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旖旎
摘要:戰略采購是企業采購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本文就戰略采購的涵義、原則、方式手段、操作流程以及采購模式分類進行深入淺出地剖析,闡述戰略采購在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和優勢,從而闡明運用戰略采購來優化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
關鍵詞:戰略采購;標準化;采購成本
The use of strategic sourcing to optimiz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ao Yi-ni
( Dayang Department Store Group Co., Ltd.Shanghai,200000,China )
Abstract: Strategic Sourcing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orporate procurement, this article on the meaning of strategic sourcing principles, ways and means of operational processes and procurement pattern classification laym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s and benefits of strategic procurement in the project, which to clarify the use of strategic sourcing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s cost.
Key words: strategic sourcing; standardization; procurement costs
1.戰略采購的涵義
“戰略采購”是由著名咨詢企業科爾尼于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的,科爾尼致力于戰略采購研究和推廣工作,己為全球500強企業中的三分之二提供過戰略采購咨詢服務。
從廣義上講,戰略采購是以最低總成本建立業務供給渠道的過程,不是以最低采購價格獲得當前所需部件的簡單交易。
即:總體成本=價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
戰略采購充分平衡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優勢,以降低整體供應鏈成本為宗旨,涵蓋整個采購流程,從部件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從狹義上講,戰略采購是房地產企業根據其開發項目所需部品,選擇項目通用的部品進行統一采購,通過減少合作品牌(限定1-3個)、提升合同采購金額、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達到提供工作效率、節約采購成本、控制產品品質的一種采購模式。
2.戰略采購的重要原則
2.1總購置成本最低——戰略采購的基本出發點
總購置成本不僅僅是簡單的價格,還承擔著將采購的作用上升為全面成本管理的責任,它是企業購置原料和服務所支付的實際總價,包括安裝費用、稅、存貨成本、運輸成本、檢驗費、修復或調整費用等。低價格可能導致高的總購置成本,卻更容易被忽視,總成本最優被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誤解為以價格最低,只要購買價格低就好,很少考慮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無形成本。采購決策影響著后續的運輸、調配、維護、調換乃至產品的更新換代,因此必須有總體成本考慮的遠見,必須對整個采購流程中所涉及的關鍵成本和其他相關的長期潛在成本進行評估。
2.2建立堅實談判基礎——事實和數據信息
談判不是一味壓價,而是基于對市場和自身的充分了解和長遠預期的協商。總體成本分析、供應商評估、市場評估等為談判提供了有力的事實和數據信息,幫助企業認識自身的議價優勢,從而掌握整個談判的進程和主動權。
2.3戰略合作關系——互贏
互贏理念在戰略采購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許多先進的開發商企業都建立了供應商評估、激勵機制,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確立互贏的合作基準。例如承諾最低采購量和價格保護等。
2.4權力制衡——雙方合作的基礎
企業和供應商都有其議價優勢,如果對供應商所處的行業、供應商業務戰略、運作、競爭優勢、能力等有充分的認識,就可以幫助企業發現機會改善其目前的權力制衡地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自己所在行業的發展同時,開始關注延伸供應鏈上相關行業的前景,考慮如何利用供應商的技能、品牌附加值來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3.戰略采購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集中采購——擴大采購規模優勢
集中采購主要是提高同類產品資源集中度,其任務是對現有零部件及原材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盡可能將同類產品向一家或少數的供應商整合集中,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和物流費用。通過采購量的集中來提高議價能力,降低單位采購成本, 這是一種基本的戰略采購方式。
集中采購的優點在于:集中的數量優勢;避免重復性;更低的運輸成本;減少企業內部的各部門及單位的競爭和沖突;形成供應基地。但對于地區采購物品差異性較大的企業來說適用性較小。
3.2優化采購流程和方式
通過招投標方式引入競爭,充分發揮公開招標中供應商之間的博弈機制,科學公正的選擇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應商;通過科學的經濟批量計算合理安排采購頻率和批量,降低采購費用和倉儲成本;以及對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和原料進行有選擇的捆綁購買。
需要注意的是:供應商提供的任何服務都是有價格的,只不過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包含在價格中。企業可以通過“菜單”選擇所需的產品及服務,往往這種辦法更能有效降低整體采購成本。
3.3標準化采購(設計、產品、服務)
標準化采購是一種技術含量更高的戰略采購,是整體供應鏈優化的充分體現,但技術可行性往往是一大障礙。成功的標準化采購往往需要雙方深度戰略合作方能實現。
3.3.1標準化的層級
標準化分為管理標準化、產品標準化和部品標準化。
管理標準化適用于開始多項目并行運作的時候,例如萬科集團、金地集團。
產品標準化,當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來源于多項目的大規模擴張而不是依靠壟斷或者某些特定的資源優勢的時候,同時,業務模式是以專注于某類特定產品而不是依靠全價值鏈的模式時候;項目數量特別多的時候,則應該考慮產品的標準化。
部品標準化,產品不能完全標準化,而項目又處在多區域、多項目發展的時候,則應該考慮部品的標準化或者模塊化。這樣可以降低管理難度。行業標準相對簡單且地域性不強,安裝或施工工藝簡單的部品適合戰略采購,這類部品戰略采購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提供工程采購效率,譬如瓷磚、地板、衛浴、燈具、低壓電氣產品(開關插座、斷路器)等;技術含量較高或施工工藝較為復雜的部品需要戰略采購, 這類的供應商戰略采購可以提升供方重視程度,提升供應商在設計、施工、質量保證等多方面的服務,使得工程的施工進度、質量得到有效保障,譬如電梯、門窗、真石漆、質感涂料、外墻保溫產品等。
3.3.2集團戰略采購與標準化采購的區別
標準化是集團戰略采購的更進一步,從設計標準化開始,清單壓縮采購目錄,盡可能實現部品部件標準化,從而達到整合供應鏈的目的,即標準化采購是在集團戰略采購的基礎上的升華。
4.工程項目運用戰略采購的優勢
供應商北美風情的總經理周清華表示:“實現產品供應的標準化,對供應商而言,可以大大減少在原料采購,生產備貨,尾貨處理中的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