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 430063)
蒙西至華中地區煤運通道連接蒙陜甘寧“金三角”地區與鄂湘贛等華中地區,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北煤南運”新的國家戰略運輸通道,是銜接多條煤炭集疏運線路,點網結合、鐵水聯運、高效煤炭運輸系統和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鑒于本線與寧西線均為路網大能力煤運干線,為保證路網的機動靈活性,同時結合項目建議書批復要求本項目建成前華中地區煤炭運輸保障措施的意見,考慮本線三門峽至內鄉段受崤山隧道等控制工程建設工期限制,為滿足本線盡快承擔煤炭運輸的要求,充分利用寧西增建二線后的運輸能力,本線應在西坪至內鄉段與寧西線溝通銜接。
寧西線現為單線,西坪至內鄉段相關車站從西至東依次有西坪站、八廟站、重陽站、丁河站、白河灣站、西峽站、屈原崗站、丹水站、趙店站及內鄉站等10個站。根據《關于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第二線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2]擬增建二線,現已開工,2015年建成。
西峽站為寧西線限坡分界點,設有補機折返段,以西為13‰雙機牽引地段,以東為6‰單機牽引地段。考慮本通道與寧西線限坡不同,為運輸組織便利,本通道與寧西線接軌站應選擇西峽及其以東車站。西峽及其以東段可供考慮接軌的車站有西峽站、屈原崗站、丹水站、趙店站和內鄉站等。
(1)既有車站概況。西峽站為寧西線上中間站和限坡分界點。站房位于線路左側,既有到發線5條;400m×9m×0.3m 基本站臺及中間站臺各1座,設有旅客地道1座,貨場布置在站同右(貨物線3條),300m 牽出線1條;站對左設有補機機務折返段1處(整備線3條),出入段線1條;站同左設有接觸網工區1處。
(2)寧西增建二線改建工程。新增二線占用既有到發線(2)道位置,在線路左側引入(站房同側),站房同側新增到發線1條,還建到發線1條,拆除并還建基本站臺(500 m×9 m×1.25 m)1座;共設到發線8條,到發線有效線路長度延長至1080 m;并在站房對側兩端各增加機待線1條,站房同側南陽端增加機待線1條。補機折返段另增加電力機車整備待班線2條。龍成專用線在本站接軌、增設到發線2條,既有地道延長。
(1)既有車站概況。內鄉站為寧西線上中間站,既有到發線4條,基本站臺和中間站臺各1座。貨場位于站對右(大里程端),既有貨物線2條。
(2)寧西增建二線改建工程。寧西增建二線從既有線右側引入,占用既有(1)道位置,設正線2條、到發線3 條。到發線有效長延長至1050 m;站房同側還建到發線1條,基本站臺外移5m并延長至500m,拆除既有4道及既有中間站臺,還建中間站臺(500m×9m×1.25m)1處,新建8m 寬旅客地道1處。預留專用線接軌條件。
丹水站為越行站。屈原崗站、趙店站為既有會讓站,寧西線增建二線計劃封閉2站。
西峽及其以東段可供考慮接軌的車站有西峽站、屈原崗站、丹水站、趙店站和內鄉站。
(1)西峽站接軌方案。車站為辦理客貨運作業的補機換掛點,設有貨場和補機折返段,因西峽站為補機換掛點,本線通過車與補機作業交叉嚴重,影響車站的運營;并有專用線在本站接軌,車站規模大,地方配套工程多,車站改建工程大;同時南側靠山側為深路塹,進出站兩端均存在滑坡體,既有設抗滑樁防護,而且中間為石質路塹,工程艱巨,并影響既有線行車安全;再者受西峽至屈原崗段寧西線為限坡6‰的緊上坡,影響方案的成立;本次研究對西峽站接軌方案予以舍棄。
(2)丹水站接軌方案。既有丹水站為曲線會讓站。本線到發線有效長1700 m,簡單引入既有丹水站,受車站不能位于反向曲線及車站東端特大橋控制,需在既有車站西端1.4km 曲線處新設曲線接軌站。如采用線路別引入方案,受既有寧西線控制,新建西南聯絡線需穿越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范圍,獲得審批極為困難;如采用方向別引入方案,受既有寧西線限制,車站部分位于3.2‰的坡度上,部分位于6‰的坡度上,車站僅能進行不摘機的通過作業,影響專用線的接軌。同時在丹水站接軌本線需穿越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范圍較長,地方也強烈反對該方案,獲得審批的可能性較小。結合相關研究,本次研究對丹水站接軌方案予以舍棄。
(3)趙店站接軌方案。趙店站位于南陽市內鄉縣西部,既有站坪長度僅1.35km,站坪坡度為6‰的上坡,車站兩端為連續短直線邊S型曲線。受車站兩端S形曲線及東端滬陜高速公路立交橋控制,煤運通道引入該站需在既有趙店站西4.0 km 處西峽縣境內既有寧西線上新設趙店接軌站,站內需設665m 長多線橋,站坪位于5.9‰的下坡上。該方案工程投資大;在既有寧西線左側(即北側)增建股道需進入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方案不成立;趙店接軌站與內鄉站站間距14km,寧西線增建二線工程計劃封閉該站。南陽市反對該接軌方案。趙店站接軌方案經研究后予以放棄。
以下重點研究屈原崗站接軌方案和內鄉站接軌方案。
(1)與寧西線接軌方案。寧西線增建二線工程擬封閉屈原崗站,現鄭州鐵路局正根據河南省、南陽市及西峽縣要求研究保留屈原崗車站。
為滿足國家要求本線盡快承擔煤炭運輸的要求,充分利用寧西增建二線后的運輸能力,本線需新建寧西線西安方向至本線襄陽方向的西南、南西聯絡線。鑒于既有寧西線西峽站至屈原崗段縱斷面基本為6‰的緊上坡,僅能考慮在既有屈原崗站東側新建西南、南西聯絡線。為減少對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在既有屈原崗站東南5.3km 處保護區試驗區外側與滬陜高速公路間的卓營村設西峽東接軌站。新建西南聯絡線(正線長3.088km)及南西聯絡線(正線長3.733km)從屈原崗站東端引出,從西峽東站西端引入,見圖1。

圖1 屈原崗線路別接軌方案位置關系示意圖
近期西峽東站仍考慮辦理客貨運作業,在既有西峽站西端預留本線至寧西線南京方向的北東聯絡線1.602km、東北聯絡線1.769km;遠期結合客貨運量增長,新建北東及東北聯絡線,將西峽東站客貨運作業移至既有西峽站辦理。西峽東站按2臺7線(含正線2條,聯絡線2條)進行設計,站房位于線路左側,貨場及綜合工區位于站同左,采用橫列式布置。預留專用線在本站接軌條件。
(2)線路走向。線路從五里川站引出,穿玉皇山至西坪后沿既有寧西線東行至屈原崗附近與寧西線聯軌后,經內鄉、淅川縣產業集聚區厚坡鎮后至鄧州。線路長度178.433 km,橋隧總長73.314km,橋隧比41.09%。
(1)與寧西線接軌方案。既有內鄉站為中間站,寧西增建二線擬改造為3臺5線,站對右設貨場。車站小里程端咽喉出站為湍河特大橋,車站大里程端受在建工業園控制。
煤運通道位于寧西線南側,在既有內鄉站南側設內鄉接軌站,拆除既有站房及相關鐵路生產房屋重建,車站西端新建寧西線西安方向至本線襄陽方向的西南聯絡線7.325km、南西聯絡線2.975km。車站按2臺6線設計,蒙西場和寧西場間通過場間聯絡線溝通,以實現本線貨車利用既有寧西線貨場作業。綜合維修車間設在站對右,見圖2。

圖2 內鄉站平面布置示意圖
(2)線路走向。線路從五里川站引出,穿玉皇山至寨根,沿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北側東行至內鄉站與寧西鐵路聯軌后至鄧州。線路長度177.195km,橋隧總長91.929km,橋隧比51.88%。
(1)線路長度及工程投資分析。內鄉站接軌方案較屈原崗站接軌方案線路縮短1.238km,但橋隧總長長18.615km(橋梁短14.137km,隧道長32.752km),投資增加4.90億元。
(2)工程實施難易程度及可實施性分析。內鄉站接軌方案所經地區地形最為復雜,橋隧總長較屈原崗站接軌方案長18.615km,工程實施難度最大;且線路走向多為新辟通道,可實施性差。
(3)環境敏感區影響分析。屈原崗站接軌方案穿越了盧氏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約5 km、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西坪科考區約11km、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約23.6km;內鄉站接軌方案穿越石門湖國家水利風景區2.3km 和湍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4)地方有關部門意見分析。根據《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河南段設計方案有關意見的函》[3];《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工程南陽段線路走向建議的函》[4],要求內鄉站接軌方案沒有經過淅川縣產業集聚區厚坡鎮,地方強烈反對該方案。
內鄉站接軌方案雖然完全繞避了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穿越其他環境境敏感區也較少,但橋隧工程最大,可實施性差。屈原崗站接軌方案雖穿越了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試驗區,但屈原崗站接軌方案地形地質條件好,工程投資省,且符合地方發展規劃要求,故本次研究推薦屈原崗站接軌方案。
屈原崗接軌方案解決了西峽、內鄉、南陽等地利用蒙西鐵路運輸煤炭的要求,解決了盧氏至西峽、內鄉、南陽等地區間的鐵路貨物的運輸,加快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本方案聯絡線的設置既能適應煤運通道公司自管自營的運輸管理模式,又能適應委托鐵道部代管的運營模式,便于煤運通道公司日后發展調整。
[1]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Z].北京: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8.
[2]鐵道部.關于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第二線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鐵鑒函[2011]820 號)[Z].北京:鐵道部,2011.
[3]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河南段設計方案有關意見的函》(豫發改鐵路函[2012]288號)[Z].2012.
[4]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工程南陽段線路走向建議的函(宛政函[2012]11 號)[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