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張翔

組委會副秘書長郝巍娜
2013年5月,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將在武漢召開,本刊就本屆年會的籌辦工作,對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組委會副秘書長郝巍娜進行了專訪。
記者:本屆年會策劃了哪幾個版塊?年會將主辦地點設在武漢,這將為大會增加哪些新鮮元素?
郝巍娜:本屆年會大致可以劃分為高端論壇、學術交流、展覽展示和科普活動四大主要版塊。高端論壇包括全球各GNSS主管部門報告、大會特邀報告和應用產業化論壇;學術交流包括9個議題的分會交流及衛星導航專題講座,衛星導航政策法規、標準化和知識產權專題研討會等。此外,會議還將同期舉辦展覽展示和科普活動。
開展科普活動是本屆年會的一大亮點,也是武漢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的工作之一。武漢市擁有眾多全國知名的高等院校,科教人文氛圍十分濃厚。本屆年會的主辦單位之一武漢市人民政府在科普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2012年正式承辦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到現在,已經在市內大中小學里舉辦了七八場以衛星導航為主題的科普活動。本屆年會期間還將借全國科技周的機會,面向大眾,主要是青少年,展開“北斗”科技周系列活動。
另外,應企業和院校的要求,我們還將發揮年會這個平臺在人才對接方面的功能,開辟專門區域實現人才供需雙方的交流選擇。不僅要讓企業多一些展示自身實力、吸引有才之士的機會,也要讓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了解目前的行業需求,以便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
記者:本屆年會還將舉辦哪些主題展覽?
郝巍娜:將舉辦“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這是年會的重要版塊之一。在第三屆年會上,我們舉辦了行業應用展、學科人才建設展、試運行狀態展、大眾車載應用展等主題展覽,取得了很好的反響。考慮到目前“北斗”系統的建設運行進度,本屆年會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做一些調整,圍繞“北斗應用—機遇與挑戰”這個主題,和交通、氣象等部門展開合作,設置“北斗”示范項目展;延續上屆和車載推廣聯盟的合作,設置大眾車載應用展,并盡可能安排戶外體驗展區;此外,還有“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成果展區等。
記者:本屆年會在會務工作方面又有哪些創新?
郝巍娜:我們組委會設想在本屆年會的展區二層增設以茶座、小會議室為場地的即興討論。年會最大的意義在于交流,我們這么做是希望能為參會者們提供更加輕松、便利的交流環境。
另外,我們還開通了年會英文網站和新浪微博、微刊、微信等,特別是專門為年會開發了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預計本屆年會召開前就可以投入使用。這個APP不僅能夠為參會者提供會議日程等實用信息,還可以采取類似論壇的方式進行手機在線交流,最大程度地為所有參會者提供便利、實用的服務。
本屆年會增加了“學術晚餐會”,計劃在年會正式召開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5月14日舉行,邀請獲獎的優秀論文作者、大會特邀報告人、年會科學委員會院士、專家和分會主席參加,為獲獎者和導航領域的資深專家們提供見面交流的機會,激勵這一批新秀。
記者:本屆年會將在獎項設置方面做哪些調整?
郝巍娜:經過第四屆年會第一次科學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本屆年會將更改資助方式,擴大獎勵范圍,對年會“青年優秀論文”評選和獎勵辦法進行調整,并增設“年會優秀論文”獎項。組委會希望通過對論文獎勵辦法的調整,鼓勵更多專業人才深入科研、積極投稿,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年會報告的質量,使年會成為發現人才的有效途徑。
“青年優秀論文”的評選要求參評論文第一作者年齡在35歲以下。該獎項將原定的資助課題獎勵方式,調整為個人獎勵形式,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2名,優秀獎20名,共40個獲獎名額。獲獎論文由年會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每篇論文一等獎3萬元,二等獎2萬元,三等獎1萬元,優秀獎5000元的獎金。
“年會優秀論文”獎是今年新增的獎項,參評范圍為本屆年會所有投稿論文,涵蓋年會9個分會議題,作者年齡不限,獲獎論文由年會頒發榮譽證書。本屆年會收到論文全文600多篇,而年會優秀論文的獲獎名額只有9個,因此,這個獎可以說是導航學術年會的最高榮譽。
本屆年會還計劃增設一些榮譽獎項,如最佳學術組織獎、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應用創新獎、海外知音獎、年會卓越貢獻企業獎、最佳創意展示獎等。
此外,“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每屆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北斗杯”大賽的規模繼續擴大,4月下旬完成獲獎作品評選。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投稿作者最關心的論文征集、評選情況。
郝巍娜:本屆我們共征集到論文摘要1030篇,全文629篇。投稿比較集中的議題有“北斗”/GNSS導航應用、組合導航與導航新方法和精密定軌與精密定位等。在論文評選方面,組委會制定了詳細的評選規則,入選論文需要經過網評、復評、終評三道環節把關。參與論文網評工作的專家共有136位,按照評選細則的要求,每位專家參與評選的論文不得超過20篇,每篇論文將經過3位該領域內的專家匿名評審。評選結果會在網上進行公示,已經投稿的論文作者可以關注年會網站的更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