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敏,陳文婷,賀利娜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通信技術教研室,重慶 401331)
無線局域網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1]以其低成本、高帶寬、終端普及率高、熱點覆蓋快速簡單、充分利用承載網資源等得天獨厚的優點,已經成為2G/3G移動網絡補充的必然。對新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而言,作為資源先行的頻率規劃尤為重要。在這方面,WLAN規劃了3個頻段[2]:1)2400~2483.5 GHz ISM頻段。該頻段目前廣泛應用為短距離藍牙、室內WLAN及無繩電話等無線自動數據采集識別等無執照業務。2)5725~5850 MHz的5.8 GHz ISM頻段。該頻段最近幾年引起重視,進入產品研發領域,可以作為點對點或點對多點高速無線局域網、藍牙技術設備等使用頻段。3)5 GHz頻段W(R)LAN,共計455 MHz。為WLAN的各類應用,尤其是高速率W(R)LAN的應用提供頻率補充資源。
WLAN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用戶對移動寬帶的渴求,但是容量和干擾等因素在校園覆蓋場景下,日益成為WLAN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了客戶對移動寬帶的業務體驗。如何減輕干擾,提高網絡性能[3],增加系統用戶的容量,日益成為運營者所思考的問題。相對2.4 GHz的公共無線頻段,5.8 GHz的頻段更具優勢,高帶寬、低干擾所帶來的優越業務體驗已經得寬帶運營的重視和青睞。本文旨在研究各種雙頻組網場景下WLAN 802.11n設備性能,為雙頻組網即(2.4 GHz和5.8 GHz混合組網)的研究與實現提供數據支持,掌握802.11n新技術特點對網絡規劃的影響,指導工程建設中根據不同場景、不同的頻率及帶寬情況合理布放AP,為實際網絡建設積累經驗。
隨著各類終端的日漸普及,無線接入網絡逐漸越來越龐大,已經發展成覆蓋大面積區域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無線接入。全國多個省市運營商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建設經驗,推出了大規模可運營的解決方案并組建了相應的網絡。運營系統[4]主要由用戶站設備,多個無線AP,多個AC和局端后臺管理設備、認證計費中心等組成。具體組網原理示意圖[5]如圖1所示。

圖1 雙頻試點原理組網示意圖
1)用戶站點設備:PCMCIA/PCI/USB。
2)接入點設備:無線AP作為用戶站的接入設備,在特點地區合理布放AP,達到合理的規劃,降低投資。
3)接入控制器AC: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戶的接入,實現用戶的認證,并且為每個用戶提供安全的數據接入通道。
4)局端后臺管理設備、認證計費中心:無線用戶的管理,系統的見空,并對用戶進行人證和計費。
WLAN的網絡已經成型[6],但是由于2.4 GHz頻段干擾較大,WLAN網絡用戶容量一直是其發展的瓶頸。伴隨著5.8 GHz的推廣和應用,解決現行網絡用戶容量問題,獲得雙頻組網的第一手數據,首要任務是進行數據測試。測試的具體工作流程[5]:在測試之前,必須明確本次測試的需求,實地考察,現場選點,再制定詳細的測試方案,方案評審通過后,到現場進行逐一內容的測試,最后匯總測試數據,總結并攥寫測試報告。在整個環節中,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的設計尤其重要,必須從多角度反映數據的有效性。在設計的時候,以用戶容量和下載速度為主要考核指標來進行性能比較,具體設計內容和方法如表1所示。
為研究雙頻組網可行性,本文的所有原始數據均直接來自校園運行的WLAN設備測試,數據真實可靠。測試現場,采用直放吊頂方式安裝AP,AP采用W812nAP設備。具體結果如下文所述。
802.11 n對802.11g容量的提升測試數據如圖2所示。在測試過程中,2.4 GHz單頻g Only模式下,用戶數12時,還能基本保證業務的正常下載,但隨著用戶數的進一步攀升,達到14時,下載速度快速下降,已經不能滿足業務要求。當開啟AP的g/n混合工作模式,用戶數增加到16甚至是19時,下載速度仍然較高,此時還可以繼續支持用戶的接入。這說明802.11n模式的開啟對AP容量有較為顯著的提升,但是隨著用戶數的進一步加大,單頻g/n模式下用戶數達到26用戶時,下載速度已經開始下降,達到802.11n模式的極限用戶容量。

圖2 802.11n對802.11g容量的提升測試(截圖)
通過測試對比802.11g、802.11n的用戶容量,驗證得出802.11n模式的啟用,對AP容量有著極大的提升作用,且在高用戶量情況下,仍能保證業務順利進行,其可靠性和正確性得到充分的驗證。
2.4 GHz和5.8 GHz頻段信號強度與下載速率測試結果如圖3所示。在相同場強覆蓋下,5.8 GHz頻段的下載速度普遍要優于2.4 GHz頻段。根據802.11無線信道分配采用CSMA/CA方式,在現場存在干擾情況下,會極大影響實際的業務速率。由于2.4 GHz頻段作為公眾開放頻段,其無線環境干擾嚴重,因此業務受影響較大。相比之下,5.8 GHz頻段純凈,干擾較少,業務優勢突出。在5.8 GHz與2.4 GHz場強基本一致的情況下,5.8 GHz頻段要優于2.4 GHz頻段,其可靠性和正確性得到充分的驗證。

圖3 2.4 GHz和5.8 GHz信號強度與下載速率比較(截圖)
雙頻混合模式下下載對比測試下載場強對比數據如圖4所示。在設置目標用戶數20的時候,分別測試到2.4 GHz的下載速度為64.9 kbyte/s,5.8 GHz的下載速度為88 kbyte/s。在高業務量情況下,5.8 GHz頻段憑借低干擾、高帶寬的優點,在下載速度上得到體現,其明顯優于2.4 GHz頻段。同樣為20用戶壓力測試下,且5.8 GHz場強均比2.4 GHz弱30 dB,但5.8 GHz的下載速度均值遠高于2.4 GHz的下載速度。

圖4 測試場強對比圖(截圖)
單頻及雙頻情況下用戶容量測試數據比較結果如圖5所示。在單頻18用戶情況下,2.4 GHz下載速度均值兩者相差不太大,性能都很優越。但需要注意的是5.8 GHz頻段的場強比2.4 GHz頻段要低10 dB以上,這更驗證了5.8 GHz頻段低干擾、高帶寬的優勢。即便在場強較的情況下,下載速度仍然可以優于2.4 GHz頻段。在雙頻模式下,當用戶數達到26時,2.4 GHz用戶下載均值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而5.8 GHz用戶下載均值卻微微有所增加。隨著用戶數進一步增加到38臺終端同時下載,雙頻下用戶下載速度也仍然保持在有效范圍以上,完全能夠滿足用戶業務要求。雙頻模式對AP容量的提升巨大,其可靠性和正確性得到充分的驗證。

圖5 兩種混合組網性能比較
802.11 n模式對傳統的802.11g模式在用戶容量上有極大的提升,而隨著5.8 GHz的開啟,用戶容量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在整個體驗測試過程中,2.4 GHz和5.8 GHz各項指標相比,5.8 GHz在用戶體驗上更具有優勢。盡管2.4 GHz在各項成功率方面與5.8 GHz保持一致,全為100%,但時延明顯比5.8 GHz要長,而且在業務下載和頁面加載測試中,5.8 GHz也更優于2.4 GHz頻段,尤其在雙頻混合模式下,對AP容量的提升巨大。但是測試數據顯示,在雙頻混合模式下,當用戶數達到38時,已經呈現下載速度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了即使開啟雙頻模式,也無法達到單AP容量的2倍,與理論值的1.7~1.8倍較為吻合。
[1]高峰,高澤華,文柳.無線城市電信級WiFi網絡建設與運營[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闕鋆淑,謝葳,黃幫明.高校WLAN優化方案研究[J].電視技術,2012,36(5):70-72.
[3]盛敏,李建東,史淡.IEEE802.11無線局域網絡性能分析[J].電子學報,2004(12):148-152.
[4]張喜云.寬帶接入網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陳文婷.WLAN網絡后續演進探討[J].企業文化,2012(5):127-128.
[6]呂迪波,王瓊.基于混合WLAN網絡的吞吐量特性研究[J].電視技術,2008,32(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