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軍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長治 046011)
本公司始建于1952年,是某(集團)總公司旗下的核心國有企業之一,總部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并在太原、晉中、晉城、大同等建立了固定基地。公司下設5個控股子公司,60多個土建及專業分公司。
信息化建設初期,項目的成本核算手段還停留在手工賬表階段,項目材料人員計算機水平應用能力弱,項目管理效率偏低,同時很難對業務進行規范化管理,經常無法作出及時反應,進度控制與成本控制業務嚴重脫節,項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材料、設備的統計經常滯后于項目實際情況,材料費經常超標、失控,材料成本控制變成紙上談兵,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分包商進度、變更、付款;項目缺少一套全方位的工程項目記錄資料,經常在月底面對大量單據處理頭昏腦脹,不能及時對工作經驗、知識進行總結、積累,項目部內部資源信息無法共享。
本公司的管理實行“三級管理、三級核算”,“三級管理”是指公司、分公司、項目管理(見圖1),“三級核算”是指集團公司、分公司、項目部在各自范圍內進行財務、成本核算。

圖1 三級管理組織圖
“豐模式”就是信息化條件下現代施工企業“母集團公司—分子公司—項目部”三級管理組織“三位一體”和諧運行的信息架構模型管理運行平臺,“豐”三橫代表三級組織,“|”是整個結構的核心(主干),信息流通過主干信道連結各級組織,建立以項目管理為中心的“豐模式”管理信息化體系是本公司管理信息化的一個特點,基于這一認識,在資源分配時將重點建設業務管理系統,按照公司層、分子公司層、項目管理層三層架構,采用公司與分公司兩級集中和分公司與項目部集中相結合的部署方式,建立從決策規劃層—管理控制層—項目管理層自上而下的“豐模式—綜合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綜合業務系統基本框架見圖2。

圖2 項目綜合業務系統基本框架
1)綜合辦公管理。主要模塊有收文處理、發文處理、會議管理、企業制度、工作職責、知識管理等。
2)項目組織管理。項目中標后,以項目經理為主組建項目班子,實現對各項目班子成員的管理,以及各項目人員簽訂項目股份責任合同的管理。
3)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中標后,基層單位與建設單位進行合同談判草擬合同底稿后,進行合同評審,并將合同信息與評審結果輸入本系統,整個系統通過工程合同主線,實現任意項目的合同價款、總成本計劃、工程進度、進度報量、資金回收、完工成本、成本降低等的圖表分析。
4)現場造價管理。工程中標后,核算員根據工程合同、投標造價、施工圖紙在本系統內進行標后預算和進度報量,根據標后預算編制項目的總成本計劃,根據標后預算和網絡進度計劃編制工程各部位的材料需求計劃,施工過程中在本系統進行進度計劃預算、進度報量、簽證預算、各項分包結算、租賃結算、合同管理等。
5)工程進度管理。通過系統實現各項目進度計劃統計和生產進度管理,系統以進度作為項目管理的主線之一,進度管理主要包括進度計劃管理、生產進度管理、進度報量管理、工程分部分項管理,月末各基層單位將項目進度報量與下月進度計劃錄入本系統,建立各基層單位生產報量臺賬,實現所有項目進度報量的管理與圖表分析,并與其他系統無縫集成。
6)供應商管理。供應商管理主要功能有供應商卡片、供應商評價、供應商合同、供應商價格平臺。根據公司管理要求,將供應商分為物資供貨商、機具設備租賃商、專業分包商、內部協作單位、業主建設單位5類。
7)材料物資管理。系統建立統一材料編碼庫,各種材料物資收發賬表都是系統通過采購計劃、材料入庫、材料出庫、材料盤存、資金支付等模塊自動生成的,主要賬表有客戶采購表、采購計劃表、收發匯總表、材料月報表、消耗匯總表、庫存盤點表、材料明細賬、材料對比表,方便項目對所需物資的采購、使用、儲備等行為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
8)機械設備管理。項目機械設備分自有設備和租賃設備,兩種設備都以租賃結算的方式進入成本,系統主要包括設備租賃進出廠、設備報驗、租賃結算等管理。
9)分包結算管理。本功能主要對勞務分包和專業分包進行結算和管理,系統根據分包結算自動生成結算臺賬和結算匯總表,實現按項目、按供應商對其結算的查詢和管理,并與資金往來管理、成本決策分析無縫連接。
10)資金與往來管理。主要有資金回收、應收賬款管理、資金計劃管理、資金支付、費用報銷管理,系統能夠自動讀取各類供應商的結算數據,與資金計劃和資金支付模塊自動生成往來明細賬和往來匯總表,以及應收賬款臺賬等。
11)成本決策分析。主要功能有總成本計劃、預算收入表、成本明細賬、項目成本考核表模塊,項目開工后,首先以中標后現場造價為基礎編制項目總成本計劃,項目總成本計劃根據統一的成本科目和分部分項工程編制,解決了項目該花多少錢的問題。通過建立統一的成本科目,系統自動從材料出庫表和供應商結算中讀取成本相關數據,實現成本相關報表自動生成和成本圖表分析。
12)施工技術管理。項目技術管理包括技術工作策劃、圖紙會審記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技術創新應用等管理。
13)施工安全管理。項目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措施費管理、安全檢查記錄、教育培訓管理、重大危險源管理等。
14)施工質量管理。項目質量管理的應用主要有質量工作策劃、質量檢查記錄、質量檢驗記錄、質量驗收記錄等管理,實現公司、分公司、項目部對工程質量檢查和檢驗情況,進行全方位動態質量管理。
15)項目風險管理。通過系統的實施,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明確各層次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責任,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對項目的影響。項目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項目實施全過程的風險預警,風險處置,預警設置功能。
項目綜合業務系統作為整個綜合業務管理系統的第三層,圍繞業主工程合同管理和進度管理兩條主線而開展的所有一系列活動,整個系統有如下特點:
1)各項經濟數據縱向貫通。a.利用工程分部分項實現造價、報量、分包結算、材料物資、項目成本的邏輯關聯。b.通過供應商統一編碼實現供應商合同、材料采購、材料入庫、分包結算、資金支付的邏輯關聯,實現了供應商的往來數據自動生成。c.通過統一成本科目,實現了項目成本科目根據分包結算和材料出庫數據自動關聯。通過系統的數據縱向自動關聯,實現了業務系統內部的前后邏輯關聯,前一步沒做,后面的工作就無法開展;資金付款計劃與供應商合同、材料結算、分包結算等關聯,減少了手工數據不及時造成資金超付的風險,這種剛性約束使得管理人員必須按公司相關制度辦,改變了工作隨意的不良習慣,提高了制度執行力,大大減少了管理漏洞。
2)各項經濟數據橫向貫通。通過系統中的數據自動關聯,使業務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順暢,避免了各自為政、口徑不一、相互矛盾的問題。
各業務系統資源數據通過合同管理主線無縫連接起來,通過系統隨時查詢項目合同的執行情況,了解每個項目的合同評審、進度計劃、進度報量、資金回收、工程款清欠、項目成本,工程結算,各業務系統基礎數據由項目錄入,實現了人工、材料、機械等成本費用的實時記錄,并根據基礎數據快速生成各種決策分析報表,利用綜合業務系統完善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手段,提高項目成本核算及控制能力和各項資源的科學調配。
本公司項目綜合業務系統初見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公司領導和項目層的一致肯定,整個系統通過“豐模式”理念搭建起來的業務應用系統,形成了一個有機的、緊密聯系的整體,從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島,獲得協同、互動和整體的效益,消除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彼此割裂成各自“一張皮”的問題,為管理層搭建快速準確決策的支持平臺,為公司經營決策和風險預控提供了信息依據,增強了企業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提高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1]雷民政.豐模式:現代施工企業管理新理念[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