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蘭州、陜西延安、湖北十堰等地爭相以削山造地的方式建設新城。專家表示,削山填壑在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尚能解決,但由此引發的經濟、城建和生態問題卻需要決策者保持理性頭腦。
在湖北省十堰市西部,上百座山頭已被削為一片平川,滿載土石方的大貨車穿梭其間,所到之處黃土飛揚。環境保護部獲得的衛星遙感對比圖片顯示,從2008年4月到2012年8月,僅十堰市張灣區和茅箭區兩個區,山體和植被破壞面積就增加了20平方公里。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湖北十堰正在掀起大規模的削山造城運動。據了解,該市東部新城的規模將達到4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的規模將達到46平方公里,相當于再造一個十堰。據估計,十堰市建造東部新城以及西部新城的成本將超過千億元規模。而在廣大的西部地區,一些地方也在削山造城。
2012年4月,延安新區北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盡管正值寒冬,延安清涼山以北10.5平方公里的溝壑里仍呈現出一片火熱的場景:2000多臺大型機械日夜不停地轟鳴著,33座山頭正被一一削平,十幾道深溝正被一一填平。在未來的10年間,延安將在城市周邊的溝壑地帶建造一個兩倍于目前城區的新城。
在削山造城的規模上,蘭州可以稱得上“最有雄心”。據了解,蘭州計劃一期投資220億元,半年內推掉700余座荒山,在蘭州市城關區的東北板塊打造出一座面積約160平方公里的“蘭州新城”。而這場當代“愚公移山”運動的遠景目標,則是“向山要地”258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再造一個蘭州。
“溝道原本是過水的地方,現在削山填溝將阻斷原先的水路,那么上游的來水將如何疏導?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地基沉陷。一棟樓房出點問題已經不得了了,何況我們是在建設一座城市。”一位參與延安新區建設規劃的專家表示。據了解,延安的削山造城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濕陷性黃土地區進行的規模最大的巖土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屬首例。“現在只能邊建設邊跟蹤研究,結果一是增大建設成本,二是有一些不確定性。”陜西省科技廳一位專家稱。
城區迅速擴張之下,十堰市東部新城區域已經深陷空城之憂。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在十堰東部新城主干道北京路沿線,多個居民小區在晚間的亮燈率都不超過30%;正在銷售的幾個樓盤,看房者寥寥無幾。據了解,該市新增土地供應主要依靠高成本的開山造地,造成土地掛拍價格居高不下,房價不斷增高。據了解,95%的當地房地產開發商依靠高利貸融資,當地房地產行業面臨著資金鏈隨時斷裂的風險。
大規模地開山、造地、建城,必然使山體、水系遭受重創,未來或將付出慘痛的生態代價。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表示,城市要擴大面積、獲得更多土地,完全可以采取依山而建、城在山中和圍繞現有城市建設衛星城等方式,完全不必冒著破壞現有自然風貌和地質結構等高風險來獲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