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淑敏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鐵路運輸處)
關于專用鐵路發展客運問題的探討
米淑敏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鐵路運輸處)
結合煤礦專用鐵路客運今后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找出其根本原因,針對不同情況,探討、提出解決的各種措施、辦法,進一步拓展專用鐵路客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專用鐵路客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工資成本;班制;合并或取消站點;智能刷卡
集團專用鐵路自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通旅客運輸業務以來,已經走過來近50年的歷史,幾經變遷、整合。目前,運營里程已經達到92.5 km,覆蓋集團專用鐵路主干線全程。集團專用鐵路大致走向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集團專用鐵路走向示意圖
專用鐵路沿線共設有旅客乘降站點23個,2008、2009年,年客運總量超過200萬人次,實現客票收入突破550萬元,然而,隨著周邊區域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客流構成以及所面臨的內外運輸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專用鐵路客運正遭遇著從未有過的困難與考驗。
客運作為專用鐵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和存在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企業的帶來利潤,因為,贏利是實現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條件。然而,近幾年來,礦區專用鐵路客運持續的虧損經營狀況,已經嚴重制約甚至危及到了專用鐵路客運今后的生存與發展。
進行收支狀況全面分析,客觀準確地確定虧損的程度。
客運部門人員的工資總和、機務、車輛、公安等相關部門人員的工資;機車油耗、日常維護、維修成本等相關費用。
客票現金收入、東區十三礦、八礦的通勤費收入,以最近的2011為例,三項合計大約為450萬元;
另外還存在一些,雖產生客運量,但卻并不帶來任何收入的項目,應統屬于虛收入。
(1)根據集團公司要求,從2004年開始,每年承辦大約1000個左右老年人免費乘車證,按每張證每周使用1次,一年下來,僅此一項,就少收入約70萬元。
(2)大量的本處職工日常通勤運輸,節約了本處的職工通勤交通成本,這一項年少收入約在100萬元。
(3)職工家屬乘車運輸,這一項年少收入約在20萬元。
(4)近年來,專用鐵路改擴建、線路大修等施工工程較多,存在大量外部施工人員長期免費乘車,這一項年少收入約在20萬元。
這四項,對客運部分而言,因為承擔了相應的運輸任務以及安全責任等,也應屬于收入項目,合計每年少收入大約210萬元左右,只有把這部分隱形的虛收入統計上,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專用鐵路客運的實際收入。
將總支出與包含各項隱形的虛收入的總收入進行對比,而非簡單地與年度客票收入完成指標對比,方能避免盲目悲觀地夸大虧損狀況,從而科學、客觀地確定出經營虧損的程度。在最終確定礦區專用鐵路客運是否虧損時,還需充分考慮到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自20世紀60年代初期到現在,專用鐵路客運已開行長達49年之久,極大方便了沿線城鎮、煤礦居民、職工的出行,為本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很好地履行了企業對外的社會責任,提高了集團公司的對外聲譽,給企業帶來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而良好、穩定的社會效益給一個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優勢和遠期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1)客運相關人員工資成本居高不下。
(2)維護、維修、燃油成本加大。
(3)專用鐵路客流量持續下滑,客票收入持續減少。
①隨著社會經濟增長的加快,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改善,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步轉變,追求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已經成為人們共識,因此,快捷、方便的公路汽車運輸已經成為人們出行時的首選交通方式,廉價、緩慢、刻板的專用鐵路客運開始淡出人們的出行選擇方式。而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西區城鄉公路網,更加劇、縮短了這一過程的時間,導致專用鐵路整體客流走向開始呈急劇下滑趨勢。
②東西區開行車次較少、開行時間固定,無法實現與當地短途運輸工具很好地銜接,給乘客盡快到達目的地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制約了礦區通勤現金客流的回升。
③隨著市區東部高陽小區的建成、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原來西區的大部分住戶,開始遷回市區;同時,西區各大小礦井資源的枯竭,大量人員外調、分流;兩種情況都造成西區現金客流的進一步萎縮。
④由于線路施工、限速、晚點較多、客運站臺設備簡易、落后等因素依然存在,由此對客運質量帶來的影響,亦將繼續限制西區現金客流的回升。

圖2 造成礦區專用鐵路客流量減少因素
(1)因造成虧損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職工工資成本,需降低工資成本:
①以最近連續5年的年度平均客票收入為I,減去年度固定支出成本C,得P=I–C,用P除以職工年均工資標準S,即N=P/S,以N為參考,可以確定出能夠達到收支平衡的合理的定員人數。
②結合客流現狀,將現行列車固定編組輛數減少1節,這一項可使每班列車員定員減少3個,6個列車班共計可減少定員18人:由現在的126減為108人,達到減少出乘人數的目的,實現減員提效。
③改變列車班現行的三班制為四班制,合并六個列車班為四個列車班,將每個列車班人員分為4組,每天安排1組上東區,其余3組上西區,按班次輪流換乘東西區,又將列車班總人數由108人減為88人。
②、③兩項措施,可將列車班人數減少38人,按人均年收入2.7萬元估計,每年可節約工資成本達到102.6萬元。
④減少站內、車下非客運人員崗位編制:重新核定車下站內各工種工作量,合并、減少工作量偏低的、重復設置的崗位。
(2)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礦區旅客列車無法適應和滿足旅客運輸需要,在服務質量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直接導致了專用鐵路客流持續下滑。
問題主要集中在:列車晚點、開行班次固定、時間不靈活、運行時間過長、開行時間不能滿足乘車需要,另外還有售票服務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糾紛不斷。
①關于列車晚點方面。
強化各級行車人員保正點意識,促進保正點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協調解決好施工、設備故障等影響正點的慣性問題;制定、完善應急預案機制,最大限度減少行車事故、自然災害對客運列車正點運行的影響;萬一晚點,客運部門應及時向旅客通報、致歉,做好解釋工作,千方百計降低晚點帶來的負面影響。
②關于開行班次固定,時間不靈活方面、運行時間過長方面。
西區方向:現有的14個乘降點中,梁洼街、梁洼礦間,軍營溝、大莊礦之間距離不足3 km,馬跑泉站每晝夜乘降人數不足10人。
東區:東區的西站、大烏路間,僅2 km,申樓站每晝夜乘降人數僅20人左右。
首先,對這些站點,進行客觀評價分析,可減少、合并其中乘車人數較少的、位置相對不太重要的的站點,達到壓縮站點停留時間、減少列車啟動、停車帶來的延誤,縮短列車總旅行時分的目的,最終實現: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流。
其次,在縮短列車總旅行時分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優化現行的列車開行方案,開行更加靈活、方便、快捷的能很好滿足人們出行需要的車次。
③關于售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糾紛方面。
進入21世紀已經12年了,卡族快過時了,然而,我們的客車上,還在大量采用很原始的手工劃票、撕票、剪票方式售票,因此,可在列車上推廣使用類似公交乘車卡的智能刷卡售票方式,而僅僅保留手工售票做為必要的補充。
相信隨著礦區鐵路客運內部管理的日益精細化、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一定會達到實現客運扭虧的平衡點,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拓展專用鐵路客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專用鐵路客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1]陳澤軍,蔣陽升,蒲云.關于發展鐵路短途旅客運輸的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1,(1).
[2]孔慶陽.提高鐵路客運競爭力的探討[J].鐵道經濟研究,2003,(3).
[3]王少聰.呂君德國鐵路民營化改革的經驗及啟示[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0).
[4]白自立.鐵路運輸市場營銷[J].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U415.1
C
1008-3383(2013)04-0145-02
2012-09-21
米淑敏(1969-),河南襄縣人,工程師,從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