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碧
刑偵光源
Criminal Light Sources
文/阿碧
在刑事案件的偵破現場,無論是照明,還是尋找證據,都需要用到光源。多種現代化的光源在刑偵現場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破案效率,減少了尋找證據時對現場的破壞程度。在現場物證勘驗中,各種痕跡物證的細節往往是很微弱的,在普通光照條件下,很難捕捉和記錄到這些細節。由于物體本身對光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在一些特殊的可見或不見光源的照射下,物證的表面將得到不同的亮度分布,從而顯示出不同的細節。
在刑偵現場,偵破人員用到的不少光源都是人眼看不見的,紅外光源就是其中之一。紅外光又稱紅外線,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在760納米至1毫米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按其波長大致可分為三段:760~1500納米為短波紅外區;1500~10000納米為中波紅外區;10000納米~1毫米為遠波紅外區。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據測試,在自然光輻射中紅外線可達40%以上。
在刑事偵查中,常常用紅外攝影來查找證據和監控嫌疑人。運用紅外線不能引起視覺,具有顯著熱效應和穿透力的特性,對隱匿的細微犯罪物證進行紅外線拍攝,提取證據;對重大犯罪嫌疑人的行跡進行紅外線監控,控制犯罪活動。要實現紅外攝影,就要讓紅外線到達傳感器,而同時阻止可見光進入。一般我們通過在鏡頭上加裝紅外濾鏡來實現。與低通濾鏡原理相反,紅外濾鏡的作用是阻止可見光,允許紅外光進入。在以往,紅外攝影通常使用紅外線膠片,但也有和熒光攝影相似的間接紅外線攝影。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現在一些刑偵人員開始利用數碼紅外攝影設備。雖然人眼無法直接看到紅外線,但是數碼攝像機使用的感光元件卻是能感測到紅外線。


由于不同物質對于可見光、紅外線的吸收性能不同,所以通過紅外攝影可以發現在可見光下看不到的一些差別,刑偵技術檢驗中常常利用紅外攝影達到以下目的:顯示被苯胺染料、有機染料及紅色污斑掩蓋或浸染的墨汁、石墨鉛筆、炭黑復寫紙和油墨字跡;鑒別紡織物品的結構、污漬斑痕;顯現模糊不清的郵戳標記;顯現褪色或變色的字跡或圖案;拍攝薄霧籠罩的室外現場;呈現被挖掉或刮掉的文件字跡等。紅外線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用于遠距離拍攝,或對案發現場的生物組織證據進行穿透攝影。利用紅外線具有穿透圖畫表層深入顏料內部的特性,它還可以為大師們的名畫判斷真偽。
紫外線是一種人眼看不到的光,波長范圍為10~400納米。紫外線是位于日光高能區的不可見光線。依據紫外線自身波長的不同,主要將紫外線分為三個區域,即短波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和長波紫外線。
在案發現場,收集受害人或嫌疑人的體液痕跡是一項重要而細致的工作。此時,可使用紫外線燈進行體液偵察,因為大多數體液在高強度的紫外線作用下可以發射出肉眼可見的熒光。雖然這種方式不能直接確認所找到的體液是哪一種,但是通過使用高強度紫外線燈遠距離大面積的搜尋,可以直接幫助刑偵人員確定在哪里有提取價值的痕跡物證,然后可以對這些地方進行編號標出,從而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有價值的物證。

不同體液在紫外線照射下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體液中的DNA含量是不一樣的。精液中的DNA含量很高,有很強的熒光反應。在高強度紫外線燈的作用下,精液的熒光反應無論在淺色或是深色的織物上都可以直接看到,并且不用任何有色目鏡就可以看到。陰道分泌物的DNA含量較低,熒光反應微弱不易發現。尿液在高強度紫外線的作用下,即使在較遠的距離熒光反應也可以很輕易看到。通過對找到的尿液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發現是否有混于其中的帶有DNA的其他體液像血液等。汗液含有DNA在高強度紫外線燈下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熒光反應,通常在手套、罩門、衣服、地板等表面是汗液較集中的位置。唾液中的DNA含量也較高,在高強度紫外線燈下極易看到唾液的熒光反應。
在刑事技術檢驗工作中,刑偵人員還利用紫外線鑒別物質的異同,有效地擴大痕跡的利用范圍。如利用油墨和染料在紫外線激發下所產生不同的熒光反應,可以鑒別貨幣、證券和票證的真偽,辨別文件紙張、墨水、糨糊、膠水等物質的異同,判明文件的真偽和偽造的方法;利用消字靈在紫外線照射下特有的熒光現象,可以發現消退痕跡,并恢復銷蝕文件的內容,利用紫外線照射還可以發現和查明密寫內容,確定密寫物質的種類屬性,區別同色不同染料的棉、毛織品。
在刑偵現場,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出多用波段光源收集證據。多波段光源由多種單色光組成,集普通光源、紅外光源、紫外光源的特點于一體,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波段可調等特點,是刑事物證照相、攝像、與圖片處理的理想光源,在刑事工作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多波段光源在現場勘查中的使用,無疑為在現場上直接完成痕跡物證的觀察、拍照采取提供了方便,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現場痕跡物證的發現率和采取利用率。
當光照射在物質表面上時,物質可以吸收光,也可以反射光。某個特定物質可能較強地吸收某個特定波段的光,而強烈地反射其他波段的光。不同物質對光的吸收波段和反射波段是不同的。用一束特定波段的光照射承載痕跡的客體表面時,由于痕跡和客體對入射光的吸收率有較大差別,痕跡與客體之間的反差會顯著加強。例如,用415納米紫光照射淺血指紋,指紋紋線的顏色會被加深。
多波段光源在刑事技術中主要應用于現場勘查、發現物證以及在實驗室中對物證進行處理。在現場勘查中常用于探測血痕、精斑,顯現射擊殘留物,顯現現場的無色汗液手印,被熒光物質污染的潛在手印等。其具體現場實用操作規程如下: 第一步:白光搜索。進入現場后,首先進行第一次搜索,應先使用多波段光源的白光輸出進行第一遍現場勘查,這與以往我們用強光燈進行現場勘查時的方法是相同的,主要目的是勘驗是否有灰塵足跡、灰塵手印以及各種微量物證。第二步:藍綠光搜索。然后將現場盡可能的遮光,如果在允許的條件下,可在夜晚進行再次搜索,使用多波段光源的藍、綠光,帶上橙色濾光鏡進行第二遍現場勘查,可發現可疑物質如體液、纖維、油漆碎片及射擊殘留物等發出固有的熒光。如有尸體,應用藍、綠光在尸體和衣服上檢驗精斑、唾液、毛發、纖維、傷痕或咬痕。第三步:改變輸出波長搜索。改變輸出波長并更換濾色鏡,多次搜索,看是否有新的發現。第四步:顯現處理。在顯現出指紋時,能帶回實驗室處理的檢材,應盡快帶回處理,如有不便,可在現場用熒光粉末或其他處理方法顯現指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