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昌森 朱立新 張 斌
(1.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14;2.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肥城271608;3.肥城礦業集團 梁寶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寧272404)
肥礦集團在煤礦企業向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管控方面有了較快發展, 但在應急管理組織及其管理者的決策行為和系統關鍵環節,崗位操作者在情緒、認知和決策行為以及應對方面的脆弱性,是全面信息化所不能解決的,須運用安全文化的力量解決安全風險管控系統中的脆弱之處,提高整個系統抗逆力,保障運行效率。脆弱性的主要表現∶
1.1.1 員工的心理狀態。不良的心理狀態很可能會導致員工對各種因素做出錯誤的感知和判斷,員工始終處在一種具有高度危險性的環境中工作,心理易表現出巨大波動。
1.1.2 員工的知識狀態。員工的知識狀態主要是指員工對工作場所風險源的辨識、對規程標準、崗位知識的掌握情況,員工知識匱乏、知識結構的不系統、不完整性是導致事故的一大原因。
1.1.3 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影響。 現在的安全培訓工作乏味枯燥,灌輸說教等淺表式教育,員工接受新知識的效果不佳。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安全生產建設的核心, 是預防事故的一種“軟”對策,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對于預防事故具有戰略性意義,是預防事故的“人因工程”,是以提高企業全員的安全素質為最主要任務,具有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性意義。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起源于心理學領域,彼得·圣吉認為∶“‘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圖象、印象,是對于周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知。 ”因此,心智模式是人腦中的一個評價功能,人們描述和選擇環境的刺激,隨后形成世界狀況的心智模式,然后再確定自身的行為。

圖1 心智模式的身心靈冰山模型
心智模式作為指導人的行為的核心要素,它包括身、心、靈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身體層面即行為層面,主要指內心的想法如何轉換為外化的行動,以及行為模式、行為準則的差異性。 第二,心理層面即認知層面,主要指個體深層次的心智技能,包括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認知風格、思維方式、學習能力、領悟能力以及態度等,強調個體差異性;第三,靈魂層面,即文化層面,即文化層面中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和心態文化,是心智模式的核心層面。
根據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個體接受外界環境的訊息刺激,然后經由個人運用或觀察得到進一步的訊息回饋,若自己主觀認為是好的回饋,就會保留下來成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饋就會放棄。心智模式不斷地接收新訊息的刺激,這個過程可通過“強化”或“修正”來加固或修正已有的心智模式。

圖2 心智模式的作用機制
由2 圖看出,個體的心智模式的形成及作用機制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實踐、環境會對個體的心智模式有影響,而心智模式也會反過來影響個體的行為。
根據“智能模擬培訓法”的指導思想,通過對于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的理論總結,吸取了國內外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先進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創新了一套有關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設的培訓新模式——安全心智模式培訓法,倡導以人為本、突出心智模式的改變和重塑,并借助現代化模擬培訓手段,參照“智力動作按階段形成”、“智能模擬培訓法”和互動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和程序,達到重塑學習者心智模式,固化安全生產行為之目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訓法共七步∶目標定向、情境體驗、心理疏導、規程對標、心智重塑、現場踐行和綜合評審。

圖3 安全心智模式培訓法
第一步,目標定向。通過科學量表、箱庭療法、入校會談,找準學員在全面風險管理認知、辨識、規避和控制上的差距,分析學員不安全心理及行為產生機理,摸清原有不安全心智模式,確定入學學習目標,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實現一人一案。
第二步,情景體驗。通過反例體驗、案例警示、現身說法三個部分,觸動學員身心,沖擊學員視覺,震撼學員心靈,徹底改變過去淺表式教育和對事故傷害認知感不強的問題,讓學員從內心深處形成對安全操作的深刻認知和安全第一價值觀的認同。
第三步,心理疏導。通過對進校學員運用壓力與情緒管理系統,評估學員情緒壓力等級,進行壓力釋放、情緒平扶,通過個性化咨詢、箱庭療法、團體心理輔導等模式疏通學員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擾或情緒問題,進一步培養愛自己、愛崗位、愛企業的正向心理品質,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轉變。
第四步,規程對標。 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和對照分析等方式,組織學員學習和掌握通用知識和與相關知識。 運用情境再現、仿真模擬、換崗體驗等手段,讓學員置身其中,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有關自身崗位操作現狀與標準化要求的對標分析,推進學員專業知識、實際技能和認知決策系統化。
第五步,心智重塑。 通過對于煤礦系統風險診斷圖和所在崗位風險源辨識-應對卡的學習,掌握導致各核心崗位安全問題的風險源、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形成對崗位操作流程的科學的認知結構,并通過配套的3D 視頻演示等先進手段來改變原有的心智模式的不足,塑造科學的、安全操作的心智模式,固化正確的行為方式。
第六步,現場踐行。 通過實際操作、換位體驗等踐行方式,達到重塑后的心智模式遷移到實踐的目的,促使學員正規操作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的綜合提升,使之行為方式進一步固化。
第七步,綜合評審。 通過理論知識考試、專業技能考核、綜合能力評審、安全心智測評四個環節,全面考察學員在意識、知識、技能和心智模式等方面的改變狀態,檢驗安全心智模式的培訓效果
3.2.1 學校命名∶安全文化培訓學院
3.2.2 學校宗旨∶塑造安全心智模式,固化安全生產行為
3.2.3 培訓對象∶中高層管理人員、安全監察人員、基層員工、違章員工
3.2.4 培訓場所∶從課堂到現場等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
3.2.5 培訓模式∶倡導預防為主,組織關愛引導,激發正能量
安全文化培訓學院(Training Institute of Safety Culture,FMC-UCAS)是基于山東肥城礦業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性戰略關系,建立的一所服務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企業大學機構,以安全心智模式培訓法為指導思想,總結我國煤礦企業、特別是山東能源肥礦集團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開展煤礦企業管理人員、安全監察員和一線員工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培訓服務。
通過探索實踐,安全文化培訓學院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安全心智培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員工心智,達到了“受教一次、凈化心靈、管用一生”的效果。員工遵章意識、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區隊自主、班組自治意識不斷提升。
[1]彼得·圣吉.郭進隆.第五項修煉[M].上海三聯書店,2003.
[2]黃軍利.安全文化對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影響性分析[J].煤炭工程,2007,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