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華
(錦屏縣交通運輸局)
(1)擠密法。
施工工藝流程:場地平整清理→定樁孔位和編號放樣→打樁機就位→成孔至設計標高→拔管→檢查、驗孔→夯實→綜合檢驗→成樁。
擠密樁設計要求:①素土擠密樁成孔方式:沉管成孔法,該法適用于處理自重濕陷性厚度較大的黃土層。②施工機械要求:成孔管直徑Φ377 mm,保證樁孔直徑Φ400 mm,夯錘重量250 kg 以上,夯錘落距3 ~4 m。③樁孔填料:填料使用就地挖取的純凈黃土。④石灰:使用熟石灰粉,石灰質量不低于Ⅲ級,活性CaO+MgO 含量(按干重計)不小于50%。⑤夯填施工:樁孔內素土分層回填、分層夯實,樁心平均壓實系數λc>0.97。⑥擠密樁施工面標高:食堂浴室及會見室為基底以下0.3 m 以下,其他建筑物為基底以下2.5 m 以下。
(2)換土墊層法。
換土墊層法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其方法是將基底下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挖去,換填砂、碎石和素土等散體料,并分層夯實成低壓縮性的地基持力層。
在施工中,3∶7 碎石墊層的砂、碎石重量進行準確稱量,采用材料的最優含水量作為施工含水量,大約取15% ~20%,由于地下水較豐富,開挖的設集水井進行抽水,土方開挖到指定深度后,要及時回填砂碎石,由于需用人工局部開挖,對原土產生擾動,故在回填時要先放置尺寸較大的毛石塊,形成較硬的底殼,回填材料的分層厚度不宜大于250 mm,并用平板式振動器沖水振動密實,壓實系數要求達到0.94,并采用貫入儀檢驗墊層質量,通過現場試驗以控制壓實系數,所對應的貫入度為合格標準。回填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后,要盡量及時澆筑混凝土基礎,經現場觀測,墊層的密實度達到預期的效果。
采用墊層僅置換上層軟土后,通常可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但不能解決由于深層土質軟弱而造成地基變形量大對上部建筑物產生的有害影響。因此采用換填墊層法時,必須考慮建筑體型、荷載分布、結構剛度等因素對建筑物的影響。
(3)強夯法。
強夯法是法國MENARD 技術公司于1969年首創的一種地基加固方法,這種方法是反復將夯錘(質量一般為10 ~40 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為10 ~40 m),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能量,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和增加場地的均勻性,改善地基性能。強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顯著、適用土類廣、施工費用低和施工期短等優點,我國自20 世紀70年代引進此法(秦皇島煤碼頭堆場地基工程)后迅速在全國推廣使用,目前已成為一種較常用、成熟的地基處理手段。
強夯法的經濟性十分可觀。一般說來,當回填土厚度為6 m 以下時,強夯處理方案與樁基礎方案的工程造價基本持平;但當回填土厚度超過10 m 后,強夯法的經濟性就越顯突出,一般可節省工程造價50%以上。
強夯法的工作流程:地基處理方案論證→夯前勘察→正式施工→夯后檢驗→工程驗收→結束。
(4)水泥攪拌樁。
①施工工藝流程。
定、核樁位→移機對位、制備水泥漿→噴漿攪拌下沉→原位噴射30 s→噴漿攪拌提升→重復噴漿攪拌下沉至樁端→重復噴漿攪拌提升→停漿→提升攪拌頭至地表→制樁結束、移至下一樁位→清理樁頭。
②施工技術指標見表1。

表1 施工技術指標
(5)灌漿法。
用鉆機成孔,將注漿管放入孔中需要灌漿的深度,鉆孔四周頂部封死。啟動壓力泵,將攪拌均勻的水泥漿或水泥砂漿壓入土的孔隙和巖石的裂縫中,同時擠出土中的自由水。水泥漿凝固后,土體與巖石裂隙膠結成整體。此法基本上不改變原狀土的結構和體積,所用灌漿壓力較小。適用于卵石、中、粗砂和有裂隙的巖石。如果是粘性土,則用較高的壓力灌入濃度較大的水泥漿或水泥砂漿。
對于軟土地基處理采用什么方法應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施工條件、土質的物理、力學性能等綜合考慮,同時還應考慮其施工的方便性、可行性及經濟性。其主要在于解決沉降與穩定兩大問題。前者在于避免沉降量過大和減小施工后沉降;后者在于控制剪切變形,阻止強度降低,增強抗滑阻力和促進強度增長。此外,軟土地基處理采用單一的處理方法是難以滿足設計要求的,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多方案比較與多方案綜合的處理方法。
[1]張海洋.試析修筑公路路基中的常見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11,(10):44.
[2]馬梅生.對路橋工程中軟土地基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風,2010,(5):76.
[3]劉發順,龔云龍. 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施工質量控制[J]. 江蘇水利,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