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書店:在20世紀大多數時期,圖書發行業在營銷模式上沒有重大變化:批發——零售格局是歷經多年穩定不變的圖書發行模式。直到20世紀80年代超級書店的出現和繁榮才使這種狀況得以改變。所謂超級書店是指連鎖書店中超大規模的分店或中心店、旗艦店。其營業面積一般在1萬平方米以上,常銷書品種在10萬種以上,兼營音像制品,并具備供讀者休閑娛樂的場所。超級書店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以數量論英雄的時代已結束;二是80年代歐美出版界掀起了并購風潮并愈演愈烈,圖書壟斷局面使社店關系的天平逐漸向出版社傾斜。為了應對這種局面,連鎖書店不得不擴大規模,加大進貨,于是,超級書店應運而生。
(摘編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國際出版業導論》)
圖書市場:市場的形成,緣于人類以交換的方式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西漢末年,以學生為交易對象的書籍集市“槐市”為我國最早的圖書貿易市場;“書肆”產生于東漢,是民間書販在市場擺賣儒家經典及諸子百家書籍而設的攤位;到了東晉、南朝時,相繼出現“書鋪”一詞,這便是書店的前身。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現代意義的圖書市場逐漸形成,并得到長足發展?,F代圖書市場是指某種圖書的現實購買者與潛在購買者需求的總和。它由三個要素組成:即“人+購買能力+購買愿望”。
(摘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經營管理》)
美國書展:美國書展被譽為全球最大的英文書籍展示活動,是全美最大的年度書展,其前身是1947年創辦的美國書商協會會議與貿易展銷會,1996年更名為美國書展,每年5~6月召開,地點不定,為期4天。該書展原本僅是美國書商針對全美書商設立的一項采購性書展,后發展為所有英語國家共同參與,進而演變為具有版權洽購及圖書訂購雙重功能的書展。每年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界人士云集于美國書展,進行業務交流與合作。
(摘編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國際出版業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