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出版活動都要接受出版行政管理。這里講的出版活動,不包括( )。
A.出版物的出版
B.出版物的印制或者復制
C.出版物的進口
D.出版物的交換贈閱
2.我國對出版單位的設立實行( )。
A.登記制
B.審批制
C.保證金制
D.登記備案制
3.對出版物的管理不包括以下內容:( )。
A.出版物只能由出版單位出版
B.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
C.出版單位實行財務審計制
D.出版物不得載有禁止內容
4.對出版單位的管理制度不包括( )。
A.出版單位法人制
B.年度出版計劃與重大選題備案制
C.出版單位年檢報告制
D.出版單位利潤上繳制
5.圖書版本記錄不包括以下項目:( )。
A.書名(或者圖片名)
B.著作者(或繪制者)、編輯者、翻譯者的姓名(或筆名、單位名稱)
C.著作者通訊地址及電子郵箱
D.出版者、印刷者和發行者的名稱
E.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印數
6.與圖書相比,期刊最基本的特點是:( )。
A.系統性較強
B.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強
C.有固定名稱,按順序編號連續出版
D.開本較大
7.書刊版心的主要組成成分不包括( )。
A.文字
B.圖表
C.天頭和地腳
D.間空和線條
8.下列關于出版物總發行的表述,錯誤的是( )。
A.總發行的銷售形式主要是批發和零售
B.一種出版物的總發行權只能由一個單位擁有
C.總發行是指總發行單位統一包銷出版物
D.大型出版物零售單位也是總發行的銷售對象
9.出版物從出版單位到達消費者手中通常需要經過的環節不包括( )。
A.回款
B.批發
C.零售
D.總發行
10.下列表述中,沒有錯誤的是( )。
A.編輯在處理上級領導機關提供的法律法規和文件匯編書稿時,由于不需要也不能對法律條文做任何改動,所以不需要通讀全稿。
B.書稿復審應當審讀全部稿件。
C.因時間倉促,書稿三審無法達到規定要求,可以在審讀校樣時再進一步修改。
D.在出版社終校時,作者同時審閱另打印的一份校樣并進行了修改,編輯或校對人員應將作者修改的內容全部謄抄到終校樣上,并仔細核對,防止遺漏。
11.編輯工作者不需扮演的社會角色是( )。
A.文化產品的設計師
B.文化成果的發掘者
C.知識產權的所有者
D.文化傳播的把關人
12.開展現代出版活動的基本條件不包括( )。
A.形成出版產品的物質資源
B.出版人力資源
C.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
D.形成出版產品的精神資源
13.下列關于出版物屬性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出版物兼有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雙重屬性
B.出版物的使用價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內容構成
C.出版物的物質產品屬性是其本質屬性
D.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物的物質產品屬性表現為商品屬性
14.下列工具書中,最適合用來查找漢字古義及古文字形體的是( )。
A.《辭海》
B.《辭源》
C.《說文解字》
D.《康熙字典》
15.某種圖書定價40元,共印10000冊,若以65%的發行折扣率全部售完,則該書的造貨碼洋和銷售實洋分別為( )。
A.40萬元、26萬元
B.40萬元、14萬元
C.26萬元、40萬元
D.14萬元、26萬元
16.下列關于編輯和讀者之間關系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讀者是編輯的服務對象
B.編輯要滿足讀者的一切需求
C.讀者是編輯工作的檢驗者和促進者
D.編輯負有引導讀者的責任
17.某書第1版第1次印5000冊,后又重印了兩次,各4000冊。現在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全面修訂后再印4000冊,則此次印刷的版本記錄應為( )。
A.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數為13001~17000冊
B.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數為13001~17000冊
C.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數為1~4000冊
D.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數為1~4000冊
18.“三校一讀”制度中的“三校”是指( )。
A.作者、編輯、校對人員共同參與校對
B.由不同校對人員進行三次校對
C.編輯人員校對,校對人員校對,計算機校對
D.由一名責任校對校讀三次
19.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保護期一般為( )。
A.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20年
20.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開發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過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二、簡述題(第1、2題各15分,第3題20分,共50分)
1.對稿件進行編輯加工整理,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侵犯著作權必須依法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3.結合所讀過的書刊,簡要陳述整體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
三、綜合題:閱讀下列材料后,請以此為啟發,寫一篇文章(60分)
寫作要求:
1.自擬標題,參考詞:書香,特色,責任,格調,文化;
2.主題明確,中心突出;
3.字數控制在1200字左右;
4.如有錯別字和病句要酌情扣分;
材料:
不官不商,有書香
楊 絳
解放前錢鐘書和我寓居上海。我們必讀的刊物是《生活周刊》。寓所附近有一家生活書店。我們下午四點后經常去看書看報;在那兒會碰見許多熟人,和店里工作人員也熟。有一次,我把圍巾落在店里了。回家不多久就接到書店的電話:“你落了一條圍巾。恰好傅雷先生來,他給帶走了,讓我通知你一聲。”傅雷帶走我的圍巾是招我們到他家去夜談;囑店員打電話是免我尋找失物。這件小事喚起了我當年的感受:生活書店是我們這類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生活書店后來變成了三聯書店。四五十年后,我們決定把《錢鐘書集》交三聯出版,我也有幾本書是三聯出版的。因為三聯是我們熟悉的老書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書香。我們喜愛這點特色。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B 3.C 4.D 5.C 6.C 7.C 8.A 9.A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二、簡述題答案略
三、綜合題答案略