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順國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
浦東:創新“五雙”辦案新機制
文/蔡順國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
2012年3月新刑訴法頒布后,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利用新法正式實施前的半年多時間,認真學習研究新法涉及檢察辦案環節的一系列新規定,結合浦東檢察辦案工作實際,組織攻關小組進行“全程式”實踐探索,創新推出了在辦理簡易程序公訴案件方面的“五雙”工作機制。
新刑訴法第210條第二款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法條雖然僅更改“應當”一詞,但公訴人辦案出庭的工作量由此將呈幾何級倍數增加,對于案件數量占全市近20%的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來說,更是一道很難逾越的坎。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寶富介紹說,浦東新區由于原本區域大,加之南匯區并入,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基層檢察院。全院負有公訴職能的部門分設在五個辦公點辦案,共有25個主訴辦案小組,對應的浦東法院有三家刑事審判部門共14個刑事審判庭。針對新刑訴法即將實施的新要求和辦案部門多而分散不利統一辦案規范的現狀,浦東區人民檢察院及時建立兩個公訴小組攻關,完全按照簡易程序案件全部出庭公訴的新法要求,進行“全程式”實踐探索。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研究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經過一輪又一輪摸索,終于催生出“五雙”辦案新機制。
“五雙”舉措主要有,按照獨任制和合議制審理的不同要求,分別制定了《獨任制簡易程序案件出庭規范》和《合議制簡易程序案件出庭規范》的“雙規范”細則;針對嫌犯羈押與非羈押、采用獨任與合議審理案件的不同,實行同類集中公訴的“雙集中”公訴機制;通過將審查起訴提審階段的口頭告知內容納入訊問筆錄,將法庭對簡易程序的確權程序納入監督范圍,實現口頭解釋與書面告知、自行告知與監督告知的“雙結合”保障被告人權利;采取出庭筆錄中增加監督法庭審理活動的內容,強化個案監督,實施對判決書進行集中審查,并通報共性問題,強化一類問題監督,以實現審判監督的“雙加強”;最后將公訴辦案質量與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掛鉤,將出庭質量與審查報告質量相掛鉤的“雙掛鉤”,確保案件質量和出庭效果。
據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浦東院分管公訴工作的副檢察長賀衛介紹,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在探索建立兩類案件庭審規范的基礎上,還建立了案件快速流轉機制,如“雙集中”。以往是浦東檢察院整個公訴部門選擇案件進行集中公訴,存在不同公訴小組間要協調、集中起來的案件數量也有多有少的情況,再者集中公訴后由于對羈押與非羈押、獨任與合議審理的不同要求及一次集中庭審的合適案件數量差異,法院又要拆包分開庭審,這樣集中公訴的力度和效率都大打折扣。針對問題,我們不僅在公訴內部反復探索研究,還與法院進行多次磨合,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簽署了“簡易程序案件集中提起公訴、集中開庭審理”的會議紀要。

浦東區人民檢察院針對新刑訴法即將實施的新要求建立兩個公訴小組攻關,進行“全程式”實踐探索
紀要規定,對于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適用獨任制審理的簡易程序案件,公訴部門同一辦案組的案件應制作《簡易程序集中公訴通知書》及案件名稱隨案移送法院,并指派一人集中出庭。法院安排同一法官集中開庭審理。集中公訴的案件一般不超過5個,同時區分在押被告人和取保候審被告人的案件分別集中公訴。對于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簡易程序案件,公訴部門同一辦案組的案件應盡量集中公訴,法院應盡量安排同一合議庭集中開庭審理。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在建立快速高效辦案機制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的執法監督職能。賀衛告訴記者,“雙加強”是在強化個案監督的基礎上,創新建立對判決書進行集中審查制度,強化對一類問題的法律監督。
新刑訴法實施以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啟用“五雙”辦案新機制,共辦理簡易程序提起公訴的案件達1986件2793人,占全部案件數的73%,公訴人出庭率達100%,平均辦案時限縮減了兩天;發出個案糾正違法意見書23份,類案糾正違法建議書13份,實現了與刑訴法新規定的有效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