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璇坤,吳志力,齊化鋒,王冬冬,劉溪土,陳洪錦
(1.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市 100052;2.國網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市 350003)
科技創新是國家電網公司(簡稱公司)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公司“十二五”規劃中,科技創新和應用仍然是電網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通信、計算機、自動化等技術與傳統的電力技術高度融合,極大地提高了電網技術水平,使電網呈現出諸多新特征與發展趨勢。為加快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進多種新技術成果的整合,促進電網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在全公司范圍內充分而廣泛地應用,提升國家電網整體技術水平,適應電網科技發展的新要求,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急需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新技術成果的應用,整體布局公司技術應用體系,從而大力提升電網綜合技術水平,提高公司在國際電網市場中的地位。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健全完善“橫向協同、縱向管控、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管控機制和管理流程,并結合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建立一套符合SG-ERP標準規范的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為電網新技術管控體系的落地和實用化提供信息化的技術保障[1]。
國家科技部發布了《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智能電網產業鏈”正快速形成,公司新技術推廣應用要適應“自愈、兼容、集成、優化、整合”等智能電網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規劃》提出的九大關鍵技術正在進行研發與完善,推進公司重大試點示范工程和首臺首套等產業化培育是公司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戰略重心,提高公司整體科技創新水平,有計劃、規范地全面推進新技術應用,形成新技術應用的跨部門、多元協同管理機制是公司科技管理的迫切需要[2]。
公司為推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相繼發布了以“一個綱要二個目錄”為代表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特別是“大推廣”戰略的實施,在公司“一流四大”科技發展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如何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與制度化管理,消除“重立項、重驗收,輕過程、輕推廣”的現象,改變被動受理審核的局面,以及建立主動規劃與引導式管理體制等方面,都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3]。
電網新技術管控體系架構,在縱向層次上分為總部、省市公司與直屬單位兩級,在橫向專業層次上分為職能管理部門、新技術管控中心和專業管理部門。在此基礎上分工協作,依托一體化技術支撐平臺和標準化制度保障體系,實現新技術管控整體運作。
制度規范是新技術管控和評價的依據,國家電網公司采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參照ISO2000國際標準并結合自身的管理實踐制定制度保障體系,采用A、B、C、D共4層文件體系架構分級管理各項制度規范文件。其中A、B層文件由總部統一編制下發,C、D層文件由網省公司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分別編制[4]。

圖1 4層文件的管理模式Fig.1 Management mode of four-layer file
4層文件的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其中A層文件規定了新技術管控體系的政策標準,是整個制度體系必須遵循的管理辦法;B層文件在遵循A層文件的基礎上制定明確的管理辦法,針對新技術管控各專業明確管理模式、組織結構、崗位職責等具體規范;C層文件是在A、B層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實際工作模式,對日常工作各個流程的實施細則進行描述;D層文件在遵循上面3層文件的基礎上對各項具體的管理工作和操作任務做出具體管理表單和操作指南。通過上述4層文件自上而下的制定,既達到全公司按照統一的規范管理,又兼顧到各個不同單位自身的特點,實現一體化的分級管理[5]。
在組織保障和制度規范的前提下,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作為國網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技術支撐,實現了對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全過程管理,并且是以“橫向協同、縱向管控、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為核心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管控機制與管控模式落地的重要舉措[6]。
實現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的工作整合、協調和管控;實現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和一體化管理;建立新技術管控職能部門快速反應機制;為新技術管控決策提供強有力的輔助依據支撐;促進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管理效益。
(1)規范日常綜合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驟,暢通上級工作安排和上下級工作交流和反饋渠道,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重要事項公告及文件下發;實現各類報送任務下發、上報,文檔統一管理[7]。
(2)通過規定新技術成果的發布審核以及成果應用的審批、過程跟蹤、驗收及考核獎懲的流程規范,實現新技術管控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和一體化[8]。
(3)實現新技術入庫成果信息,并對成果應用信息進行多維度的可視化展現,為新技術管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據和決策支持[9]。
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設計為一級部署兩級應用,即在總部一級部署,在總部及省市公司兩級應用。系統運行架構如圖2所示。
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基于Java EE體系架構,采用Web框架技術,Web組件技術,應用工作流引擎,遵循SG-ERP整體技術架構規劃,并充分考慮與其他科技資源管理相關系統以及門戶目錄、數據中心等集成。通過采用EIC平臺進行二次開發,對于EIC平臺的業務應用基礎技術,采用基于JAVA EE的分層架構,將基礎應用的整體框架分為4層:展現層、控制層、業務層和持久層,如圖3所示。

圖2 新技術管控系統運行架構Fig.2 Operation architecture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圖3 新技術管控系統技術架構Fig.3 Technical architecture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已建成任務中心、目錄編制、申報管理、過程管理、分析總結、考核獎懲、綜合管理和統計分析八大模塊,實現了新技術管控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同時實現了專家在線評審功能;系統采用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實現統一靈活的機構組織及人員管理,統一的工作流設計與流轉引擎,統一靈活的可視化報表設計,建立一體化、高效安全、信息共享、流程互通的新技術管控系統[10]。新技術管控系統功能如圖4所示。

圖4 新技術管控系統功能Fig.4 Function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通過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的建設,推進了新技術推廣應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本系統在新技術管控制度體系的指導下,實現多部門高效協調、流程優化、簡單可控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的管控流程,同時實現多維度的可視化展現,為新技術管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持。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推進,為進一步強化新技術管控能力,提升科技資源共享水平,對于公司新技術管控系統提出了更加深入和細化的要求。需要在系統實際應用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持續規劃與建設,在適應新業務發展的基礎上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加強信息智能規劃方面的功能,確保公司業務高效運轉,促進信息與業務的融合發展。
[1]Van BON J.IT服務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李茂.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ISO2000)建設意義和效益[J].電力信息化,2010,8(1):26-29.
[3]祝唯微,楊波.ITIL在信息化運維中的應用分析與研究[J].電力信息化,2011,9(3):93-96.
[4]賈偉.電網運行與管理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5]韓民曉,肖湘寧,徐永海.柔性化供電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2(8):1-5,50.
[6]楊素萍,趙永亮,欒鳳奎,等.分布式發電技術及其在國外的發展狀況[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6(2):57-60.
[7]高晶晶,趙玉林.電網無功補償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5):639-644.
[8]趙書強,程德才,劉璐.結合D-S證據推理的貝葉斯網絡法在配電網可靠性評估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9,24(7):134-138.
[9]孫俊偉.基于實時測量的電網運行方式可靠性評估系統[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4):65-67.
[10]楊媛,吳俊勇,吳燕.基于可信性理論的電氣化鐵路牽引供電系統RAMS的模糊評估[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32(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