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豪
(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 甘肅·蘭州)
目前,國內外對內部資本市場的定義主要有三個角度,即資本市場運行范圍、資本分配機制和內外市場互補。實際當中,內部資本市場反映了一個企業除去外部資本市場,而進行的所有投融資的資源流通往來。內部資本市場的運行已經不單是多元化企業組織中的直接調用及劃撥,還包括不同企業法人間的委托貸款、為關聯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關聯企業間的資本性交易或資產重組、集團內部的費用攤配以及虛擬企業等。本文認為:內部資本市場是存在于利益相關者構成的企業內部,為實現企業內部資本配置和完成利益相關者交易為目的的資本運行機制。
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內部資本市場總是具有一定結構特點的組織結構作為資金流動的載體。根據當前已有的資料,對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的表述存在混亂的局面,例如吳國棟(2007)將企業集團內部結算中心、內部銀行、財務公司等作為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而彭惠文(2003)則將上述內容作為了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機構;張冉(2007)等則認為,內部資本市場組織形式就是承載內部資本市場運行的組織機構,他們將企業集團的組織形式看作了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因此,有必要對組織形式和組織機構作一比較分析。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是指維持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及其企業與外部之間資金交往的表現形式,它更多體現的是在既有的企業邊界內,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而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機構是維持內部資本市場正常運行的中間部門,它負責內部資本市場融資、投資及資金管理等活動,是對組織形式的具體化,所以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
內部資本市場是存在于一切實行資金由總部統一調配的企業內,其各分部與總部之間因控制與被控制而共生存,最終這種控制關系可以資金的形式體現出來。因此一定程度上,企業內部因控制而形成的企業組織形式就成了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常見的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一)M型組織形式。M型組織形式,就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對具有獨立的產品和市場、獨立的責任和利益的部門實行分權管理的一種組織形態,也稱為事業部型。事業部是一些相互聯系的單位的集合,同時也是一個分權單位,具有足夠的權力,能自主經營。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每一個事業部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項目的利潤中心,這方便了對各個項目的績效考核。尤其在組織內部進行資源配置時具有信息優勢;二是M型組織內負責內部資本市場正常運行的組織機構,例如財務部門、內部銀行通常扮演著企業內部投資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的角色。
(二)H型組織形式。相對于M型組織結構,H型組織形式則依靠擁有其他公司一定表決權的股份,以達到行使控制權或從事經營管理的公司。從組織管理的角度而言,控股公司是比事業部制更加分權化的組織,子公司擁有完全獨立的法人地位,控股母公司對于子公司日常的財務資金運作也不能任意干涉,而只負責重大的投資決策。但是,很多人認為這種過于分散決策的組織形式使決策單位之間缺乏應有的協調,母公司也沒有掌握必要的信息以評價和協調各單位的計劃與決策。因此,在H型組織形式內,很難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在實際操作中,控股公司不僅擁有子公司在資本財務上的控制權,而且擁有經營的控制權,并對主要人員的任命和重大政策方針的確定有決定權,甚至直接派人去經營管理,控股母公司仍然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左右子公司的運作,母公司的戰略方針、經營理念、管理經驗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控制關系輸入子公司。雖然母子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對于整個控股企業,內部資金的運作要受到外部法律制度的約束,但只要存在這種具有“權威”性質的控制關系,組織內的資本分配行為就會存在。當然,子公司的發展必須符合控股公司的總體戰略規劃,子公司的存在是母公司戰略投資的一個組成部分,母公司也會根據戰略的需要和子公司的業績情況決定對子公司追加或減少投資。
但是,新興市場條件下,企業對市場上出現的機遇具有敏感性,一些利益集團并不是以資金形成的控制關系存在的,而是由技術組成的臨時聯盟,這些聯盟也存在于總部與分部之間、企業集團與企業外部市場的資金往來,這進一步豐富了內部資本市場的組織形式。
(三)內部資本市場組織形式的擴展——虛擬企業組織形式。虛擬企業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它是由一些相互獨立的業務過程或企業組成的暫時性的聯盟。在這一聯盟中,每一個伙伴各自在諸如設計、制造、分銷等領域貢獻出自己的核心資源,并相互聯合起來,實現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擔,以把握快速變化的市場機遇。作為一種全新的組織形式,虛擬企業突破了傳統企業組織的有形界限,弱化了具體的組織形式,強調對企業外部資源的有效整合、互補,來迎合某一快速出現的市場機遇。
虛擬企業與企業集團都是一種松散型的企業聯盟形式,但二者內部資本市場的形成和運行有所不同。在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中,要求成員企業的經營戰略與集團的總體戰略保持一致,成員企業不能同時加入兩個企業集團,集團與成員企業之間具有較強的經濟與行政聯系,成員企業加入或脫離企業集團往往具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而虛擬企業大多是就某一市場機遇而形成的聯盟,形式上比較靈活,成員企業(伙伴)的加入與脫離相對自由,但是維系他們之間的關系最終還是資金。因此,虛擬企業下的內部資本市場具有短暫性的特點,但對于總部與分部,內部資本市場與外部資本市場之間,依然存在資金的周轉與劃撥。
在研究內部資本市場運行方面,已有的研究文獻存在如下的疏漏:首先,只是簡單的描述了資金的往來,并沒有對外部資本市場與內部資本市場、總部與分部的約束機制進行詳細說明;其次,內部資本市場的運行,只關心集團總部與分部之間的資金活動,沒有關心各分部之間的資金往來。各分部之間的交往最終會引起分部價值的波動,在內部資本市場資金約束的條件下,內部資本市場資金易追逐高效益項目,如果不考慮分部間的資金往來,受道德風險的影響,極易引起分部管理層的尋租行為。
內部資本市場運行機制應在企業總部的整體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通過內部轉移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本配置到效益較好的部門和環節。即利用“計劃機制”將每一生產經營過程的業績同整個企業的業績聯系起來。評價整個企業的業績,利用“市場機制”提高每一生產經營過程的業績,最終實現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和社會總資本的周轉效率。我們把上述內部資本市場運行機制稱為“交叉有效的運行模式”。這種模式的內部資本市場基本上符合“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結合內部資本市場組織形勢的擴展,本文認為內部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圖1)

圖1 內部資本市場運行總體行為圖
上述描述了內部資本市場運行的簡單模型,它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是內部資本市場與外部資本市場的資金交往關系。這種交往更多的體現在當企業整體需要資金時,外部資本市場可以作為其資金的一種來源,同時外部資本市場出現投資機會時,內部整體又會利用資金進行投資;二是企業內部資本市場自身的資金聚集與分配過程。這一方向的配置過程較側重于企業整體和集團總部與分部之間的資金往來;三是分部與分部之間存在的資金來往。本文將在下文中對內部資本市場的資金來往作進一步的闡述。
(一)內部資本市場的投資行為
1、投資的目標定位。從投資角度來看,企業整體投資體現出比各分部更具有戰略性,它不僅要考慮內部資本市場內各企業的戰略性發展方向,還要特別重視整個企業的整體戰略性發展問題。內部資本市場投資目標就是各種投資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它是指導企業投資活動的方向和評價各項投資活動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標準。企業投資目標是投資管理的核心內容。本文認為,內部資本市場的投資目標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下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內部資本市場下的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配置與組合,以使企業整體在實際的競爭環境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增加企業的價值。
2、內部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的內部投資會引起集團內部的多重反饋,如投資增加可導致生產能力的增大以至引起產品產量的增加以及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又可以增加集團的投資。傳統財務投資決策較注重某一時點的結論,同時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并為相互制衡。另外,對于后期出現的風險機遇表現,傳統方法的反映更為遲鈍。針對動態的市場形勢和復雜的投資環境,本文認為,內部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方法更應偏向靈活的投資系統。系統動力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系統動力學不僅解決了時點性的問題,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預期的結論實時進行修改,以此做出最佳選擇。根據系統動力學的建模及模擬過程,通過以下八個步驟來進行:一是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判斷系統動力學的適用性;二是確定建模目的;三是定性分析,確定系統邊界;四是根據內部資本市場具體情況,確定系統中各種有關投資的變量;五是畫出因果關系圖和流圖;六是輸入全部方程和參數;七是利用計算機進行仿真模擬,修正模型,并通過調控參數,得出多個投資方案;八是分析投資方案,做出決策。
(二)內部資本市場的融資行為。如果將內部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等同于內部來源的話,則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的研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文對內部資本市場可支配資金的內涵進行拓展,即無論資金來源于何處,只要其在總部統一的控制之下,就視其為內部資本市場可予以支配的資源。以此為起點的研究,對我國內部資本市場的研究才具有現實意義。
內部資本市場首先所面對的是其能否融到企業集團整體發展所需的資金。內部資本市場采用的是集中的融資方式,這種方式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和規律發展的要求,便于企業整體編制預算。按照企業資金來源的不同,企業內部資本市場資金融通包括外部融資和內部融資。
內部資本市場籌資,通過專門機構的統一管理,可以分散整體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對于虛擬企業,整體的籌資活動不存在,因此當出現資金短缺時,其主要通過成員企業之間的相互信用融資、相互拆借和相互投資等方式進行調節。這些方式下的籌資風險更多的體現在伙伴企業之間、盟主企業與伙伴企業之間,當他們之間信息披露不充分時較容易爆發籌資風險。當然,如果企業整體在進行融資時提前已預知風險,則作為融資整體有必要采取相關的防范策略對其進行化解。
(三)內部資本市場的資金管理行為。從經營對象來看,內部資本市場與資金集中管理都是企業資金,而且兩者存在的前提一般都是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但兩者有本質區別:內部資本市場是企業的戰略安排,從長期來考慮企業內部資金運作;而資金集中管理只是企業的一種戰術安排,側重于企業短期利益。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對內部資金的運作還停留在資金集中管理層面,沒有上升到內部資本市場的戰略高度。因此,資金管理是在內部資本市場下的一種戰術安排。這種戰術安排的“平臺”主要有結算中心、內部銀行和財務公司等模式,這些模式從其功能上來說,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了內部資本市場的作用。它們是內部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的組織載體。
(四)內部資本市場的關聯交易行為。關聯交易已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交易行為。根據相關規定,在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就可視為“關聯方”。這是判斷關聯方關系的基本標準。可見,判斷關聯方的關鍵在于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總存在著或強或弱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這就導致一方對另一方擁有一定程度的剩余控制權,而剩余控制權正是內部資本市場優勢的根源所在。“控制權”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和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緊緊聯系在一起。
關聯交易與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關聯交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部資本市場的運行狀況。雷門德(Reimund,2003)對德國集團公司內部資本市場進行研究時,用集團公司對外披露的對附屬子公司和關聯公司的應收和應付款項余額表示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規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關聯交易都可以度量上市公司的內部資本市場。
內部資本市場是存在于利益相關者構成的企業內部,為實現企業內部資本配置和完成利益相關者交易為目的的資本運行機制,其組織形式不僅僅表現在傳統的H型和M型,還表現為虛擬企業形式。為適應全新的內部資本市場結構,本文對內部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進行了重新構建,并采用“交叉有效的運行模式”。
[1]鄭迎迎.內部資本市場及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理論綜述[J].經濟評論,20O7.
[2]周業安,韓梅.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3]曾亞敏,張俊生.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收購動因研究:構建內部資本市場抑或濫用自由現金流[J].世界經濟,2005.2.
[4]賈仁安,丁榮華.系統動力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