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山
村婦叫板公路經營者
文/江山

(圖/東方IC)
一條高速公路緊貼村民住房穿蘇南一鄉村而過。疾馳的車流,震耳的汽笛,刺眼的車燈,顫抖的房屋……讓眾多村民不堪忍受,紛紛搬離。可是,有一位村婦因家境不太富裕,沒有能力搬離,在這樣的環境中已苦苦挨過九個年頭,終因忍無可忍,帶領全家,一紙訴狀將處于強勢地位的高速公路經營者告上了法庭,打了一場“不對等”的官司。
2001年8月17日,江蘇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簡稱高速路公司)成立,負責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及對通行車輛收費等。該公司注冊地在江蘇省南京市,住所地在江蘇省常熟市。2004年8月16日,高速路公司建設的沿江高速公路太倉段通車。該高速公路緊挨眾多村民住房,穿過太倉市沙溪鎮勝利村的村民居住區。
現年40歲的何麗華,是勝利村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與丈夫羅秋生、女兒羅曉娜及婆婆徐雪梅住在該組16號。他們的住房為三上四下房屋,在沿江高速公路建設之前建造。高速公路建設時,高速路公司要求公路主線上的建筑必須拆除,毗鄰高速公路兩旁的其他建筑動員拆除,何麗華一家不在強制拆遷的范圍之內,只是動員拆除,自主權在何麗華一家手里。
高速公路通車后,毗鄰高速公路的村民因不堪高速公路的噪音之苦,基本都拆遷搬離了。但是,何麗華一家因為經濟原因沒有能力拆遷搬離,高速公路從何麗華房屋的西側穿過,其房屋距離高速公路路面18米,距隔離柵10米,位于高速公路的綠化帶內。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后,何麗華一家的生活被徹底顛覆。“通車第一天晚上,一家人都沒怎么合眼,后來車流量增多,房子內外整個就是一個高分貝的大聲場,家人坐在桌前吃飯,說句話都要敞開嗓門。每次看電視或用電腦聽歌,即使將音量調得很大也很難能聽清。”一到深夜,除了高分貝噪音,還有往來的高強度大車燈光,穿透家里所有的窗玻璃。用何麗華的話說,“拉上窗簾再蒙上一層布都不管用,后來窗戶玻璃全換深茶色,也沒改觀。”
因不堪高速公路噪音之苦,2004年8月19日,也就是高速公路通車后的第四天,何麗華就申請對其居住環境的噪音進行檢測。太倉市環境監測站對何麗華房屋路基旁、居民房兩處進行噪聲檢測,路基旁測點晝間為65.2分貝,居民房測點晝間為60.9分貝。拿到了檢測報告,何麗華準備將高速路公司告上法庭。可是,家人都勸她,何麗華想想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絕對斗不過強勢的高速路公司,最終只好作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車流量也越來越大,何麗華一家所受的痛苦也越來越深,何麗華已忍無可忍。她說:“高速公路的通車,對于我們來說,如同人間煉獄。全家人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甚至耳鳴、心慌癥狀,給我們的生活秩序帶來嚴重的影響,身心健康精神狀態帶來嚴重干擾。現在我們連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環境都得不到保障,長此以往叫我們今后如何生活?就是撞得頭破血流,我也要討一個公道!”
于是,何麗華于2010年11月10日再次申請對其居住環境的噪音進行檢測。太倉市環境監測站對當日晚10時至10時20分的實況再次進行噪聲檢測,宅南室外測點夜間為70.7分貝,宅西側房間室內測點夜間為57.7分貝。再次拿到檢測數據后,何麗華找村里反映情況,希望他們出面協調,找高速公路給裝個隔音墻,到后來何麗華直接去找高速公路。可是,何麗華不記得跑了多少次,都沒得到圓滿答復。
幾番協商不成,2011年6月30日,何麗華攜丈夫羅秋生、女兒羅曉娜及婆婆徐雪梅來到江蘇省常熟市法院,一紙民事訴狀,將高速路公司告上法庭。法庭上,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在痛陳了他們自高速公路通車后所遭受的傷害外,強烈請求法院判決支持他們的三項訴求:1.要求高速路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把噪聲降到夜間45分貝以下,有效措施為安裝隔音墻;2.要求賠償遭受噪音污染損失每人每月120元,自2004年8月19日至2011年3月17日計3.79萬元,及以后噪音降到夜間45分貝以下之日期間的噪音污染損失。3.訴訟費由高速路公司承擔。
高速路公司辯稱:何麗華一家第一項訴訟請求本身不是國家標準,沒有法律依據。法院經審理,查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明確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為一類標準,晝間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該標準適用于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該類標準。2008年10月施行的《聲環境質量標準》明確位于交通干線兩側一定距離內的噪聲敏感建筑物執行四類聲環境功能區要求,高速公路為4a類,環境噪聲限值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該標準附錄C《噪聲敏感建筑物監測方法》明確在室內監測時應采用較該噪聲敏感建筑物所在聲環境功能區對應環境噪聲限值低10db(A)的值作為評價依據。該標準施行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廢止。
常熟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居住的房屋建造在前,沿江高速公路建設在后,自沿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何麗華一家所住房屋的環境噪聲超過了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正常的生活受到來自沿江高速公路的噪聲污染的干擾,高速路公司作為沿江高速公路的經營管理者,有責任采取措施減輕噪聲影響。
鑒于何麗華一家長期生活在噪聲污染地區,故對其要求高速路公司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污染程度及賠償自2004年8月19日到噪聲降至國家標準之日間遭受噪聲污染的損失予以支持,但何麗華一家要求高速路公司將室內、室外噪聲均降到45分貝以下及賠償每人每月120元缺乏相應依據,根據本案實際情況,本院確定高速路公司每月賠償原告何麗華一家遭受噪聲污染損失人民幣200元(每人每月50元),故自2004年8月19日至2012年5月18日止高速路公司應賠償原告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人民幣18600元。
2012年6月30日,常熟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二條、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高速路公司采用修建隔音墻或其他有效措施將何麗華一家居住的房屋室外噪聲夜間降到55分貝以下,室內噪音夜間降至45分貝以下;高速路公司賠償何麗華一家因噪聲污染所造成的損失人民幣1.86萬元(計算至2012年5月18日),并自2012年5月19日起于每月30日前按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給付何麗華一家因噪聲污染所造成的損失至第一款履行完畢止;駁回何麗華一家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高速路公司不服,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蘇州中院經審理后,查明國務院于1982年4月6日頒布的《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規定:一類混合區(指一般商業區與居民混合區)的噪聲標準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商業中心區、二類混合區(指工業、商業、少量交通與居民混合區)的噪聲標準值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噪聲標準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該標準值為戶外允許噪聲級,必須在室內測量時,室內標準值低于所在區域10分貝。《聲環境質量標準》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廢止。《聲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一類區域環境噪聲限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二類區域環境噪聲限值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鄉村區域一般不劃分聲環境功能區,但根據環境管理需要村莊原則上執行一類環境功能區域要求。
蘇州中院認為,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居住的房屋坐落于對環境噪聲污染標準要求較高的村莊,其噪聲污染標準限制應當按照村莊或居民區的標準確定;沿江高速太倉段于2004年通車后,該房屋被迫坐落于交通干線旁,室外聲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給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客觀存在,且處于持續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侵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故原審判決沿江高速路公司自2004年8月19日起向何麗華、羅秋生、羅曉娜、徐雪梅承擔賠償責任并無不當。
《聲環境質量標準》實施后的2010年,太倉市環境監測站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沿江高速太倉段上的涉案房屋夜間的環境噪聲仍然超過了該標準對一類環境功能區域的要求。高速路公司雖對太倉市環境監測站出具的檢測報告不予認可,但未能提出反證,故原審法院對監測報告予以采信并無不當。綜上所述,高速路公司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2012年12月12日,蘇州中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作出了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文中人名系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法博士點評“
路上大中重型貨車泛濫,眾多大貨車經過時轟隆聲起,震得房屋顫抖;司機駕車的車速都很快,而且不斷有高音喇叭聲,讓人難以安寧。特別是深夜,老是冷不丁傳來一兩聲震耳汽笛聲,時不時將熟睡中的人驟然驚醒,全家人幾乎天天失眠。”說起所遭受的罪,何麗華顯得十分激動,滿腹的委屈滔滔不絕。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自沿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何麗華一家所住房屋的環境噪聲超過了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正常的生活受到來自沿江高速公路的噪聲污染的干擾,高速路公司作為沿江高速公路的經營管理者,有責任采取措施減輕噪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