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進帥
“保胃戰”: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文/馬進帥
無論是工業鹽加工調味品,還是將回收的油碗再次利用,不法商販的無德貪婪最終傷害的都是百姓的“胃”,在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司法部門也及時跟進打響“保胃戰”。畢竟,“保胃戰”絕不是一個人或是幾個部門的戰斗……
2013年8月30日,住在蘭州市城關區雁西路的張大媽到附近菜市場準備購買一些面條,可當她到熟悉的面鋪時,看到的卻是一紙封條。街坊四鄰告訴她,在此開店加工面條三年之久的夫婦被警察帶走,因為他們給面條里加了不該加的東西——硼砂。
硼砂,一種工業原料,可以用來制造光學玻璃、人造寶石。硼砂有毒,國家早在1992年就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使用。但近年,全國各地不少媒體都曾報道有不法商販在面條里添加此類物質,以此增加面條的筋道口感,博個好賣相的事件。后據警方披露,這對來自天水的夫妻涉嫌在面條中加入硼砂,突擊檢查當日抽檢結果顯示,這對夫妻加工的面條里,每公斤含有246毫克硼砂。
這次查處源自一則匿名舉報。2013年8月,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處接到群眾匿名舉報,稱有面條加工店將硼砂加入面條中。接到這一線索后,監管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到一些面條加工店購買成品面條,然后送到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一些送檢面條樣本中含有硼砂。
為此,食藥監督部門聯合工商、公安對面條加工店再次突查,并現場抽樣檢測,將涉嫌使用硼砂加工面條的嫌疑人全部抓獲。據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業人士介紹,硼砂進入人體胃部后會刺激胃酸分泌,嚴重時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而且長期攝入硼砂還會引發多臟器的蓄積性中毒。盡管監督部門的專業設備可在很短時間內檢測出是否含有硼砂,但普通市民用肉眼卻很難判斷,畢竟下到鍋里筋道的面條有些確實是質量好的。
鑒于蘭州市查出硼砂面條的事實,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迅速會同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2013年9月起對蘭州面條加工店展開了拉網式排查,將查出問題的面條加工店店主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確保蘭州市民吃到安全面條。此后,多部門聯動,查處并逮捕多名涉案人員。

食品安全犯罪正朝著專業化、組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各環節都有明確分工,采用單線式聯系、物流式運輸、定單式銷售、現金式結賬,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式的組織網絡,逃避打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這一新動向正引起有關部門注意。日前,蘭州市七里河區人民法院依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一名添加“敵百蟲”加工調味品的被告人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該被告有期徒刑一年,并處單位罰金10萬元,個人罰金5萬元。而該被告唐某的身份是七里河區一調味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據參與該案公訴的檢察官介紹,從2012年11月初起,唐某違反國家食品衛生管理法規,非法將含有“敵百蟲”的防腐劑添加到其生產的“半斤香”“涼拌王”“十三香”等調味品中,并大量銷往各地。同樣,2013年4月17日,蘭州公安機關在對七里河區華林坪突查時,查獲一家非法添加工業鹽生產食醋的作坊,當場查獲工業鹽1700斤、食用醋精四桶及防腐劑50斤。后經調查,該作坊由馬某和其兒子開辦,截至案發銷售金額已達22萬余元。
事實上,自從《刑法修正案八》公布后,刑法第144條就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單獨列罪,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嫌疑人的刑事責任。這也從法律上加大了對生產有毒、有害食品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
何為有毒、有害物質,在法律上應該怎么界定?目前尚無統一意見。據辦案人員介紹,在實踐中人們都知道“三聚氰胺”“蘇丹紅”是有毒有害物質,因為通過相關食品安全事件,這些添加物質已被人們熟知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事實上,目前司法機關判定有毒有害添加物質,也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有毒有害添加物質目錄來考量的,可是有些食品安全問題卻超出了人們的實際水平,雖然這些物質沒有進入目錄,但事實上給食用的百姓造成了傷害,這該如何判罰便成為擺在司法機關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2013年8月26日,甘肅榆中縣人民法院一審判處了兩起利用餐廚廢棄油脂收集食用油的案件,五名嫌疑人被判刑。而此案的宣判恰為如何施用刑法144條打擊食品犯罪帶來藍本。案件并不復雜,兩起案件的嫌疑人均在榆中縣城開火鍋店,為了牟取非法利潤,他們將顧客吃過的火鍋底料油收集后再次過濾加工成“老油”,然后摻到食用油中,供給顧客二次使用。
2013年5月9日、5月13日,相關部門共在這兩家店里查處加工后的餐廚油513斤。負責該案公訴的榆中縣檢察院檢察官認為,回收餐桌油脂再度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火鍋店經營者明知加工銷售這類油脂有毒有害還加工銷售,行為主觀故意,構成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
最終,榆中縣人民法院的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公訴,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各被告三年六個月到兩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或緩刑。

回收餐桌油脂再度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
這樁被媒體譽為蘭州首例火鍋店自制“地溝油”案的宣判,不但增強了檢察機關對該類案件公訴的信心,更加快了有關部門從嚴從快辦案的效率。不過,隨著“有毒、有害”非食用添加物質增多,辦案人員李睿昭認為,兩高應該出臺更詳盡的司法解釋,來對接這類案件的辦理,讓有毒、有害添加物質在法網面前無處遁形。
食品品種繁多,涉及糧、油、肉、果、蔬、奶制品等多個大類,每個大類分幾十甚至成千上萬個小類,每個小類又有無數個品牌。從田間到餐桌,涉及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的監管部門都不相同,涉及農業、工商、質監、衛生等多個部門。日前,甘肅省榆中縣檢察院分別向榆中工商、藥監局、質監局發出檢察建議,這些職能部門已經對全縣的食品企業和食品作坊更進一步地展開了全面梳理和監管。
甘肅政法學院教授馬紅平認為,“‘保胃戰’絕不是一個人的戰斗,或是幾個部門的獨自戰斗,因為在作案地域上,犯罪分子多選擇農村、城鄉結合部等監管薄弱區域,分散式種植或養殖、地下小作坊生產等,隱蔽性強,不易發現和打擊。只有全民都來關心、關注這類問題,積極踴躍地舉報和揭發食品安全犯罪線索,才能真正有效預防和查處相關案件,打破原來碎片化監管模式。”
據了解,2013年10月30日,蘭州市制定出臺《蘭州市食品藥品安全舉報獎勵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舉報人提供的線索與調查處理的事實結論相符的,按舉報等級的不同,分別以案件罰沒款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
同時,獲得食品藥品安全舉報獎勵應當具備以下條件:違法案件發生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有明確、具體的被舉報方;舉報人提供的線索事先未被行政執法部門掌握;舉報的情況經查證屬實。
舉報獎勵對象原則上限于實名舉報,由舉報人直接領取獎金。匿名舉報人可選擇使用六位密碼,在舉報線索調查核實后憑密碼和有效身份證明領取獎金。同一線索被兩個以上舉報人分別舉報的,獎勵最先舉報人。兩個或兩個以上舉報人聯名舉報同一線索的,按一案進行獎勵。
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作為本部門負責監管的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舉報獎勵對象。
獎勵給舉報人的獎金,按舉報等級分別以案件罰沒款總額的5%、3%、1%計算,但每個案件獎勵一般不超過2000元。對已移送司法機關的案件,可以根據違法物品貨值金額和舉報等級給予2000元以下獎勵。對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或者其他涉及人體健康、生命安全,對社會影響較大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及時進行披露舉報,對事件處理提供有效幫助的,可視情況給予5000元以下的獎勵。
監管部門應當自作出案件處罰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對舉報事實、獎勵條件和標準予以認定,并向市食藥安委辦申報,經審定批準的,應在兩個工作日內通知舉報人。
另外,舉報人借部門工作人員在辦理食品藥品安全舉報案件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舉報之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他人違法或犯罪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監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此舉亦被視為政府部門邀約全民參與“保胃戰”的新開端。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