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梓璋
2010年1月 8日 15時,彰武縣人民醫院普外科由胸外科轉入一位伴失血性休克的20歲年輕患者,17時,病人被送進手術室。開腹腔后,診斷為下腔靜脈破裂,導致大出血。此時,普外科的醫生已經束手無策,器械、備品都不具備,無法有效止血,病人生命垂危……
危急中,彰武縣醫院緊急開啟了“協作醫院”綠色通道,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打通了求援電話,接到電話后,醫大一院立即組成了以血管外科專家為主的醫療小組,火速奔赴彰武縣。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病人終于保住了生命。
這是發生于醫大一院開展幫扶基層醫院活動的一個真實故事。自2007年醫大一院開始實施幫扶基層醫院活動以來,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焦點問題。基層群眾患病以后越過縣級以下醫院,不惜長途跋涉到大醫院就醫,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
“作為一所有百年歷史的綜合性教學醫院,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履行大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為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采訪中,醫大一院院長徐克多次強調作為大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
2006年,通過對遼寧省25所縣級醫院的調研,醫大一院發現,縣級以下基層醫院醫生的醫療水平有限,醫療設備亟須改善,診斷水平、治療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的這些就醫難題,醫大一院制訂了詳細的幫扶計劃,即通過對基層醫院實施以“骨干醫師培訓”、“協作醫療模式”、“成立醫院集團”等為主的幫扶計劃,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技術設備水平,吸引更多的群眾到本地的基層醫院就醫。
經過不斷探索,醫大一院確定了以下幾種形式對基層醫院進行幫扶。
一是為縣級醫院培訓骨干醫師,盤活其現有衛生人才,全面提高縣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過去,基層醫院醫生想到大醫院進修,都得找關系,還要考試,交學費,煩瑣的程序限制了基層醫生進修的積極性。為徹底解決基層醫生進修難題,醫大一院決定取消這些環節,基層醫院醫生既可以到醫大一院接受面對面的授課培訓,也可以通過遠程教學,隨時學習。這種變難為易的培訓方式,得到了廣大基層醫生的廣泛贊同。“跟以往相比,這是180度的大轉變。通過我們的培訓,大醫院發揮了優質資源的作用,讓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徐克院長深有感觸地說。
二是通過協作醫院模式,以技術、管理等形式幫扶縣級醫院發展建設。在進行了大量培訓的基礎上,從2008年起,醫大一院開始探索建立城市大醫院和基層縣級醫院之間的協作關系。目前已有21家縣級醫院與醫大一院建立了協作關系。基層患者不出縣就能享受到醫大一院專家的診療服務。
昌圖縣醫院是醫大一院的協作醫院之一,在與醫大一院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后,醫大一院當月就派出專家前往當地作專項指導,協助成立了血液凈化中心,開診以來,當地的尿毒癥患者不用出縣就可接受很好的治療,大大降低了診治費用。同時,醫大一院還在管理、運營機制等方面對昌圖縣醫院給予了細致入微的指導,目前,昌圖縣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社會效益良好。2012年住院量達到3.5萬人次,比2011年增加45.7%。
三是成立醫院集團。2011年1月,遼寧省政府決定以中國醫大一院為試點在省內成立醫院集團。1月17日,成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標志著遼寧省大型公立醫院跨地區兼并重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四是對受援地區開展多發病和常見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工作。醫大一院與部分縣級醫院開展了腫瘤、心腦血管病等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治工作。
未來,醫大一院將始終堅持公立醫院的性質不變,通過開展幫扶基層醫院活動,提高全社會的醫療水平,讓老百姓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