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大連 116011)
大東山隧道為分離式雙洞雙向8車道隧道,西線起止點樁號為K06+890~K08+003.785,全長1 113.785 m,隧道內縱坡為0.50%和2.89%,最大覆土厚度134.7m;東線隧道起止點樁號為K06+894~K08+004.300,全長 1 110.3 m,縱坡為 0.5%和2.89%,最大覆土厚度155 m。
經現場勘察,擬建隧道場地內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坡積含碎石粉質黏土,震旦系長嶺子組頁巖、震旦系長嶺子組石英砂巖,青白口系石英砂巖夾頁巖。擬建擴建隧址區發現斷層4條,均為北東向。受區域內構造斷裂影響,該工程場區附近巖體節理裂隙發育,斷層附近表現尤為明顯。本次測繪測得主要節理4組,節理多閉合~微張狀,節理面多無充填,少數鐵錳質或鈣質充填。
根據道路等級要求,該隧道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100 km/h,隧道建筑限界:0.75 m(檢修道)+0.5 m(路緣帶)+2×3.5 m(機動車道)+2×3.75 m(機動車道)+1.0 m(路緣帶)+0.75 m(檢修道)=17.50m;隧道凈高5.0m。根據以上建筑限界,擬定了兩種內輪廓形式,分別見圖1、圖2和表1。
為從整體上把握不同內輪廓在各設計荷載作用下的受力、變形以及內力分布情況,利用Midas GTS及Midas Civil有限元軟件,分別利用地層結構法及荷載結構法進行建模計算,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比較,以求獲得優選方案。每個方案兩種算法,計算條件及荷載選取都相同。

圖1 內輪廓形式方案一

圖2 內輪廓形式方案二

表1 內輪廓參數表
對隧道主體結構利用常用方法是取一段單位長度標準段,利用二維桿系模型計算。上部覆土荷載為100 kN/m,周圍約束采用只受壓的彈簧,彈簧抗力系數采用Ⅴ圍巖彈性抗力系數100 MPa/m進行單元換算,側壓力系數取0.5。襯砌厚度30 cm,兩個方案具體計算結構圖3、圖4所示,計算結果匯總見表2。

圖3 方案一彎矩、軸力圖

圖4 方案二彎矩、軸力圖

表2 荷載結構法計算結果匯總表
地層結構法建模,采用Ⅳ級圍巖作為分析對象,計算頂部取至拱頂20 m。邊界條件:模型邊界約束為位移約束,底部垂直向約束,左右兩側為垂直隧道軸線的水平向約束,上表面取水平表面。初始條件:以自重產生應力場為初始應力場。計算采用平面簡化計算,巖體采用莫爾-庫侖屈服準則模型。支護條件采用初期支護30 cm厚C25噴射混凝土作為初期支護。開挖方法采用上下臺階法進行模擬,具體圍巖參數及初期支護參數見表3、表4。

表3 圍巖力學參數表

表4 初期支護參數表
經過計算,得出圍巖最大主應力及最小主應力云圖及拱頂下沉量,見表5、圖5。

表5 地層結構法計算結果匯總表
通過以上方案參數及計算結果匯總可知,方案一開挖寬度、高度及面積均大于方案二,工程量大于方案二;在淺埋地段,采用荷載結構法進行計算時,初期支護拱頂彎矩方案一要小于方案二,拱肩及拱腳彎矩方案一均大于方案二,初期支護變形量方案一要小于方案二;深埋隧道圍巖受力分析計算結果顯示,方案一圍巖受狀況要好于方案二圍巖受力狀況。尤其在拱腰處,方案二承受壓應力明顯大于方案二。

圖5 地層結構法計算結果圖
根據詳細計算及分析并參考以往工程經驗,主要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供參考:(1)扁平比大的隧道,拱頂受力較好,且拱頂沉降量相對較小;(2)扁平比小的隧道,拱腰和拱腳初期支護受力較好,但圍巖受力在該處不好,拱頂下沉量相對較大;(3)大扁平比隧道由于斷面面積較大,會相應增加工程造價及工期,相對不經濟,小扁平比隧道相反;(4)根據工程的特點及圍巖條件,合理確定隧道內輪廓的扁平比是隧道設計的關鍵。
[1]JTG D70—2004,公路隧道設計規范[S].
[2]關寶樹.隧道力學概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