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蘭·木斯塔帕
【摘要】人工影響天氣作為防災減災手段之一,在抵御氣象災害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文主要闡述人工影響天氣在防御氣象災害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工影響天氣防雹減災人工降雨災害預防
一、人工影響天氣的概述
1.人工影響天氣的內涵。人工影響天氣是人類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合適的大氣條件下,利用火箭、高炮等工具,對單一地區中的云層輸入碘化銀或干冰,進行人工干預,以導致云層發生變化,滿足降水條件,從而降雨、降雪,減輕霜、冰雹、大霧、大火等氣象災害的發生,這是減輕氣象災害等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依據和發展概況。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之一,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氣候變化日益明顯,極端天氣現象明顯增多,水資源短缺日趨嚴重,氣象災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學的人工影響天氣是在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朗格繆爾指導下,于20世紀40年代末在實驗室的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46年美國的謝弗用干冰對層積云進行催化試驗,發現云中過冷卻水滴很快轉化為成群的冰晶,不斷增大并從云底下落,在云中留下一個明顯的空洞。接著,謝弗和萬涅古特發現了可使過冷云中產生冰胚的催化劑———碘化銀。
二、人工影響天氣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1.人工影響天氣在防雹減災中的作用。冰雹預報的關鍵是識別冰雹云。而冰雹云只是積雨云的一種,因此如何從不同類型的積雨云(如雷雨云)中識別出冰雹云,也就成為人工防雹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利用飛機、氣象雷達和無線電探空等手段,對冰雹云和雷雨云的結構和演變等物理特性,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分析,并研究了冰雹和雨滴在云中生長的條件和物理過程,從而對冰雹云的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同雷雨云相比,冰雹云具有發展更加旺盛、厚度更大、云中上升氣流更強、水量更充沛、在0°C層以上常有過冷大云滴較集中的區域等特點。云的外觀具有云底黑暗或呈黃色、翻滾強烈的特征。此外,在氣象雷達回波上可見發展高、強度大和閃電頻繁等特征。
2.人工降雨在抗旱中的作用。人工增水與其它開源方式相比較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特別是山區迎風坡地形云的催化作業,已得到世界各國人工增水試驗的證實和認可。在干旱的季風性地區,水資源日益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據該地區的生產和技術水平,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作業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溫室地區,水資源豐富,但是極易發生水災,因此雨季未來臨之際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細致。
3.對暴雨、大霧、暴風雪等天氣的預防。加強科學技術以及科研的投入,在暴雨、大霧等氣象災害未擴大之時進行及時預告,提前做好各種防護措施。我國氣象災害分布廣、各地區又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防災、減災工作。
三、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1)要牢固樹立抗災救災奪豐收思想,增強防災減災意識,防患于未然。各級黨政領導應當把抗災救災工作作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大事來抓,一定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堅持“抗災奪豐收、防汛保平安”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增強防災抗災意識,進一步加大防災抗災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損失。要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設備和經費的投入,從經費上和人員配備上給予充分的幫助和支持。(2)人工影響天氣是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該領域現在仍然處于邊應用、邊試驗、邊研究、邊發展的階段。因此,在生產性作業的同時,必須加強科學研究,特別設計周密的試驗研究計劃,避免作業的盲目性,以提高作業效果。
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不僅是農業抗旱和防雹減災的需要,而且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安全保障、生態建設和保護等方面的需要,對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措施,加快發展,切實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辦好。
參考文獻
[1]陳文新,熊孝鋒.對人工局部影響天氣問題的探討.現代農業科技,2009
[2]陳雙溪.依法發展人工影響天氣事業不斷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能力和水平———在貫徹實施《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座談會上的講話.氣象與減災研究,2002(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