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振娜 李玉林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鎮痛泵治療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與護理
和振娜 李玉林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探討鎮痛泵對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緩解效果。方法隨機抽取術后使用鎮痛泵治療的患者80例(A)組,肌內注射進行疼痛治療的患者80例(B)組,對疼痛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給予評分及相應護理。結果A組的疼痛治療效果明顯優于B組,同時A組的不良反應低于B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鎮痛泵進行疼痛治療效果優于肌內注射法。
鎮痛泵;疼痛;效果;護理
1.1 資料
從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共160例心功能(ASA)Ⅰ~Ⅱ級的胸腹部腫瘤術后患者,平均年齡(50±12)歲;平均體質量(58.85± 10.50)kg,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80例。A組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續注射鹽酸哌替啶稀釋液鎮痛,B組采取肌內注射鹽酸哌替啶針鎮痛。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病程等方面差別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A組患者術后常規采用:鎮痛泵:(生理鹽水50mL+鹽酸哌替啶針100mg)注入50mL注射器,置入微量泵,連接微量泵延長管,頭皮針,連接患者靜脈留置針,持續靜脈給藥,起始劑量為2mL/h,根據個體差異調節劑量為2~8mL/h,用藥24~72h,B組患者采用:在患者疼痛時肌內注射鹽酸哌替啶針鎮痛。
1.3 觀察指標與疼痛評定
對疼痛治療間止痛效果的評估方法[1],采用自我評估法,又稱為“可視模擬標尺法(VAS)。對疼痛治療間不良反應的評估方法:①惡心評分。0分無惡心,1分休息時無惡心,活動時有惡心感;2分休息時有間斷的惡心感;3分休息時有持續的惡心感,活動時有嚴重的惡心感。②嘔吐評分,0分無惡心;1分,輕度惡心1~2次/d;2分,中度惡心3~5次/d;3分,重度惡心>6次/d。③呼吸困難的評分,0分無呼吸困難,1分信息時無呼吸困難。活動時有呼吸困難;2分休息時稍感呼吸困難;3分,休息時感呼吸困難,活動時呼吸困難加重。④排尿障礙評分,0分,無排尿障礙;1分,有輕度排尿障礙。排尿時間延長;2分,排尿障礙明顯,尿液呈點滴狀排出;3分,重度排尿障礙。尿液不能排出,需要導尿。
1.4 統計學處理
所采用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χ—±s)表示,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1 2種疼痛治療方法在疼痛治療期間VAS評分,以及在各組中所占的構成比,2種疼痛治療效果組間的VAS評分比較的構成相同(P>0.05)。每種疼痛治療方法組內的VAS評分構成比不同(P<0.05)說明鎮痛泵可以達到滿意的疼痛治療效果。見表1。統計學分析:經卡方檢驗χ2=9.608,P=0.01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疼痛治療期間VAS的評分表
2.2 2種疼痛治療方法在疼痛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評分表見表2。說明鎮痛泵鎮痛不良反應明顯少于肌內注射法。統計學分析:經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鎮痛泵的優點
使用鎮痛泵患者的VAS評分感覺疼痛治療效果明顯高于肌內注射組,不良反應也明顯低于肌內注射組。微量泵給藥符合鎮痛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原理,能維持最低有效鎮痛藥濃度,藥效能及時迅速發揮,有利于患者在任何時刻,不同疼痛強度下獲得最佳止痛效果,基本解決了止痛藥的個體差異[2],減輕疼痛所致的不良反應。

表2 2種疼痛治療方法在疼痛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評分表
3.2 術前健康宣教
向患者講解鎮痛泵的優點。
3.3 生命特征監測
監測呼吸、循環系統是鎮痛泵護理的重點,由于鹽酸哌替啶屬阿片類鎮痛藥,過量可引起,呼吸抑制,降低心肌的應激性,擴張外周血管引起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循環衰竭,危機生命,因此護士應該每小時監測生命特征,評估患者呼吸情況,精神狀態,皮膚,口唇的顏色,呼吸深度,呼吸頻率,疼痛程度,及時采取護理措施,直到鎮痛泵使用結束。
3.4 確保鎮痛泵給藥途徑暢通
應單獨使用靜脈通道以保證藥物勻速衡量進入人體內。微量泵延長管應保持一定的長度,防止導管滑脫,應妥善固定,保持無菌。
3.5 局部穿刺部位的護理
深靜脈處應每天換藥,導管用生理鹽水3~5mL沖管q4h,保持通暢,若為淺靜脈留置針每3d更換一次,觀察局部有無紅腫、外滲,及時處理。
3.6 護士應及時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治療效果,調整用藥量,發現處理并發癥,使患者達到舒適安全狀態,促進腫瘤術后早日康復。
[1] 羅愛倫.自控鎮痛[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31.
[2] 朱斌,葉鐵虎.靶控輸注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3,24(1):6.
R473
B
1671-8194(2013)17-03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