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政府發布《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這是自1998年以來中國的第八部國防白皮書,也是第一部專題型國防白皮書,其中,陸、海、空軍兵力總數,戰備狀態等內容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受到社會關注。
“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4月16日,在《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發表之際,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接受記者專訪,回應關切。
關友飛說,國防白皮書是展現中國軍事透明的重要平臺,每一部白皮書都有新內容、新特點,體現了我們在透明度問題上的不懈努力。比如,1998年國防白皮書首次闡述我防御性國防政策的基本內容,2002年國防白皮書首次闡述國防的目標和任務,2006年國防白皮書首次闡述中國的核戰略,2008年國防白皮書首次公開宣示中國的國防發展戰略構想,2010年國防白皮書全面闡述新形勢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的客觀依據,今年發表的這部白皮書系統闡述中國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的政策、原則和主要實踐。應該說,中國軍隊的透明度是符合國情、軍情實際的,也與現階段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一致。軍事透明度事關國家安全,對外透明的范圍、方式、內容和時機是各國依據自身安全利益決定的,任何一個國家在軍事上都不可能做到絕對透明。近年來,中國軍隊采取了建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制度、開設國防部網站、邀請外國記者參觀采訪等一系列開放措施,這在10年前是難以想象的。應該說,我國的軍事透明度是非常高的。
新白皮書提出,中國武裝力量隨時應對和堅決制止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挑釁行為,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更加傾向于使用武力解決與其他國家的領土主權爭端?對此,關友飛表示,我們一貫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堅持通過對話談判、平等協商解決與有關國家的矛盾和問題,堅決反對任何使局勢復雜化、擴大化的行為。近年來,有的國家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問題上蓄意挑釁,這是造成緊張局勢的根源。中國政府和軍隊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會以犧牲國家的核心利益為代價。
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和平時期軍隊不打仗,作用有限。對此,關友飛表示,這部白皮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和平時期中國軍隊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豐富實踐。我軍官兵每時每刻都保持著常備不懈的戰備狀態。他們有的在邊境一線巡邏,有的在萬里之外護航,有的在祖國藍天執勤,還有許多官兵執行著日常訓練、勤務保障、教學科研等任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衛人民的和平,鑄造國家安全的堅強盾牌。
白皮書首次公布了陸軍所有18個集團軍的番號以及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和海、空軍的現有兵力情況,成為一大亮點。“這體現了中國軍隊的開放、透明和自信。”參與白皮書撰寫的軍事專家張露說。
根據白皮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現有85萬人。集團軍由師、旅編成,分別隸屬于7個軍區:沈陽軍區下轄第16、39、40集團軍,北京軍區下轄第27、38、65集團軍,蘭州軍區下轄第21、47集團軍,濟南軍區下轄第20、26、54集團軍,南京軍區下轄第1、12、31集團軍,廣州軍區下轄第41、42集團軍,成都軍區下轄第13、14集團軍。
海軍現有23.5萬人,下轄北海、東海和南海3個艦隊,艦隊下轄艦隊航空兵、基地、支隊、水警區、航空兵師和陸戰旅等部隊。2012年9月,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中國發展航空母艦,對于建設強大海軍和維護海上安全具有深遠意義。
空軍現有39.8萬人,下轄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和1個空降兵軍。軍區空軍下轄基地、航空兵師(旅)、地空導彈師(旅)、雷達旅等。
第二炮兵下轄導彈基地、訓練基地、專業保障部隊、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目前裝備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
總員額為230萬的中國軍隊,是當今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白皮書指出,解放軍保持常備不懈的戰備狀態,隨時準備執行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中國地域廣闊,軍隊保持適度規模完全必要。”張露說,“中國軍隊會繼續在精干、聯合、多能、高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世界軍事》雜志總編輯陳虎說,隨著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部隊的遠程機動能力顯著提升。
根據白皮書,中國陸軍積極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加快發展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加強數字化部隊建設,逐步實現部隊編成的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
據了解,在2009年舉行的“跨越-2009”演習中,解放軍4個軍區近5萬兵力,展開了超過5萬公里的全域機動演練,其中,濟南軍區第54集團軍一個建制團在戰術背景下單日摩托化開進916公里,刷新了解放軍摩托化步兵團強行軍紀錄。
白皮書首次明確提出對海軍在遠海海域各項能力的要求。隨著遼寧艦等一系列新型艦艇投入使用,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水平實現了新跨越。白皮書強調,中國海軍提高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增強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發展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成為人民海軍提升戰斗力的主要內容。
在此前的一次遠海訓練中,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蔣偉烈說,未來海軍將繼續常態化組織遠海對抗訓練,進一步加大難度和強度。
白皮書說,中國空軍正在“提高戰略預警、威懾和遠程空中打擊能力。”在近年來的軍事演習和中國駐利比亞人員撤離行動中,中國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引人關注。陳虎說,隨著新型殲擊機、運輸機的研制和裝備部隊,中國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在未來將不斷提升。
根據白皮書,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越來越多走向遠海,開展海外行動,以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和海外利益。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是人民解放軍的重要職責。白皮書說,海軍結合日常戰備為國家海上執法、漁業生產和油氣開發等活動提供安全保障。海軍與海監、漁政部門多次舉行海上聯合維權執法演習演練,不斷提高軍地海上聯合維權斗爭指揮協同和應急處置能力。公安邊防部隊作為海上重要武裝執法力量,近年來加強北部灣海上邊界和西沙海域巡邏監管,有效維護了海上治安穩定。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外能源資源、海上戰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白皮書說,開展海上護航、撤離海外公民、應急救援等海外行動,成為人民解放軍維護國家利益和履行國際義務的重要方式。
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研究員熊玉祥認為,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和海外利益,人民海軍亟待圍繞遠海機動、天基信息保障、遠程打擊和反潛作戰等方面提升海外行動能力。
白皮書說,中國武裝力量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目前,主要通過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災難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維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與外軍開展聯演聯訓等方式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
對此,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在其2009年11月發表的《中國日益擴大的維和作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維和部隊一直被公認為聯合國維和任務部隊中水平最專業、效率最高、訓練最有素和紀律最嚴明的部隊。”
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煜認為,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越來越高。但由于國情、軍情和能力等客觀原因,中國軍隊只能承擔與自身能力和國家地位相適宜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如今,中國軍隊已經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力量。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已組建抗洪搶險應急部隊、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核生化應急救援隊、空中緊急運輸服務隊、交通電力應急搶險隊、海上應急搜救隊、應急機動通信保障隊、醫療防疫救援隊、氣象保障應急專業隊等9類5萬人的國家級應急專業力量。各軍區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托現役和預備役部隊組建4.5萬人的省級應急專業力量。
白皮書指出,軍隊和武警部隊主要承擔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保護重要目標安全,搶救、運送重要物資,參加道路搶修等專業搶險,協助地方政府開展災后重建工作。2011年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兵力37萬人,各型車輛(機械)19.7萬臺次,飛機和直升機225架次,搶救轉移遇險群眾24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