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平,熊 偉,陳余明
(1.江蘇省氣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8;2.貴州省氣象臺,貴州 貴陽 550002;3.貴州省畢節市氣象局,貴州 畢節 551700)
貴州省最高海拔在西北的韭菜坪2 900 m,最低海拔在省東南角147 m,省內地勢相對落差大,氣溫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都很明顯;同時,貴州地處低緯高原,除海拔和地形外,還受多個天氣系統交匯影響,氣溫變化明顯。
日平均氣溫體現的是白天和夜間的綜合狀況,不能反映不同日較差下的天氣狀況,貴州海拔落差大,氣溫日較差差別大,受日照影響大,用日最高氣溫來表述貴州省白天的天氣狀況是對平均氣溫描述的必要補充。
貴州省氣候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著稱,貴陽是聞名的“避暑之都”、六盤水市被稱為“涼都”、畢節市也打造了“清涼世界”的氣候品牌。隨著貴州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氣候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而以往對日最高氣溫的分析多針對月平均值或是少數站點資料的分析,對全省范圍內的高溫時段和高溫天數系統性研究較少,本文對全省日最高氣溫具體到站的空間分布和具體到日和旬的時間演變進行全面的分析,利于整體上理解貴州日最高氣溫時空分布和變化規律。
本文所用資料是貴州省68站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共49 a逐日最高氣溫。全省共88個站,因在省中部和北部部分站點密集,在不影響分析的前提下,選取68個站(見圖1)。每月按3旬劃分,第3旬多于或少于10 d也為1旬,共36旬,1代表1月上旬,2代表1月中旬,依次類推。
為了在同一圖中將站點氣象要素的空間和時間特征都顯示出來,本文中將全省劃分為4個區域(見圖1標號),按區域將68個站排成一個空間序列點,第1~20站為A區,包括了六盤水市,畢節市、安順市大部,貴陽市,黔南州東部,黔西南州大部;第21~36站為B區,包括遵義市西部,安順市北部,黔東南州西部和黔南州北部;第37~60站為C區,包括遵義市北部、銅仁市、黔東南州大部;第60~68站為D區,包括黔東南州南部、黔南州南部、黔西南州東南角。
圖3是春、夏、秋、冬4個季節49 a日最高氣溫的多年平均。

圖1 所選貴州省68個站點(A~D為文中分區)
圖3a是春季全省日最高氣溫平均圖,可見,全省最暖區域在三州的南部邊緣,為25~26℃。其次是銅仁市、黔東南州北部及省西南部的盤縣、黔西南州大部和安順南部,在22℃左右。溫度最低的在省西北部:畢節市,六盤水市、安順市大部,19~20℃。而省中部的遵義市、貴陽和黔南州北部為20~21℃。
春季氣候平均日最高氣溫最低的是幾個海拔高度凸起、分散的站:大方、開陽、習水、甕安、萬山和威寧,為17~18℃。
從夏季平均日最高氣溫圖(圖3b)上可見大部分站點為25~30℃。最大值是省南部邊緣和東北部邊緣的32℃,僅4個站點。高值區30~32℃,在省東部銅仁市、遵義市東部和黔東南州中東部,及黔南州南部和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縣;遵義市中西部次之,28~29℃。低值區在省西北部,包括畢節市大部、六盤水市、安順市南部和黔西南州大部,為25~26℃。而省中部,以貴陽為中心的安順市東部、黔南州中北部和黔東南州的西部主要在26~27℃。

圖2 所選貴州省68個站海拔高度分布
海拔最高的3個站,威寧、大方、六盤水不到25℃,是全省最涼的3個縣市。
如圖3c,秋季日最高氣溫的季節平均以省西北部最低,大部分站在19~20℃,該區域包括整個畢節、安順、六盤水三個市和遵義市西部、黔西南州中北部;其中海拔高度凸起的六盤水市、開陽、大方、習水比周邊低1~2℃,威寧全省最低,僅16℃。
秋季最暖區域在黔南、黔東南兩州南部和望謨、冊亨縣,25~26℃,次之的是省東部銅仁地區和黔東南州北部,大都在22℃左右。
省中部一帶,遵義市東部、貴陽、黔南州北部、黔西南州大部屬于過渡區域,平均最高氣溫20~21℃。

圖3 日最高氣溫氣候平均(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如圖3d可見,冬季黔西南、黔南、黔東南3州南部,包括盤縣最溫暖,大部>13℃,以冊亨、望謨、羅甸3縣最高,達到16、17℃。
冬季省北部的日最高氣溫平均最低,僅為9℃左右,受冬季靜止鋒鋒后冷氣團和海拔高度的共同影響,該區域所占面積較大,包括了海拔高度最高的畢節市、海拔相對較低的遵義市、黔東南州西部和黔南州北部、貴陽、安順和六盤水兩個市北部。海拔凸起的開陽、大方、習水最低,僅7℃,低于威寧的10℃。
銅仁、黔東南州中北部、黔南州西部、安順南部大多在11℃左右。
圖4是貴州省68個站多年平均的日最高氣溫≥30℃日數的旬分布圖,縱坐標是36個旬,橫坐標是68個站點,每個經度代表一個站點,圖中分區如圖1所示。
圖4可見,全省最涼爽的是貴州中西部的A區,最熱時段呈單峰型,在8月上旬最熱,全年僅1個站在這期間每旬有3 d左右達30℃以上。省中北部的B區次之,在7、8月份每旬有5~7 d達到30℃以上;C、D區(主要在遵義市、銅仁市、黔南州、黔東南州南部)最熱時段呈2個峰值,主峰值在7月中旬—8月上旬,大部分站8~9 d的日最高氣溫>30℃;次峰值在8月下旬,少數站回升到8 d;8月中旬日最高氣溫>30℃的天數介于2個峰值之間,屬于高溫時段的間歇期。圖中C、D區還存在高溫日數的空間不連續,有幾個站點僅每旬3~5 d達30℃以上,明顯低于周邊,這幾個站是海拔較高的萬山、丹寨、麻江、雷山、平塘、黎平、甕安,體現了貴州山區立體氣候、山地氣候的特點。

圖4 貴州省68個站點各旬日最高氣溫≥30℃的多年平均天數
全省從3—9月均可能出現日最高氣溫30℃以上天氣。省南部邊緣的D區除12月下半月外,全年均有可能出現30℃以上日最高氣溫,3-9月,平均每旬能出現1 d以上。
C、D區6月中旬以后高溫天數快速增加,由3 d快速增加到7 d;9月上旬到下旬迅速從6 d減到1 d,因此,6月下旬和9月上旬是這個區域最高氣溫季節性變化的時段。
本文中所指的升溫和降溫是次日最高氣溫減去當日最高氣溫≥8℃的情形,同樣用最高氣溫日數分布的方法,查看氣候上逐旬各站(68個站點)升溫、降溫次數在時間和空間站點上的分布狀況。
由圖5可見,全省升溫最頻繁的是西北部的畢節、六盤水市,從9月開始出現,當年11月—次年5月中旬有多次升溫,1—4月每月可出現2~3次,以3月最頻繁,威寧基本能達到每旬1次。而黔西南、黔南和黔東南3州南部,1—4月每月近1次,12月升溫頻次明顯減少,偶爾出現。省東北部的遵義和銅仁市是全省升溫頻次最小的區域,全年僅在2—4月中旬存在,整個期間可出現1~2次8℃以上的升溫。5月上旬以后的下半年,該區域日最高氣溫比較平穩,無8℃以上的增溫幅度。
全省6—9月氣溫穩定,少有8℃以上的升溫。全省1—4月升溫頻次最高,省西北部畢節地區12月升溫變化也較明顯。

圖5 貴州省68個站兩日內日最高氣溫升溫8℃的各旬氣候頻次
由圖6可見,降溫頻次的時空分布在上半年與升溫類似,也可在空間上分為3個區域,頻次最高的西北區(主要包括畢節、六盤水市),其次是黔西南、黔南和黔東南3州南部,頻次最低的是東北部遵義和銅仁市。春季降溫頻次低于升溫,冬季除西北畢節市外,其余地區降溫次數多于升溫次數。
西北區降溫時段明顯最長,1—4月每月1~2次,僅5—8月無大幅降溫,海拔最高的威寧則只有6月下旬—8月下旬無大幅降溫。省南部1—4月每月有1次降溫,偶爾出現2次,下半年只出現1~2次。降溫最不明顯的是遵義和銅仁市,3—5月中旬能出現1次左右,下半年少有降溫8℃以上降溫。

圖6 貴州省68個站兩日內日最高氣溫降溫8℃的各旬氣候頻次(橫坐標為站次,縱坐標每月1個單位,共36旬)
利用貴州省68個站點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共49 a逐日最高氣溫,統計分析了貴州省日最高氣溫的四季氣候平均值,以及日最高氣溫>30℃天數的時間和空間特征,還分析了兩日內日最高氣溫變幅≥8℃頻次的時空特征。結果表明:
①貴州省日最高氣溫夏季平均值不超過32℃。最熱時段在省東部和南部呈雙峰型,7月中旬到8月上旬最熱,8月下旬次之,每旬有8~9 d日最高氣溫>30℃,8月中旬這樣的天數相對少,屬緩和期,其中丹寨、麻江、平塘、萬山等高海拔站點>30℃的日數明顯少于周邊,體現了貴州山地立體氣候。
省中西部盛夏時的最熱時段為單峰型,8月上旬每旬>30℃的日數不超過3 d。
②全省兩日內日最高氣溫>8℃變幅的頻數在省西北畢節市、六盤水市最高,出現時段從當年10—次年4月,長達7個月,1—4月日最高氣溫升降頻繁,其間每月可出現4~6次日最高氣溫的劇烈變化;遵義、銅仁市出現頻次最低、時段最短,每年2—4月份日最高氣溫出現3次左右8℃以上的升降變化,而下半年鮮有出現。
③形成貴州日最高氣溫這樣明顯的地區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是海拔高度,東部和南部海拔較低,氣溫變率小,西部西北部海拔較高,氣溫變率大。另一方面,貴州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云貴靜止鋒、西南熱低壓等天氣系統邊緣,夏季東部更容易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產生晴熱天氣,秋冬春季西部受靜止鋒擺動的影響氣溫變化大,春季全省受熱低壓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再加上海拔高度的原因,形成了貴州特有的日最高氣溫變化特點。
總體上,貴州省夏季最高氣溫平穩、適宜。冬春季省西北部日最高氣溫變化劇烈,遵義、銅仁市最平穩,其余地區的變化介于兩者之間,但明顯低于省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