模式技術研究,著力營造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作氛圍,有效保證了長江刀魚內塘試驗示范順利展開。至今養殖塘口中長江刀魚苗種長勢良好,達到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目的。不僅從根本上解決長江刀魚因水體污染和水工建筑等造成產量逐步下降、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矛盾,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刀魚江鮮美味,而且對間接恢復和保護長江刀魚自然資源也具有深遠意義
5.2在養殖刀魚的池塘中,水環境控制、除野等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養殖試驗中刀魚以浮游動物與青蝦等為食,但活餌料養殖成本較高,刀魚的適口飼料研究還需解決。
5.3細鱗斜頜鲴屬中下層魚類,食性很雜,除攝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搖蚊幼蟲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類型的水體中,均以腐殖質有機碎屑、腐泥及著生藻類為主要食物。
5.4細鱗斜頜鲴肉質細嫩鮮美,食料來源廣泛,飼養容易簡便,作為套養對象,在不增加飼料的情況下,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錢華,張建,蔡云飛,葉飛,卜金寶.成魚池增放套養細鱗斜頜鲴試驗[J].齊魯漁業.2008(09)
[2]石小磊.人工養殖“江刀”有望上餐桌[J].漁業致富指南.2008(02)
[3]程起群,李思發.刀鱭和湖鱭種群的形態判別[J].海洋科學.2004(11)
[4]殷祝東,凌曙光.魚種池套養細鱗斜頜鲴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6(08)
[5]楊金權,胡雪蓮,唐文喬,林弘都.長江口鄰近水域刀鱭的線粒體控制區序列變異與遺傳多樣性[J].動物學雜志,2008(01)
[6]劉曉.人工繁殖刀魚首次實現規模化養殖[N].江陰日報.2010-08-26
[7]梅凡,楊勇.蟹池套養細鱗斜頜鲴效益增[J].漁業致富指南.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