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俊 朱曉冬 黃小娜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沂蒙山區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這里是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沂蒙山區包括現在臨沂市三區九縣(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沂水縣、郯城縣、費縣、平邑縣、蒼山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和淄博市沂源縣、日照市莒縣。
農民的居住觀念,受許多因素影響,這些觀念受到天氣、地形、經濟條件等方面,也有文化傳統甚至宗教影響。沂蒙山區,處于我國中部地區,屬于溫帶氣候。無特別的信仰,居住較為普通。以農業生產為主,經濟狀況一般,文化上受到儒學影響較大,人們習慣于樸素的生活。在建造房屋的時候會考慮一點風水,一般來說,上北下南,村子的西北方向,比較高的地方,算是風水寶地。看風水,分陰陽,定宅基,是從前建造房子必經的過程。院子以坐北朝南為佳。正方稍微偏東一些。所謂“朝陽”,因為太陽從東面升起。房基要高于院子的地面,反之,稱之為“仰臉”。院子應該是矩形或者正方形,如果南墻長,北墻短,那叫“敞口”。對于財產保護和擴大收入有好處,稍微差距一分兩分,才是上等宅基地。一般都是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幫著看看風水,比如房子后邊不要有水坑或者池塘等。
傳統民居是指具有典型地域特征或民族特色的居民住宅及其所屬的居住環境,這些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結合當地地理環境、氣候特征、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情況。沂蒙山區屬于山東省的魯南部,受到孔子禮文化的影響,“禮”是最重要的文化特征。該區民居的特色:1)民居以四合院的形式為主,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尊卑有序,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四合院由北屋、東西廂房以及南屋組成。北屋又叫堂屋、正屋,舊時候堂屋為三間,有夾山相隔,堂屋正中間靠北墻擺放一張八仙桌,桌后置條幾案,上掛中堂,八仙桌兩旁置太師椅,左為大,一般由年長者坐,如有年輕人來訪,坐在八仙桌左側的太師椅上,別人會認為沒有禮貌??梢?,當時的禮數較為繁瑣。中間為正間是會客廳,東間是老人的臥室(按照當時風俗,東為首),西間為年輕夫婦居住,其他人住廂房。東廂房一般為兩間,一間做鍋屋(廚房),最好在東側,如果在西側做灶房,門就要朝東,夏天做飯太陽一大早就照射進來很熱。另外一間給男孩住,來往的人多,不適合女孩住。如果廂房的南面還有空地,一般用來做牲口棚,沒有大牲口的,就存放農具雜物。院子的西邊一般沒有房子,栽種幾棵果樹或者養幾盆花草??拷梦莸牡胤酱蠖嘣苑N石榴樹,石榴花漂亮顯眼,大大的石榴壓彎枝頭很好看,石榴多子,取“多子多福”的寓意。過去做煎餅要用石磨做糊子,這里也可以放石磨。積肥用的糞土汪,一般放在院子外面靠近大門的地方,有的放在右上角也就是西南角。廁所放在院子外,也有放在西南角方向。2)以實用為主,不求豪華。該地區受到孔子推崇節儉的影響,民居建筑風格樸素,這一帶的民居很少刻意裝飾,民居建筑外部整體色調以青、灰、褐為主,一般沒有雕梁畫棟?!胺恳?,地要少,官不侵,民不擾”這句話體現了農民膽小怕事,擔心被人嫉妒,怕被侵略,最重要的是經濟實力不夠。3)傳統民居用土坯、麥草為材料,房屋墻體為土坯墻,用麥草泥筋抹墻面,屋頂抹成平頂,中間用麥草成坡頂[9]。之所以用這種材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買磚瓦。本著盡量節約的原則,便就地取材的選用泥土。土,自家土地里的。草,用莊稼的秸稈。需要買的東西就只有石灰了。建筑工人大多是親戚朋友幫忙,管吃管喝就能蓋好了。




“草房子”,又名“茅屋”,主要特點是低矮、土墻和草屋頂(見圖1~圖3)。傳統的草房子只有門,沒有窗戶。偶爾有個小窗戶(見圖4),也是很少打開的。從前社會動亂,土匪馬子多,怕被壞人聽到了消息,所以很少留窗戶。舊時候的老房子墻體很厚,隔熱性能好,冬天顯得暖和;夏天,太陽又不容易曬透屋頂的茅草,屋內溫度略低,比較涼快。這冬暖夏涼的優點,至今被許多老人懷念。草房子有很多缺點:1)屋頂怕風。中等級別的風,就能把屋頂掀掉,大風能把屋頂的壓在屋脊上的大瓦掀掉。2)草房子的墻壁雖然厚,但是因為是土坯做的,所以怕潲雨。只要下雨時候刮風,雨水斜打在墻上,時間長了,墻壁上的土會被雨水沖掉一層,而且是墻體的中間靠下部分。上面的墻體有屋檐罩著。為了防止潲雨對墻體的侵害,很多人在外墻附加一層高粱穗子脫粒后的秫秫苗子,墻就好比是穿上了蓑衣。雨水順著秫秫苗子流下去,減少了對墻體的沖刷。3)土墻壽命短。土,冬天一凍,春天又變松,有些土就脫離了土坯老本,夏天下雨沖刷,墻體的破壞就更嚴重了。4)屋內陰暗,不透風。草房子的門很小,夏天屋內悶熱,而且潮濕。弱小的窗戶,不利于采光。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新的居住方式開始在沂蒙山區蔓延,逐漸出現了瓦房、平房,現在也普遍蓋起二層小樓。單獨的幾間房屋,叫屋。如果連同院子都在一起,包括廁所、豬圈、廚房等附屬設施,叫宅子,宅子就代表了全套的設施。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對中國的傳統住宅建筑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草房子作為傳統的住宅,它承載的歷史背景和民俗習慣不該被遺忘。沂蒙山區的民居反映出所處的自然和生態環境,也能反映民族和地區的社會特征。
[1]王其鈞,談一評.民居住宅——中國古建筑叢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陸 琦.中國古民居之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李 洋,周 健.中國室內設計歷史圖說[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王兆軍.黑墩屯一個中國村莊的歷史素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5]陳磊剛,李 瑩.淺析山東民居的多樣性及其文化特色[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2,33(1):96-97.
[6]朱向東,馬軍鵬.中國傳統民居的平面布局及其型制初探[J].山西建筑,2002,28(1):12-13.
[7]葛翠玉.山東半島地區鄉村住宅居住環境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5.
[8]桑永亮.齊魯地區村落住宅的功能及形式布局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
[9]李 娟,劉業金.傳統民居色彩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