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磊
“我先生的老家在桓仁。我第一次來到這片土地就被她的美麗和厚重而震驚。這里保存很好的原生態環境讓我流連,她的歷史背景更讓我忘返。無論是白雪皚皚的嚴冬,還是紅葉遍山的深秋,這里都會給你一種清新和震撼。在進入縣城之前,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巍峨壯觀的五女山。關于她的美麗傳說我無從考究,但是這里留有兩千多年前高句麗的衛城城池,是高句麗族創建政權的第一個都城。從這里眺望桓仁縣城,可以清晰地看到全國唯一的八卦城的形態……”網民小雪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記錄下了她對桓仁的感受。
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素有遼東“綠色寶庫”之美稱,是遼寧省“以發展林業經濟為主縣份”。境內河流多,水利資源十分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實施生態保護戰略,對桓仁而言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是歷史使命。基于這樣的認識,桓仁縣委、縣政府適時提出了“工業強縣、旅游興縣、文化名縣、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全民創業、教育移民、文化建設、生態保護”的基本縣策,開創出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局面,在東部各縣(市)生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十一五”以來,桓仁縣以建設桓仁大森林公園為重點,全面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建設工程,累計完成造林綠化51萬畝,退耕還林4.6萬畝,封山育林總面積達到26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時期的75.6%提高到76.8%,位于全省前列。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大力實施“節柴改灶”和“一池三改”工程,關閉了240多家木材加工廠。加大重點污染企業治理力度,先后關閉了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冶煉、小煤窯、小礦山等企業259個。積極推廣生態種養模式,逐步取締了破壞環境的園參種植、柞蠶飼養、山羊放養等產業。大力實施水源地生態建設工程,累計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48條、水土保持工程780處、治理水土流失2.1萬公頃;建設綠色河道690公里,完成河道治理工程138處。桓仁縣生態環境建設已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大力發展綠色工業集群、生態農業集群和觀光旅游集群,桓仁縣奏響富民強縣的最強音。
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全縣以葡萄為主的釀酒原料種植基地發展到5萬畝,以林下參、干堅果經濟林、山野菜、工業原料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發展到274.6萬畝,食用菌發展到1700萬袋,標準化畜牧小區發展到350個,商品蛙年產量達到6000萬只,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75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達到41萬畝;擁有7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和6個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桓仁成為“中國山參之鄉”和遼寧“一縣一業”示范縣。
工業經濟實現突破。形成葡萄酒、包裝印刷兩大主導產業,工業產業邁上了集群化發展軌道。建設了坤埼精密鑄造等203個工業項目,一批鄉鎮特色產業也粗具規模。
第三產業更加繁榮,旅游市場持續火爆。目前,全縣擁有對外開放景區景點11個,五女山、大雅河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望天洞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五女山景區被評為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
桓仁縣深度融合山水生態和歷史文化,按照建設“遼寧生態古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定位,以五女山新城建設為核心,以打造“中國休閑度假城”、“世界冰酒之都”、“中國生態經濟強縣”為方向和重點,請國內外知名設計單位高起點做好縣城中長期建設規劃,科學布局了八卦中心城區、北江生態城區、南江新型城區、西江物流區。以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為契機,堅持把森林引入城市、把水系引入公園、把園林引入街道、把花園引入小區,在中心區域、重點小區的建筑風格上彰顯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生態特色。目前,桓仁縣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旅游強縣、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更是中國唯一擁有城市品牌的縣份,被專家譽為“高句麗發祥圣地、清王朝肇興之地、中國易學標本地、國歌原創素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