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
談到波蘭,人們自然會想到肖邦;提起俄羅斯,就會想到柴可夫斯基;和奧地利相連的是維也納金色大廳中回蕩的施特勞斯美妙的圓舞曲,以及新年音樂會上身著正裝與樂隊共鳴的精神煥發的觀眾。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引領國家未來的是文化。”
的確,文化就是流淌在不同民族身體里的血液,維系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延續并傳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俄羅斯人從沙俄時代起就喜歡周末到歌劇院看歌劇,到音樂廳欣賞音樂。我在美國工作的這些年里,幾乎每次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聽音樂會,在林肯中心看歌劇或芭蕾舞演出,看到那些身著盛裝前來觀看演出的俄羅斯裔美國人,他們的血液中仿佛永遠都流淌著音樂的符號。
一次在聯合國參加外事活動,一位來賓上前和我搭訕,問我來自哪個國家。我答來自中國,他猶豫了一會兒才和我很禮貌地說了一句:“中國發展很快,很富有。”我一時語塞,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說到中國,外國友人大多會說我們的GDP有多大,我們的經濟增幅有多高。而談到法國,總會與時尚相連;說起意大利,自然會與制造精美的時裝箱包、法拉利跑車相提并論;談起日本,也就會想起一流的電器設備……當年輕人說起美國,就會想起邁克爾·杰克遜,就會提到喬布斯和蘋果品牌,因為他們在不同領域抓住了年輕人的心,他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國界和種族。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近現代的文學藝術領域可謂群星璀璨。今天,當我們在贊嘆文學藝術大師們的成就時,更應想起“錢學森之問”。當我們認真研究如何用學歷和各種程序框畫選人用人標準的時候,我們是否知道蘋果品牌的創始人喬布斯是個大學二年級的輟學生?是否了解一些發達國家的高等學府至今還在沿襲著師傅帶徒弟的技藝傳承模式?是否知道當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破例聘請沒有任何學歷的民間藝人齊白石先生為教授的佳話……
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領域更應“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今天,通過“頂層設計”,綜合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造就我們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文化名家大師,是扎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之一。
高中生·青春勵志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